洪繼來醒悟過來,「你最後那張圖紙,我著實有點看不懂,第一個長圓長圓的,還有跟繩子,這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內部結構也沒個剖析圖。」
黃昏略有尷尬,「因為那玩意兒我也不知道內部應該怎麼弄,我只是有這麼一個想法,今天要和你探討一二。」
四望了一眼,「這事我還是覺得應該集思廣益,這樣,老洪,你讓所有軍器郎都放下手頭事情過來一下,咱們開個小型的學術研討會。」
洪繼來:「學術研討會?」
這又是啥最近盛行在官場和上層建築的新詞語麼。
黃昏也沒解釋,「就是技術交流嘛,你別管這,趕緊去把軍器郎喊過來,我是發覺了,你匯攏起來的這一撥軍器郎中,必然還有和那位毛姓軍器郎一樣的優秀人才,大家在一起取長補短相互印證,沒準能將我這最後一張圖紙攻克不說,搞不好還能弄出點意外驚喜。」
比如伏擊戰的神器:地雷。
沒過多久,洪繼來回來之後,陸陸續續的來了一撥怏怏不樂的人,顯然不太樂意被打擾,看黃昏的神情不一,有的崇拜,有的傲然,不過大多還是尊崇。
畢竟黃昏在火器上的成績有目共睹。
沒有黃昏,火器不會發展如此迅速,更不會有軍器院的出現。
七七八八,約莫接近二十人。
全是軍器郎。
軍器郎是一個級別職務,但是不高,八品下,也算入仕了,主要工作就是研發設計火器,換句時尚的話來說,就叫研發人員。
黃昏看了不到二十人的軍器郎,對洪繼來道:「軍器郎的編制不夠,還得繼續招聘人才,扶搖會館那邊沒有相關人才了嗎?」
我堂堂大明王朝國防部研發院,才這點研發人員,有點寒磣。
洪繼來搖頭,「扶搖會館那點人哪夠,這裡好幾個還是從外地請回來的,有幾位還是煙花師傅,不過深諳火藥的性能,他們雖然對火器的研發沒有什麼專業擅長,但能提升火藥。」
黃昏頷首,「這是個不錯的主意,你讓軍器院這邊繼續在全國尋找經驗豐富的煙花師傅,甚至可以去找那些煉丹修道的人,他們也深諳火藥,火藥的提升任重道遠。」
火藥這玩意兒的進化,煉丹修道的人功不可沒。
洪繼來略有苦笑,「缺人啊,軍器院哪有這麼多人去全國跑。」
黃昏聳聳肩,「這個全國跑的人又不需要多強大能力,能說話就行,你這邊制定好待遇條件,願意來的自然會來。」
獵頭嘛。
洪繼來只好應下來。
黃昏看著眾多的軍器郎,拿出自己那張圖紙,道:「諸位看看,這是我設計的一款新式火器,嗯,和火銃、大炮都不一樣,它是一種單兵火器,但又有群傷效應,我暫時將太命名為手榴彈。」
一位軍器郎問道:「命名什麼的都無關緊要,但要問一句黃顧問,你這個設計圖紙沒有剖析圖,裡面結構如何,我們可看不出來。」
洪繼來笑到:「他叫毛橈,就是之前設計那個彈匣火銃圖紙的人。」
黃昏有些訝然,上下打量毛橈。
這是個很普通的男人。
三十六七歲,不像是讀過很多書,渾身上下都看不出什麼精明之處,唯一比較讓人注意的是毛橈給人一股有一些倔勁的第一印象。
笑道:「這就是我要說的要點了,這手榴彈呢,它的內部結構肯定是要裝火藥的,至於具體裝多少,怎麼裝,我都不知道,這個你們是專業人士,我只能大概說一下的啟動方式,當我們設計出來後,它的握柄處會延伸出一條引燃線,使用前將引燃線拉動,這個過程應該是白磷粉還是黃麟什麼的起作用,讓引燃線燃燒,然後我們的士卒拋出去,它落地前後爆炸,形成火炮的傷害效果。」
洪繼來是識貨的,聞言震驚得不要不要的,「如果按照你這個設計出來,達到使用效果,豈非意味著配備手榴彈的士卒是人手一座火炮,而且可以無限制的連續發射,若是量足夠充足,基本上不用近身廝殺就能全殲敵人?」
