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朱棣這樣,黃昏反而越發如履薄冰。
這是他最擔心出現的局面。
朱棣,作為國家的統治者,作為一個馬背上的鐵血皇帝,作為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暴君」,黃昏反而不害怕這樣的朱棣。
因為他是君王,國在家前,理性會大於感性。
但朱棣若是作為朱高燧的父親來處理這件事,那麼就會感性大於理性。
這樣的朱棣最可怕。
此情此景,黃昏唯有沉默。
沉默是最好的答案。
朱棣看著沉默的黃昏,微微站起,雙手撐桌,上身俯在案桌上,盯著黃昏,音量提升了些,「你倒是說啊,你要什麼補償,朕都給你,哪怕是你想要一個實權的六部尚書,朕也給你!」
黃昏依然沉默。
朱棣頹然的坐下,眸子忽然就紅了,也陷入沉默。
許久,才道:「棺槨里是誰。」
黃昏抬起頭,不再顧忌臣不可直視君王的禮儀,看著朱棣,發現咱們這位永樂大帝在這一瞬間似乎就蒼老了許多。
只一眼,黃昏又低下了頭。
依然沉默。
朱棣卻已經知道那個他最不願意聽見的答案,一瞬之間,雙手輕顫,眼角淚光晶瑩,頹然無力的癱坐在椅子上,目光空洞。
沉默,長久的沉默,乾清殿裡落針可聞。
許久許久,朱棣才聲音沙啞的問黃昏,「是你殺了我燧兒?」
黃昏搖頭,「殿下自戕於陣前。」
朱棣淒涼一笑,「自戕?!」
笑話了。
老三是什麼樣的人,我這個當父親的會不了解,他怎麼可能自戕。
深呼吸一口氣,無力的揮揮手,「來人,將長平布政司使黃昏押入詔獄,聽候發落,著人去將鄭和召回來,朕要見他。」
此時此刻,朱棣內心悲涼萬分,身心都陷入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無盡悲傷之中,暫時不想見到黃昏,吩咐之後,立即起身,「朕想靜靜,今日之內,不見所有臣子。」
站在殿外的康寧急忙給護衛使眼色,「快去。」
護衛一愣。
不是您老說的要慢一點給陛下時間麼,怎麼現在又催促我們了。
急忙入殿。
康寧也是無語,先前讓你們慢一點,是擔心陛下暴怒之下直接把黃昏殺了,現在只是將黃昏押入詔獄,說明咱們這位陛下終究還保存著理性,你們這些護衛動作自然要快一點,免得惹得陛下的憤怒,遭受池魚之殃。
護衛押送著黃昏出殿,黃昏對康寧微微點頭,輕聲道:「康大監,擅作主張一次罷,著人去應天將娘娘請來。」
這種事情夫妻倆一起面對,要好過於朱棣獨自承受喪子之痛。
康寧點頭,「黃使放心。」
待黃昏下去後,康寧立即喚來一位內侍,叮囑他:「你迅速去走一趟,不論鄭大監病情多麼嚴重,你們就是用轎子抬,也得把大監抬回來!」
這是陛下口諭。
那內侍不敢絲毫怠慢,急忙去了。
安排好這些事情,康寧這才急忙去追上朱棣,卻也不敢跟得太近,距離朱棣五六米的位置後,就示意大家緩下來,悄無聲息的跟在後面。
帝王悲傷,哪能容許你這些小宮女小內侍看見。
但朱棣卻忽然駐足,回首看向康寧,「著人去將趙王殿下迎進城來,送到朕給他選的趙王府邸里,之後稟報朕,朕要去看看吾兒。」
康寧急忙又吩咐人去辦。
……
……
順天府的錦衣衛詔獄,規模不大,但關押點人還是沒問題,出了乾清殿沒多遠,因為大傷之後身體狀態不好,如今在錦衣衛任職北鎮撫司鎮撫使的薛祿帶著人上前交接,聽護衛說只是將黃昏押入詔獄後,薛祿鬆了口氣,示意兩名緹騎一左一右看押黃昏——當然,是做個樣子。
薛祿走在一旁,問道:「老弟,你這是怎麼回事,你可是長平布政司使,雖說不管軍事,但那邊好歹是你的地盤,怎的還讓趙王殿下在那邊出事了。」
黃昏笑了笑,「沒辦法的事情,兀良哈才戰敗不久,到處都是游曳的殘兵,其實這股殘兵凝聚在一起也是很強的力量,趙王殿下還是輕敵了。」
不管是誰,黃昏都不會透露一點口風。
這事太重大了。
哪怕是妻子徐妙錦那邊,黃昏也會篤定朱高燧的死是兀良哈殘兵導致的。
反正和我黃昏沒關係。
我最多就是個馳援不及或者調停無力的失責之罪,大概就比鄭和的責任大那麼一丟丟——朱棣要是用這個理由來殺我,那他就配不上永樂大帝。
薛祿因為之前和紀綱的衝突之後,黃昏之間其實關係不錯,只不過這一兩年一直在養傷,也就是入冬之後才被啟用任職為北鎮撫司鎮撫使。
這大概也是他今後的仕途終點,最多就是賽哈智回西域後,薛祿升任錦衣衛指揮使。
聞言嘆氣,「這裡面的一團亂麻,著實讓人難以理解,還請老弟你理解,陛下的旨意是將你押入詔獄之後發落,不過錦衣衛北鎮撫司這邊還是需要提前準備一下,所以等下到了詔獄,還請老弟你詳細說一下趙王殿下薨天的過程,方便陛下詢問起來,老哥我能有所應對。」
黃昏點頭,「這是自然。」
薛祿顯然不是一個沒能力的人,很快反應過來,又低聲道:「和你一起回來的人,大概也要受點委屈了,老弟你不會為難我吧?當然,你放心,你們在詔獄絕對不會受到刑罰逼問。」
黃昏嗯了聲,「可以,和我回來的人其實不多,官吏之中就一個謝客,然後大多是長平千戶所的士卒,以及朱陽麾下一個叫莊猛的百戶。」
都是朱陽的心腹。
何況這些人都被蒙在鼓裡,根本不知道事情的真相脈絡,錦衣衛問也問不出什麼來。
薛祿立即對跟在身後的緹騎道:「趙王殿下的靈柩,皇宮那邊應該會有人安排接手,等他們接手後,你帶人去將護送靈柩的人全部帶回詔獄,另外,鄭大監可能也會馬上被宣召回來,等鄭大監被宣召回來後,將鄭大監的人也請到詔獄。」
薛祿能力和眼光都有,知道陛下肯定要仔細審查,所以不敢遺漏任何一個細節,現在這個節骨眼上,誰也不敢惹陛下不快。
而且薛祿也相信鄭和會配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