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武舉人

  唐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通州造船廠以及京西水泥廠,都是朱由檢計劃中,在近期內需要成立的公司、廠礦。

  既然是新成立的公司,而且內廷印經局又剛好印製了大量面額為一兩和五兩的銀票,朱由檢索性就直接將這些一兩和五兩的銀票,拿來作為鋼鐵廠、水泥廠和造船廠的啟動資金中的一部分,用來支付這些公司、廠礦工人的薪資了。

  三個公司、廠礦,啟動的時候,都需要招募大量的人手,而這些工人的薪資,一個月其實也就一兩多銀子,真正大面額的銀票,他們反而還用不上,反倒是這些一兩和五兩面額的銀票,正好可以用來給他們發薪。

  而且,跟四海錢莊原本的銀票幾乎一模一樣,只是多了一個用天子的印璽作為擔保的天子信寶的印章標記,這種新發行的銀票,其實還是很受這些僱工的歡迎的,至少,沒有人對這些銀票,是否能夠足額兌付面額上的銀兩,表示過任何的懷疑。

  四海錢莊在京城中足額兌付銀票銀兩的事情,在這一個多月里,早就已經傳遍了整個京城,嗯,甚至包括京城之外的其他四海錢莊的分號,也都還在進行著老銀票的兌付工作。

  而這種兌付工作,更多的時候,其實只是在原有的銀票票面上,加蓋上一個天子信寶的印章,並且再按照四海錢莊粘貼出來的新的儲蓄規則,跟錢莊簽訂一個儲蓄合同,保證在一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內,不動用這筆銀兩。

  而等到儲蓄合同到期的時候,再連本帶利,按照合同上約定的利息,給付儲戶利息而已。

  因此,實際上四海錢莊真正兌付出去的現銀數量,其實很小。相反,四海錢莊現在可以說是囤積了大量的現銀!

  只不過,這些現銀,將是四海錢莊發行貨幣的保證金,在貨幣信用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之前,紙質的貨幣,是不能夠跟金銀等貴重金屬等價物脫鉤的!

  大明實行的是銀本位的貨幣制度,儲存的金屬等價物,自然也就是現銀了。

  朝廷要通過四海錢莊,發行貨幣,在現目前的階段,就必須要保證,發行出來的每一兩面額的紙幣,都能夠全額兌付一兩銀子的現銀,這樣才不會造成擠兌風波,更不會讓紙幣貶值。

  而之前大明戶部發行的大明寶鈔,之所以不被民間的士農工商所接受,最主要的原因,其實還是因為這些紙幣,沒有跟金銀等貴重金屬建立等價交換的關係。

  嗯,說白了,就是朝廷發行的紙幣,是受朝廷人為因素控制的,在流通不暢的情況下,甚至還出現了人為貶值的情況,將原本『當十』錢,折算成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朝廷發行的這種紙幣,被人們接受的可能性,自然也就越來越小,到最後,信譽全無,自然也就變成了一張張的廢紙了,被官府通過行政命令,強行推行,都推行不下去!

  老百姓拿到手上的紙幣,不能買到東西,不能全額兌付銀兩,自然也就跟廢紙無異,老百姓自然也就不肯認,不肯收了!

  而四海錢莊的這些銀票,在四海錢莊建立的信用基礎上,又有大明天子的印璽作為保證,可以足額兌付銀兩,並且轉為定期儲蓄的話,還能夠獲得利錢,而且利錢還不少!

  這麼好的好事,推行起來,自然也就容易得多了!

  而那些大面額的銀票,其實絕大多數,都已經被四海錢莊,轉換成了儲蓄存票,之後吸收的那些一二兩,三四兩等小面額的儲蓄存銀,也多是跟四海錢莊簽訂了儲蓄合同的。

  這些一兩、五兩面額的小額銀票,票面價值還是一兩五兩,只不過因為有儲蓄合同的存在,才能夠在到期之後,從四海錢莊,支領到利錢。

  至於唐山鋼鐵集團、通州造船廠和京西水泥廠那些工人手中拿到的面額為一兩的紙質薪資,則沒有跟四海錢莊簽訂儲蓄合同,自然也就沒有利錢,而只能作為同等面額的貨幣來流通了。

  回京之後,朝堂上的事情,四海錢莊以及大明皇家商業發展銀行的事情,還有工部舟車司通州造船廠的事情,等等等等,各種事情,千頭萬緒,全都壓在了朱由檢的身上。

  兩天下來,朱由檢卻是幾乎連喘口氣的機會都沒有,忙得暈頭轉向的。

  不過好在,事情還是全都處理好了,包括積壓下來的政務,也包括四海錢莊大掌柜的任命,和大明皇家商業發展銀行的最終籌備工作等等。

  大明皇家商業發展銀行的行長人選已經選定,銀行的各項規章制度,包括投資項目的申請、審核和批准等一系列的流程,等等,也都已經安排妥當了,剩下的嘛,就只等著開張大吉了!

  大明皇家商業發展銀行開張大吉的黃道吉日,定在崇禎元年的七月初六,嗯,也就是崇禎元年的武舉殿試之後的第三天,現在還有五六天的樣子。

  這幾天,大明皇家商業發展銀行的首任行長楊宏遠,正帶著從戶部劃轉到大明皇家商業發展銀行的一些工作人員,和新招募的工作人員,在熟悉各種規章制度,和投資、貸款等各項流程。

  而朱由檢,也終於在崇禎元年的武舉會試之後的第四天晚上,收到了武舉會試取中的人員名單。

  人員名單很長,但跟禮部貢院會試之後呈遞的兩百多名士子的名單比起來,卻又少了很多,只取中了一百多點人,連一百五十個都不到。

  不過,在看到人員的名單後,朱由檢的身子,卻幾乎是猛地一震,眼睛也一下子瞪得大大的!在那份武舉會試人員名單的前幾排,嗯,就在第十三名的位置上,朱由檢看到了一個十分熟悉的名字——吳三桂!

  看到吳三桂的名字後,朱由檢心中猛地一驚,再看吳三桂的籍貫和年齡,廣寧人,年十六!

  看到這,朱由檢幾乎一下子就可以很肯定,這個吳三桂,就是那個引清朝入京的漢奸賣國賊吳三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