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疑心重,但對紀綱頗為信任,不疑有他,沉吟半晌,「將黃觀先放在詔獄。」
用的「放」。
這個字很好的解釋了朱棣的內心想法,紀綱豈會不懂。
好吃好喝供著。
但紀綱明白,朱棣不會就這麼作罷。
果然。
朱棣下一句又道:「紀綱,你的北鎮撫司給朕好好盯著朱高熾和朱高煦,若是有異動,務必第一時間通知朕。」
紀綱心中大喜。
成了。
這一次這個局,並不是讓朱棣徹底把朱高熾和朱高煦打入冷宮——儲君之爭,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涉及到天子逆鱗。
主要目的,還是讓朱棣明白兩個兒子的野心。
不過現在麼……
紀綱內心的惱羞成怒化成了一句饞言:「陛下,黃昏作為黃觀的侄兒,應該如何處置,其人自稱能預知未來,若真是如此,他豈能不知黃觀被抓,又怎麼會將黃觀安置在貴池縣向家渡,以微臣看來,他就是個妖言惑眾的神棍,犯下欺君之罪,不懲不足以威懾宵小。」
和我紀綱作對,黃昏你怕不是知道死字怎麼寫!
朱棣卻笑了起來,道:「紀綱,你可知黃觀為何如此愚蠢的供奉一尊允炆的靈位,他難道不知道這樣很容易暴露他的身份麼?」
紀綱愣住,「也許是他迂腐?」
讀書人都這樣。
雖知死,而無不為。
朱棣心情略微好了些,這件事黃昏果然早就預知到了,或者說,這貨的心思深遠,早就謀劃到了今日之事。
眼光之遠,嘆為觀止。
道:「允炆的靈位,是黃昏讓黃觀供奉的,至於理由麼,朕現在不方便透露,你只需知道一點,黃昏其人,絕非神棍,乃是朕心中之大才。」
這話很重。
很明確的點了紀綱,你小子最好別去動黃昏,老子朱棣要重用他的。
老子不重用,皇后那邊也要重用。
鬼知道這小子弄出沐浴露和潤膚水後,還會不會搞出其他莫名其妙但又會讓皇后芳心大悅的古怪玩意兒。
一念及此,朱棣就覺得那兩千五百兩的白銀花得真肉疼,這還只是個開始……以後錢還得繼續花,轉念一想,天下都是我朱棣的,難道給自己女人們花點錢,老子還要青史留個臭名不成,沒道理嘛。
紀綱心裡大恨。
在他眼中,沒有他錦衣衛辦不下來的人,哪怕靖難之戰中,表面是敵人,背地裡卻是最大功臣的李景隆也一樣。
錦衣衛要辦他,真不難。
原本以為黃昏區區一個束髮小子,我紀綱要辦他閻王爺也阻止不了。
然而現在竟然辦不了他!
紀綱心中怎能不恨。
他不明白,為何朱棣會如此看重黃昏,只是一個剛束髮的白丁少年而已,且還是裝神弄鬼的建文餘孽,理應是陛下的眼中釘肉中刺才對。
朱棣何等人精,知道該給紀綱一點顏色看,讓這位屠夫知道大明到底誰說了算,輕輕前傾,俯視著紀綱,目光陰冷,「紀綱,黃觀在貴池縣向家渡的消息,真是你北鎮撫司麾下緹騎查到的,嗯?!」
濃重的鼻音。
紀綱只覺如泰山壓頂,遍體冷汗。
福至心靈。
不敢再欺騙朱棣,磕頭顫聲道:「回陛下的話,黃觀在貴池縣向家渡的消息,是幾天前的一個夜晚,有人摸到卑職府邸上,投箭信告知,卑職著人查過,沒有查到投信之人,但那支箭上,卻有……」
猶豫著,不知道該不該說。
朱棣拍桌,怒道:「說!」
紀綱心一顫,他太明白朱棣了,這個人只要你忠誠於他,什麼都好說,但你敢對他陰奉陽違,殺你或者殺你全家的腦袋,真是眼皮都不眨一下。
急聲道:「有三殿下的印記!」
對不住了三殿下。
我紀綱還不想死,只好出賣你。
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都還沒封王,大概要等確立太子之後才會封王,當然,若是朱棣不急於立太子,封王也會提前。
紀綱確信,那封信就是朱高燧送來的。
那枚箭上露出如此明顯的「破綻」,其實不叫破綻,是故意讓紀綱明白,朱高燧想和他結盟。
朱棣聞言冷笑連連,道了一句好一個一箭三雕。
紀綱不解,「陛下的意思……」
朱棣神色冷峻,滿臉殺意,另外一張冷血無情的面孔睥露無遺,「紀綱,著令你的錦衣衛,給朕全城徹查建文餘孽,只要不是黃觀和黃昏叔侄,其餘人等皆可先斬後奏拿下送入詔獄!」
紀綱心頭一顫,旋即狂喜。
今天本以為要栽,結果反而受到陛下的重用。
紀綱又有些疑惑。
看陛下的意思,自己被人利用了,那根箭根本就不是朱高燧的,而是建文餘孽設下的計謀,其目的就是讓朱棣父子相殘?
皇權社會,如果朱棣和三個兒子殺得天翻地覆,鬼知道會發生什麼。
沒準建文就復辟了。
好大的局!
紀綱正欲退下,磨刀霍霍向餘孽。
朱棣卻道:「紀綱,可還記得高賢寧,朕沒記錯的話,你和高賢寧還是同窗。」
紀綱訝然,「記得。」
紀綱雖然是個小混混,可也是讀過書的,只不過讀書的時候在書院裡犯了事,被老師給趕了出來,至於什麼事,紀綱從不對人說。
想來就是雞鳴狗盜或者姦淫未遂、偷窺老師女兒之類的事。
朱棣點點頭,「當日朕攻打濟南,屢攻不下,寫了一封勸降書,沒曾想到,城內有個讀書人回了朕一封《周工輔成王論》,這個讀書人就是高賢寧,朕當時對其才情甚為驚艷,如今朕章江山欲興盛世,正是這等才子為天下盡能之時。」
紀綱愣了下,道:「卑職了解高賢寧,他極其迂腐,且倔強。」
朱棣無奈的道:「確實如此,朕著人將他從濟南帶回應天,這幾日見過一次,然而無法說服他,你作為他的同窗,去看看他到底是如何想法,若能說服,那是最好,若是不能……」
人才?
大明天下人才多了去。
若高賢寧不跟著我朱棣混,是因為心懷建文的話,老子不介意多死幾個讀書人。
殺人……
朱棣不比朱元璋差,從沒手軟過。
紀綱心裡嘆氣。
得了,以他對這位同窗的了解,高賢寧必死無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