黃昏笑道:「理論上是這樣的,不過這裡面要攻克的難關很多,所以找大家過來,是要說明一下這個手榴彈的基本形式,要讓它變成現實,還是需要靠在座的諸位集思廣益,然後我接下來還會說一下我的另外一個想法:一種埋在土裡的手榴彈……」
當黃昏說完後,房間裡一陣沉默。
很安靜。
許久之後,軍器郎們才反應過來,頓時一片交頭接耳。
黃昏就知道會有這種效果。
畢竟在十五世紀的大明,火銃和大炮的近代發展才剛起步,自己就開始準備手榴彈和地雷了,確實有點跨時代。
完全超越了這個時代的想法,會引起震驚也就很很正常了。
不過,事在人為。
……
……
乾清殿中,朱棣將文淵閣內閣那邊送過來的章折全部批閱後,對康寧說道:「去把章折送到文淵閣去,另外,王振和賽哈智都來了吧?」
康寧一邊去抱章折,一邊答道:「陛下,王振來了有半個時辰,賽哈智指揮使則是剛到不久,畢竟賽指揮使是接旨後從錦衣衛那邊趕過來的。」
朱棣點頭,「先宣王振。」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你去文淵閣後,再去一趟五軍都督府,將駐留京畿的所有左右都督、都督同知和都督僉事宣召過來,朕有事交代。」
是時候將出兵瀾滄的事情提上議程了。
康寧應旨,目光觸及到有兩封章折單獨放著,問道:「陛下,這兩封章折不發回去麼?」
朱棣搖頭,「一封是吏部關於東緝事廠的章折,等下要用,另外一封是胡濙送回來的,他老母親病逝,他想回去守孝,此事朕還要再思量一二,你先將其他章折送回文淵閣罷。」
康寧只得去。
暗暗為胡濙可憐,看陛下這意思,胡濙想要回家守孝的想法怕是無法達成了,畢竟天地君親師,君王猶在親前。
要不然怎麼會有奪情的說辭。
片刻後王振進來,朱棣待他行禮之後問道:「東緝事廠那邊已經成立,吏部那邊給你們制定出官吏層級結構朕看了,有些地方不太滿意,你看看罷。」
說完將章折丟給王振。
王振當年大字不識,不過後來在國子監那邊的租所里跟著高賢寧學習,又跟著鄭和下過西洋,如今和黃昏一樣,算個半吊子讀書人。
認字不難。
翻開章折仔細看了一遍,合上,「陛下,您有什麼想法。」
朱棣道:「有些話朕就給你直說了,東緝事廠主要的意義,還是制衡、監督錦衣衛,朕不想錦衣衛再出現第二個紀綱,所以東廠朕打算重用內官,不過現在東廠提督是黃昏,朕對黃昏時相信的,也相信黃昏能夠盯住錦衣衛,不過因為黃昏事務太繁多,朕剛知道,他一大早就去了軍器院,而且看情形,他這幾天都會在軍器院那邊抽不出身來,所以東緝事廠這邊,平日裡還是要有人幫黃昏分擔職責,因此朕有個想法,在東廠設立兩名提督內臣,協助黃昏。」
黃昏確實太忙了。
雖然卸任了一個農業部長,但黃昏還是很關心農桑事務,昨天下午才去了城東郊實驗台田,和梁大在田裡蹲了一下午,回來的時候城門剛關,為此還是自己下旨意,讓黃昏進的城。
醫療改革司和貨幣改革司那邊,黃昏也在兩頭跑,哪怕就算如此,黃昏也分身乏術,他現在基本上對時代商行撒手不管——沒有時間和精力。
好在沈熙禮沒什麼野心,也知恩圖報,要不然時代商行什麼易主了黃昏都會被悶在鼓裡,但黃昏越是這樣,朱棣對黃昏的信任也就越發的深厚。
在朱棣眼中,黃昏就是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他有錢。
有女人。
當這兩樣都有了,黃昏自然不需要貪污受賄什麼的。
而且黃昏也有權,但卻不貪權,一心踏踏實實的做事,為了家國社稷鞠躬盡碎,有時候朱棣甚至覺得,自己都應該學習黃昏。
該有的都有了,餘生自然是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兼濟天下。
