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御前朝議的文武大臣,全都沉默了一會兒,隨後,內閣次輔李國才又出班說道:「陛下,總督雲貴川三省軍務,兵部尚書張鶴鳴,有告老奏疏一份,昨日送至內閣,請皇上過目。」
說著,李國從懷裡掏出奏章,雙手捧著,遞了上去。
一旁的王承恩急忙上前,接過奏章,轉身走到朱由檢跟前,雙手捧著奏疏,遞到了朱由檢面前。
朱由檢伸手接過奏章,打開奏章瞧了一眼,旋即說道:「雲貴正在用兵之時,雲貴總督,豈能離任?」
已經在大明帝國皇帝的位子上做了大半年了,對於大明帝國的情況,朱由檢現在也已經可以說十分的了解了。
據朱由檢所知,大明帝國現在可並不太平,除了遼東日益為患的韃子邊患外,漠北的蒙古諸部,也時有犯邊之舉。
而現在,帝國國內,中原腹地,陝西的民亂,更是愈演愈烈,而在帝國西南少數民族邊疆,嗯,最主要的就是雲貴川三省之地, 從天啟元年開始,永寧土司奢崇明便發動了叛亂,並且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嗯,雖然期間,奢崇明一度兵敗,幾乎被打得全軍覆沒,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奢崇明的叛亂還沒徹底平定呢,貴州土司安邦彥便又發動了叛亂,甚至還接納了奢崇明父子等人!
因而,直到現在,奢崇明和安邦彥之亂,也還沒有徹底的平定!
朱由檢話音未落,都察院僉都御史高弘圖便又出班說道:「陛下,雲貴土司之亂,歷時數年,尚未平定,究其根由,無非是朝廷用人不當罷了。」
說著,略微停頓了一下,高弘圖又說道:「奢崇明之亂時,四川巡撫朱夔元,應對有方,舉措得當,一度將奢崇明亂軍,扼殺在永寧一線,幾近砥定。」
「朱夔元……」朱由檢微微愣了一下,旋即又問道:「朱夔元現在何處?」
「朱撫於天啟六年,告父喪以歸,現在浙江山陰老家,為父守喪。」高弘圖躬身說道。
聽了高弘圖的話,朱由檢不由得又微微愣了一下,卻聽高弘圖又說道:「陛下,朱撫治蜀有功,督師川貴,更是多有建樹,臣請陛下,下旨奪情,起復朱撫,以平定雲貴之亂!」
聽了高弘圖的話,朱由檢微微愣了一下,轉頭瞧了一眾文武大臣一眼,旋即又對英國公張維賢道:「英國公,你覺得呢?」
「朱夔元在四川任官,十餘年,奢崇明之亂初起時,亦是蜀王舉薦,留任四川,以守成都。成都之戰時,以三千老弱殘兵,擊敗奢崇明數萬叛軍,成都能夠保全,朱夔元功不可沒。」
說著,略微停頓了一下,張維賢才又繼續說道:「高大人所言,臣以為可。」
朱由檢微微點了點頭,又瞧著兵部尚書王在晉說道:「王愛卿,你覺得呢?」
「陛下,臣也以為,當重新起復朱大人,以平定雲貴之亂。」王在晉想也沒想便說道。
朱由檢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又轉頭瞧著內閣諸臣,說道:「諸位愛卿以為呢?」
朱由檢話音剛落,內閣首輔施鳳來便又躬身說道:「皇上,雲貴之亂,持續數年,波及三省之地,致使數百萬民眾,遭受戰亂之苦,張鶴鳴都督三省軍務,幾近兩年而無寸功,反使安邦彥日益坐大,臣以為,當以朱夔元為三省軍務總督,總理軍政庶務,平定雲貴之亂。」
施鳳來雖然是內閣首輔,但這段時間,他幾乎一直都在京外,就連內閣新晉的其他輔臣,他甚至都還沒來得及,跟他們有過深入的交流。
嗯,可以說,施鳳來雖然是首輔,但在今天之前,內閣的大小事務,幾乎都是李國這個次輔說了算。
施鳳來現在這樣急於表現自己,也不過是想要儘快的奠定他在內閣的地位,穩住他現在的位置罷了。
聽了施鳳來的話,朱由檢微微點了點頭,又問道:「諸位愛卿以為呢?」
沒有人反對,朱夔元起復為雲貴川三省軍務總督的事情,就此敲定!
略微停頓了一下,朱由檢再次環視了眾人一眼,旋即又轉頭對一旁的翰林院錄事楊觀說道:「楊愛卿,草詔,奪情起復朱夔元,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之銜,總督雲、貴、川,三省軍務,總理軍政庶務,平定奢安之亂。」
「是,陛下。」楊觀急忙放下筆,起身躬身應道。之前,楊觀還一直寫敕建天下各處學院的諭旨呢!
天下各府州縣,除了原有的縣學、州學、府學外,各個名山大川中,散布的學舍學院,數不勝數,而這些有名有姓的學院,現在可都要搖身一變,變成敕建的學院!
每一座敕建的學院,都需要一份聖旨詔書,幾十座學院,就是幾十份詔書,這可絕對是一件苦差事,短時間內,可絕對完成不了!
微微遲疑了一下,楊觀便暫且將手上敕建學院的詔書停了下來,先把奪情起復朱夔元的詔書給寫了出來。
反正,敕建學院的詔書也不急在這一時,等下御前朝議散去之後,回到翰林院,楊觀還能讓翰林院其他翰林一起草詔!
翰林院中,養著的翰林可足足有一兩百個,這些人中,十之八九,幾乎都是干拿俸祿不做事的。嗯,準確的說,是想做事,但卻也沒有那個機會!
翰林院中的翰林,真正能夠得到皇上賞識的,可沒幾個,更多的還是只是作為一個過渡,在翰林院中待上幾年,然後便放出京去,做個分道御史,地方提學什麼的。
運氣好點的,還能繼續往上爬,重新回到京中,運氣差點的嘛,這一輩子恐怕就都在京外做官了!
像楊觀這樣能夠隨侍在御前,草詔詔書諭旨的,翰林院中,十個裡面能有一個,就已經很不錯了!
若是能夠借著替皇上草詔敕建學院學舍的詔書的機會,在皇上面前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嗯,如果能夠被皇上記住名字,對於翰林院中那些普通的翰林來說,那可就真是飛上枝頭便鳳凰的一個絕好的機會呢!
有這樣的一個好機會,那些翰林怎麼可能放過?楊觀要讓他們幫著草擬詔書,他們恐怕感謝都來不及呢,又怎麼可能牴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