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理說,出了徐家這檔子事,肯定要消停一段時間,等風聲過去了再說。【Google搜索】可誰也沒想到武英殿的旨意,說下就下,這讓那些吃瓜的勛貴,有些應接不暇了。
東宮遣駙馬都尉-工部左侍郎-李祺,持雁向西平候府行「採擇之禮」。並商定大婚詳則,及定於半月之後,行問名之期。
西平候府正堂,賜婚專使-常茂,副使常升、常森,與禮部、宗人府一眾官員,拱手而立。西平候-沐英,率沐春等四子跪於堂中,舉笏聽詔。
詔曰:西平候之女-沐氏,身於鼎族,教自華府,兩儀合德,萬物之統,以聽內治,必恣令族,重宣舊典。今遣使持節-欽承父業推誠宣力武臣、右柱國-鄭國公常茂以禮問名。
詔畢,沐英舉笏,恭聲回道:「使者重宣中制,問臣名族,臣女-婕,臣沐英與先婦馮氏所生,先臣-親軍都指揮使-贈特進榮祿大夫、郢國公-馮國用之孫女。」
按禮大婚採用的是《周禮》主要步驟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問名之後是納吉,也就是「過大貼」也稱為「通書」,實際就是訂婚的意思。
駙馬都尉-李祺,也趁熱打鐵,在問名之後,即行交換生辰貼。是顯得有些急了,可這是太子的意思,臣子們就是有疑慮,也是要照著辦的。
大禮結束後,沐英在府中擺下宴席,請常茂三兄弟及李祺等一干媒人、禮官。馮誠帶著沐春、沐晟兄弟也是前後張羅,忙得不可開交,他們得招呼好了,給沐英留出足夠的空間。
此時的沐英是紅光滿面,身體那點小毛病,也隨著這樁喜事消失的無影無蹤。過去,他是皇帝的義子,太子的義兄,地位雖然尊崇,但心裡始終覺得不踏實。
別看他提調雲南軍政,駐守西南國門,起居八座,開牙建府,風光無限。可義子終歸是義子,一旦太子之後的嗣君,對沐家的忠心產生了疑慮,那他們家的富貴就到頭了。
現在好了,他的女兒成為了太孫妃,沐家三代無憂矣。心中大定的沐英,也是卯足了氣力,與常茂、李祺推杯換盞,來者不拒,總之喝倒了不算完。
「老沐,咱們兄弟,自小在軍中長大,眾弟兄中你最年長,所以你是大哥。」
「可打今兒開始,咱們就不僅僅是兄弟了,還是兒女親家,關係更勝從前了。」
借著酒勁兒,常茂得敲打敲打他這個老兄弟。隱喻意思說:雖然太子與太孫是父子,但東宮是東宮,南宮是南宮。
沐英心裡得有數,在效忠太子的同時,也得多多關照自己的女婿。太孫還年輕,根基單薄,可不得多多依仗他這位手握重兵的岳丈。
從前呢,太孫還小,說什麼都是早的;可現在他長大了,而且要大婚了。他們這些做長輩的,必須得幫他想的齊整一些。
瞧著微醺的常大膽,目光透著的堅定,沐英點了點頭。與常茂幾十年的交情了,這傢伙心裡想的是什麼,他一清二楚。
常家折了一個太子妃,被擠出了權力的核心,常茂還被人擺了一道,才貶謫到龍州的嗎?
如果,不是太孫立下大功,異軍突起,他起復之日可就遙遙無期了,常氏是再也經受不起波瀾。
「茂弟!咱們兄弟少時從軍,一起出生入死。誰能想到,今日還有如此富貴。」
「你放心,咱們有難一同當了,有福也得一塊享,沐英絕不負兄弟。」
與常茂碰了一杯,沐英又扭頭看向常升,他清楚常家老二多智,這大抵也是他的意思。見常升點頭,沐英也微微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跟沐英交流過眼神的常升,也走到李祺的面前,舉著酒杯,鄭重其事的說道:「駙馬爺,太孫冊立的時候,你是禮官;如今又是大媒,常氏一門欠你的人情。」
李祺當年明白開國公是什麼意思。太孫八歲拜入其父-李善長門下,精修術業。又將自身一系的人脈,都用在朱雄英的身上,助其成事,而後功成身退。
可以毫不客氣說,李善長才是南宮的第一功臣。沒有李善長的鼎立支持,太孫成勢也不會這麼快,也就更別提他們常氏重新翻身了。
嘿嘿,「開國公,那你這人情可欠大發了,不好還啊!滿朝文武,誰不知道我李祺是個好酒的水官,海量啊!」
聽懂了李祺的話外之音,又難得見了文官的爽快,常升大笑三聲,隨即開了兩壇酒,他與李祺一人一壇,今兒不醉不歸。
西平候府一片歡聲笑語的同時,南宮也熱鬧非常。入宮拜見的公侯、百官一個接一個,聽他們千篇一律的吉祥話,實在是煩透了。
再聽他們嘮叨下去,頭非炸了不可。朱雄英擦了一把汗,迫不得已把鐵鉉、劉璟推到了前面應付了事。他自己則,跑回了後殿好生的休息一會兒靜一靜。
一個問名禮就搞出了這麼大聲勢,這要是大婚,或者將來登基,人還不讓他們給折騰死。搞不明白了,這禮儀是維護朝廷,還是故意折騰人的。
想起西平候府,從宮人手中接過茶盞,又瞧了瞧門外,朱雄英將小善圍喊了進來:「沐僉事,她人呢?」
「回殿下,沐姐姐告假了,想必是家中太忙,回去照應了。」,回著話,小善圍還不忘將手中的果盤,放在殿下的手邊。
聽了這話,朱雄英先是愣了一下,隨即放下茶盞,淡淡道:「好啊!大喜的日子,是該忙一忙。」
起身走到屏風後面,一邊換衣服,一邊吩咐小善圍。等沐影回來了,讓她去錦衣衛親軍指揮使司接駕。
南宮的侍衛,見身著飛魚服的太孫黑著臉走出來,討喜的話也都咽了下去,一個個都低下頭,生怕太孫把火發到他們身上。
當然,這種表現也給人傳遞了一個信號,西平候府的大小姐-沐婕,並不能讓太孫稱心。否則,這麼個大喜的日子,他也應該高興才是。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