王振立即頷首,「不知道陛下可有提督內臣的人選?」
朱棣笑道:「兩個人,一個人選是你,畢竟在查證紀綱的陰謀,洞察他謀反的動向上,你功不可沒,有功當賞,另外一個人選,朕有兩個人選,一個是司禮監大監黃儼,一個是司禮監少監侯顯,不過黃儼要經常去朝鮮那邊,而侯顯則要去出使番邦。」
不得不說,朱棣對宦官的重用真的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給明後期的宦官專權埋下了隱患。
也就是他朱棣,要是換其他君王這麼重用宦官,哪需要等到明後期,明朝在前中期就得被宦官給攪弄得烏煙瘴氣。
王振道:「黃大監雖然主掌司禮監,但他出使朝鮮的時間不多,可以兼任東緝事廠提督內臣,若他出使朝鮮時,奴婢也可以暫代其職,侯少監因為出使番邦較多,且以他的功績,出任東緝事廠的提督內臣,有些大材小用。」
黃儼就不說了,幾乎是專職出使朝鮮。
但是這個侯顯卻是個王振都不得不佩服的人,可以說,侯顯對於大明的功績,不輸鄭和和亦失哈多少,也是位傳奇人物。
侯顯生於元末,出身西番十八族,當年年沐英、藍玉征討洮州時作為俘虜被閹割成為宦官。
朱棣登基後,派侯顯受以司禮監少監的身份率領臨潭藏族昝土司的人馬,深入衛藏,永樂四年十二月,他將哈立麻等一批宗教首領順利地請到南京,接受了新王朝的官職、封號。
初次出使,圓滿成功,使成祖朱棣大悅,將他從司禮監少監擢升為司禮監太監。
而鄭和的第二次下西洋,侯顯和王景弘搭檔作為鄭和的副手。
所以就把司禮監太監的位置讓給了黃儼,一個蘿蔔一個坑,等侯顯歸來,朱棣也沒法讓黃儼讓出太監位置,所以侯顯繼續擔任司禮監少監。
而在去年,也就是永樂十年,侯顯作為使臣,和內官監少監楊敏一起出使了榜葛剌(孟加拉國),諭祭老王靄牙思丁。
侯顯是朱棣重用宦官中最為出彩的那一撥。
朱棣聞言頷首,「也是,朕打算今年派侯顯再次出使尼八剌、地涌塔兩國,畢竟他去年去過一次榜葛剌,對出使諸事輕車熟路,這個東廠提督內臣之一,就讓黃儼來擔任罷。」
王振行禮,「陛下英明。」
朱棣微微笑了笑,王振這是跟著鄭和下西洋以後留下的臭毛病,學會了拍馬屁,若是不了解他的,只會以為王振是個馬屁精。
卻不知道王振也是位江湖高手,好像練的拳路是道家的。
也不介意,當天子的什麼時候不聽點馬屁,不見黃昏那小子有時候也把彩虹屁拍得飛起麼,朱棣繼續道:「整個東緝事廠不可能全部任用內官,所以在提督內臣之下,設立一個掌刑千戶和理刑百戶,都從錦衣衛抽調人員,其他辦事人員,皆從錦衣衛抽調充盈。」
王振想了想,「陛下,錦衣衛經過紀綱這一次動亂後元氣大傷,若是被東緝事廠抽調大量人手,只怕錦衣衛自己也人手不夠。」
朱棣頷首,「朕知曉,所以接下來朕會擴充錦衣衛,朕今天宣召你來,是因為有些話沒法對黃昏這個讀書人說,你是朕的內官,朕希望你能聽進去。」
王振精神一振,「但聽陛下吩咐。」
朱棣道:「知道朕當年為何不讓黃昏參加科舉麼,就是怕他和江南士族牽扯過深,這一次成立東緝事廠,一方面加強對錦衣衛的監督,另一方面,東緝事廠需要盯緊了朝中那些江南士族出身的官員,這裡面的貓膩,朕就不給你說了。」
這才是成立東緝事廠的真正目的。
因為這幾年一直在打仗,現在朝野之間,以江南士族出身的官吏作為牽頭,不少人在暗中和朱棣做對,導致朱棣很多事情都束手束腳。
朱棣哪能忍!
此舉越發堅定了他遷都的想法,但更重要的是朱棣不會認輸,所以他成立東緝事廠,要讓江南士族知道,朱棣不可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