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皇帝皺眉頭,劉璟就知道他誤會了!天朝人廣地茂,重名重輩,是極為常見。就算是官員重名,也是屢見不鮮之事。
陳友諒是湖廣沔陽漁家之子,因入贅陳家,才跟隨其姓。而陳友定是福建福清人,而且還是元朝的平章,兩者可是對立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說到這,劉璟還提了一句:閩南三忠;皇帝受教於文昭公,對元末時舊事甚是通曉,這一定是蒙住了。
「說到閩南三忠,朕就想起來了。其與元人擴廓帖木兒、迭里彌實並稱閩三忠。」
「尊父兄雖不是我大明的臣子,可在盜賊紛亂之時,保八郡百姓一方平安,堪稱干臣。」
「,最後康慨就義,是為完節,著實讓朕好生敬仰。」
元末所在盜起,民間起義兵保障鄉里,稱元帥者不可勝數,元輒因而官之。其後或去為盜,或事元不終,惟陳友定父子死義。
歷朝歷代大廈將傾之時,不能扶危平亂,臣子不願苟活,力戰死國者,寥寥無幾。對這種人,即便是敵人,也是抱著敬意的。
「朕記得令尊亡後,興化、泉州皆望風納疑。獨漳州路達魯花赤迭里彌實具公服,北面再拜,引斧斫印章,以佩刀剚喉而死。」
能得到皇帝如此的讚許,了塵還是很高興的,合十雙手便報了一聲佛號。雖然他的父兄都是被朱元章處死,但卻是死國,死得其所,且得到了明廷的厚葬和旌表。
而了塵,本該也隨父兄而去,可先帝憐憫他只是個少年,特意留了下來。並把他送到了保國寺,請智臨法師收他為徒。
之前,了塵所說的威嚴赫赫,就是在先帝身上看到的。看過畫像後,認出身份後,了塵也不敢張揚,故待無人時前來拜見。
天下名山大寺多了,又有皇家寺院,在哪兒立不是立。了塵當然知道,皇帝到此,絕不會是為兩位先帝立相那麼簡單。
可他們這裡,只有寺廟和僧人,即幫不上陛下什麼忙,也不能幹什麼什麼驚擾聖駕的事。
「容貧僧多一句嘴,陛下是九五之尊,統御天下,怎會白龍魚服而至小山呢?」
「方丈在紅塵之外,自然不知世俗之事。倭寇希望中原久矣,朕此次,專為此而來。」
倭寇之患由來久矣!不是朱雄英對臣工們不放心,而是此事不僅關乎邊事,更關係民生。沿海各地情況不一,事務雜亂,等地方官按級上報,很多事就耽誤了。
朱雄英南巡,一來可以查看沿海地區的民生,二來就近處理軍政事務。
報了聲佛號,了塵恭聲言道:「陛下為沿海百姓,輕動龍廷,此乃大仁大義之舉,連貧僧這樣的方外之人,都甚為感佩。」
歷朝歷代的帝王,巡視天下,要麼千乘萬騎,要麼百丈龍舟,所過之處黃土墊道,淨水潑街,官府百姓受勞多矣。
總而言之,人家出巡無非是顯示浩蕩天威,宣揚皇權至上。可像朱雄英這樣,為了就和百姓,甘願白龍魚服的,輕動龍廷的,絕對就這麼一位。
世人皆傳,皇帝剛愎雄猜,行事多用霹靂手段,狠辣決絕,是個聞戰則喜,好戰弒殺之人。
可了塵要說,哪朝哪代的皇帝不殺人,為了江山社稷而殺人,總比那些坐視國家滅亡的昏君要強。
「自元末至今,幾十年過去了!沿海的百姓,終於盼到了天晴的一天。」
「貧僧代沿海的百姓,叩謝陛下的浩蕩天恩。」
了塵是福建人,小時候住在外祖父家,那地方在海邊,經常受倭寇的襲擾。他的兩個舅父,就是在抵擋倭寇侵擾時陣亡的。
提到倭寇,了塵不由面露慍色。可很快,就走了出來,沉聲道:「出家人四大皆空,本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可貧僧以為那是佛的境界。我等僧人也是凡夫俗子,在沒修成佛之前,怎可完全斷情絕欲。」
呵呵,扶起了塵,朱雄英澹澹笑道:「朕理解,佛家還有怒目金剛嘛!以直報怨,這一點與朝廷奉行的邊策不謀而合!」
朱雄英來保國寺,無非是出於朱家人的習慣,既不是求神拜佛,也不想請僧人幫忙。
但了塵卻言出家人也有忠君報國之心。保國寺也是可以出一份力的,皇帝可以把圍剿的軍隊都帶到這裡,房間不夠可以搭帳篷。
而且,陳家得先帝活命之恩,賜以金銀財帛,得以在泉州繁衍生息。即受聖恩,一直無疑報答,此次就是個契機。
他也可以修書一封給他的堂弟,讓陳家的子弟組織泉州的百姓,為王師簞壺提漿,同戰倭寇。
「陛下,了塵方丈一片慈悲之心,應當予以採納!」
「是啊陛下,您過去不是常說,軍民魚水情嘛,對抗外辱,一致對外嘛!」
劉璟與楊溥的意思,朱雄英哪裡能不明白,這裡距離薛莊較近,寺廟即便宜隱藏,與薛莊的距離又近,是最理想的藏兵地。
而陳氏一族,在福建久負人望,有他們去引導百姓自發配合官軍,比地方官說一百句都方便。
「讓軍隊化妝開來容易,可一來打擾了佛門的清淨,二來突然閉寺容易也打草驚蛇。」
朱雄英這話,了塵不敢苟同,天子肯屈尊降貴打擊倭寇,是為了天下黎庶,佛祖慈悲為懷,寺院濟蒼生黎民,殊途同歸,有什麼叨擾不叨擾的。
老和尚把話說到這個地步了,朱雄英還能說什麼,只能點頭同意,並謝過了塵的好意。
說完了事,四人沏了點茶,可這茶盞剛端起來,便有僧人來報,山門外有一對夫婦求助。女施主大著肚子,要臨盆了。
可寺廟有規矩,又男女有別,讓女施主在這臨盆著實不妥。但出家人慈悲為懷,又不忍坐視不管,所以特來請示方丈之意。
了塵抱了聲佛號,當即言道:「佛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可見佛都認為救人是第一位。」
呵呵,朱雄英對老和尚的開通豁達,甚為讚賞,當即言道:「方丈才是真正的得道高僧。楊溥,去叫傅忠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