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老子不走了!

  朱棣和姚廣孝的算計是挺好的,西軍的確是追了,可追的距離並不遠就停下了。【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翌日用探馬一查才知道,他們豈是並不是追擊燕軍,而是有序的擴展實控區,便與後面的軍隊登陸。

  沒能吃掉主機的西軍,雖然有些失望,但朱棣也並不氣餒,畢竟梅殷也是白給的不是。不把全部的人馬拉到位,站穩腳跟,他也不能發動對原武的總攻。

  可一連三天,一點動靜都沒有,朱棣是越想越不勁兒,直到第四天,對面西軍換回了徐字大纛,他才知道自己上當了。不僅徐允恭回來了,軍中甚至出現了楚、吳二王的軍旗。

  「暗樁不是說,吳王是來押他進京嗎?還有楚王怎麼也來了?」

  是的,別說朱棣想不通,姚廣孝也想不明白,可暗樁傳過來的消息就是這樣,而且援軍的數量不詳,而且還有水師助陣。

  至此,想著全身而退是不可能了,人總得面對現實。西軍已全軍渡河,而且還得到了援軍;是傾盡全力與之決戰,還是壯士斷腕,暫避鋒芒,這才是當前首要要解決的問題。

  而姚廣孝更傾向於後者:「殿下,萬人伐木,一人升天,成大事者,不能意氣之爭啊!」

  既然徐允恭兵權被奪之事有假,那就說明皇帝已經覺察到了軍中、朝中皆有暗樁之事。他是再用這種方式,來達到掩人耳目,即悄悄補充了兵員,更把燕軍釣了過來。

  「好一手,反客為主,虛虛實實!永誠這小混蛋,倒是深知兵法三味。」

  可朱棣並不想退,他的理由有三:其一,將士們千里奔襲而來,若貿然而退,勢必影響軍心士氣。起兵以來,好不容易收拾的人心,有可能一發而不可收拾。

  其二,遠道而來,精神、體力、軍資糧秣的消耗都不小,尤其是張玉部疲憊異常;就算想走,再折騰回去,還有體力與藍玉作戰嗎?

  而且,徐允恭是什麼人,他會輕易放他們走嗎?西軍一定會抓住這個機會,在他們身後,趁勢掩殺,一片片,像削肉一般,一直把他們追垮為止。

  其三,北平十七衛是中山王建立起來,交到他手中的;西軍又是皇帝、徐允恭一手帶出來的。既然將出同門,又走到了這一步,為什麼不學鬼谷的高足-龐、孫,拉開架勢,殊死一搏呢!

  朱棣看過了,原武的城池還算堅固,以城池為中心,在四周築起營寨,消耗西軍的銳氣、兵力、糧秣。他們的人多,消耗也大,戶部又年年吃緊,再上輪輸轉運困難,又能堅持多久?

  總而言之,北軍是小如針,朝廷大如牛,誰能耗的過誰,還不一定呢!

  從戰略上講,只要擊敗了西軍,關中之軍將再無討伐之力,別忘了他們還有邊防要守。而藍玉手中的山東的軍隊及京營,將是手中最後的威懾的力量,朝廷必然由進攻轉為防禦。

  那時候,就是燕軍擴大兵力、地盤的最佳時期。等積蓄足夠的力量,再行揮師南下,一舉蕩平應天,這仗也就打完了。所以,困難是暫時的,前途的光明的,好日子還在後面呢!

  朱棣這大餅畫的不錯,最起碼堂中的大小將校,都是一臉喜色。也就是說解決了面前這一關,事就成了一半了,所以皆站出來請殿下下令,與西軍決一雌雄。

  不不不,「殿下,諸位將軍,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

  姚廣孝不得不在他們的興頭上,澆一潑冷水。他們能到這裡,都是陳珪、丘福等五萬弟兄血戰藍玉爭取來的。

  既然不能速速取勝,那就必須要回援,要是他們完了,北上之路將是一片貪圖。北平的軍隊,本就不多,又無多少良將,讓他們面對虎狼之將-藍玉,又能抵擋多久。

  北平是他們的根基,軍械糧秣盡出自此,若是丟了北平,沒有了依靠,北軍就成了無根之萍,又能堅持多久呢?

  「大師傅,這閃擊西軍的主意是你出的,要打的是你。」

  「現在,怕丟了後方的又是你,您老能不能告訴弟兄們,到底在哪兒打才合適!」

  朱能這話深得諸將之行,這是打仗,又不是打獵,來來回回的窮折騰什麼啊!人數暫時處於優勢,也沒什麼!想當年,他們隨中山王、燕王北伐,次次都是順風仗了?

  老頭畢竟是和尚,再足智多謀,也不曉得戰場上的風雲變幻。他西軍是精銳,北軍也不是紙湖的,而且守城是屬於優勢的一方,通常戰損比一比三,特殊條件下,比例更大。

  「就是,大師傅,你放心好了!洪武初年,咱們在北線的軍力不多,比蒙古人差多了。」

  「每年都有蒙古騎兵襲擾,咱們打防禦戰,不比在草原上馳騁差!」

  「扎硬寨,打死仗,是咱們北軍的傳統,您就看好吧!」

  諸將這通翻小腸,把姚廣孝懟了個語塞。朱棣看到他下不來台,隨即把話題岔了回去,給姚廣孝圓臉面,遞給台階下。

  「大和尚說也不是沒道理,老家是絕對不能丟的。」

  「這樣,傳令給北平!命世子不惜一切代價,竭盡全力的保證陳、丘二人的兵力、軍需。」

  出發前,朱棣就下了命令,北平男子十五以上,五十以內全部應徵入伍;雖然成軍時間不長,但現在的形勢也不容考慮那麼多。拉上去打一仗,活下來的就是老兵了,這也是鍛鍊部隊最快的捷徑。

  「好,既然都沒什麼意見,那咱們商量一下,原武這場仗,該怎麼打!」

  燕王乾綱獨斷了,姚廣孝還能說什麼,只能硬著頭皮與參與擬定布防。一直到軍議結束,他把譚淵留了下來,向朱棣進言。

  「殿下,萬事都沒有保準的,您就當老和尚多疑,讓譚將軍部在黑陽山布防。」

  「為萬一做個準備,那裡是我們最後的保命符,必須用一智勇兼備之將。」

  瞧著老和尚異常嚴肅認真,朱棣自然也不好拒絕,還多撥了三千精兵,命譚淵布防黑陽山。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