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誠元年,正月,袖子底下捂了半年的新朝制,終於出頭了!其實,這都是不公開的秘密,皇帝三分五次的召重臣們議,歷代中央官制,就想改良現有的「秘書制度」。【Google搜索】
眾說周知。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制度時,朱元章曾下詔:以後嗣君,其母得議置丞相。臣下有奏請設立者,論以極刑!
雖然朱元章運用政治手段大權獨攬,穩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但是他一個人畢竟精力有限,並且天下還不穩定,國事繁雜,他沒有能力事無巨細,親力親為。
於是,他在洪武十五年設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謹身殿等機構,並由大學士擔任職位。
朱雄英登基之後,對這種權力不清,責任不明,辦事效率低下的制度很不滿意。所以,在不違背祖制的下,改良現有的大學士制度。
用朱雄英自己的話說,國土龐大,人口眾多,政務龐雜而使君主勞心。先帝和仁宗,夙夜憂嘆,尚且不能及時將政務,處理萬全,更何況他一人了!
是以,改良大學士制度,與六部想結合,便成了當務之急。這半年來,數十次廷議,終於劃定了最終的方桉!
著裁撤四殿(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謹身殿),改設兩閣。武英殿為東閣,設大學士六人,正一品銜,專司軍務;文淵閣為西閣,設大學士六人,正一品銜,專司內政。
兩閣受命,統籌、梳理各項政務,最後呈報皇帝。在加強辦事效率的時候,對政務整合,同時還可以令六位大學士互相監督。
但與四殿兩閣時相同,東、西兩閣只有建議權,無決策權(票擬權),統六部庶務,卻無干涉六部之權。國家的軍政要務,仍由皇帝一言而決,也算是再次加強了中央集權。
同時,加強五軍都督府、兵部的職能,自此之後,地方各都司的軍隊,除專授統兵之權的藩王、將領外,各地方都司只從五軍都督府統領,兵部的調度。
武英殿大學士,分別由兵部尚書-涼國公-藍玉,中軍大都督府左都督-魏國公-徐允恭,左軍大都督府左都督-靖寧侯葉升,右軍大都督府左都督-鄭國公常茂,前軍大都督府左都督-開國公常升,及後軍大都督府左都督-長興候耿炳文充任。
文淵閣大學士,則由劉璟、鐵鉉、梅殷、暴昭、楊靖、任亨泰充任。空缺出來的左右都御史,則命楊士奇、蹇義添任。整個京畿的官場,風氣為之一振,朱雄英身體力行了朱元章的主張:權不專於一司,事不留於壅蔽。
武英殿內,朱雄英掃了一眼,兩閣六部,都察、五軍各重臣,相比於那個時間線的建文元年,他所擁有的資本,要比朱允炆厚的多,戡平環宇的志向,也將由此開始。
「這站班重新分配了不說,還都穿了新官服,新朝新氣象,就該如此!」
「自即日起,諸位各司其職,分管庶務。朕要開創一朝盛世,可就全賴諸卿了!」
是諸臣算是各有所得,可最大的贏家卻是皇帝,相比於先帝爺、仁宗,他抓的權更狠,還美其名曰分給諸臣。
尤其是那些藩地諸王,苦瓜臉可想而知,收了他們干涉地方軍務的權力,下一步就是政務權。
在封地、封戶、財帛、三護衛等宗室優待政策,紋絲未動的情況下,他們只能嗓子卡了魚刺一般忍著難受。
諸臣不得不成皇帝的高明之初,與明目張胆的削藩相比,他這種「限制之術」,也是讓諸王沒法反駁,更不能妄動,否則頭上就會多一頂謀反的帽子。
「諸位要麼隨先帝開國,要麼隨朕多年,都是自己人,朕就不藏著掖著了。」
「眼下的大明朝,看似一片平湖,實在是千頭萬緒!」
拿戶籍制度來說,有明以來,各地的戶籍制度非常複雜且不樣,最多的地方,甚至高達七八十種,有服兵役的軍戶,一般百姓的民戶,各類匠戶,煮鹽的灶戶等,。還有一此作為賤民的丐戶、樂戶等。
大明按照職業來編訂戶籍,一是為了保證王朝的稅收,二為了財各類人等實行有效管控,最終維持王朝的統治秩序。這些戶籍是世代相承的,父輩死了後代就得補上。且因戶籍制度的死板,每年都有大量人逃亡,或被追逃。
「搞那麼多種戶籍有什麼用?朝廷以前搞清戶,有多少百姓鋃鐺入獄?」
「百姓為什麼要逃,就是因為戶籍制度有問題!」
而更正戶籍制度,司法、稅制、兵役、勞役等都要跟著變。如何能在最短時間,修正這些制度,又不至滋擾百姓,這就成了關鍵要解決的問題。
西閣署理內政,便由西閣挑頭,戶部、吏部詳加斟酌,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桉來,朱雄英批閱後,再發各承宣布政使司辦理。
另外,還有重農桑,興學校,考察官吏,賑罹災貧民,蠲免賦稅等。
「諸卿,你們要記住,朕不僅要赫赫的武功,更要燦爛的文治。」
「仁宗一生追求的無非是河清海晏,朕身為人子,也是自當遵從。」
推行文治的同時,也要招攬更多的賢良為國效力。新朝初立與民更始,更應施恩於天下,朱雄英打算開一屆恩科,收攬天下士子之心。
開恩科,這可是好事。歷來新帝登基,開科取士都是施恩讀書人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帝王求治之心的一種表現。
從前,皇帝在南宮時,重視將領,多過文臣,臣工們一直擔心,陛下重武輕文,大明難免偏頗,使得國家文治不暢。
殿中的文臣們,也都積極響應,吏部尚書-沉紘,戶部尚書-王純卅,當即出班附議:「科舉選吏,國家倡興,臣等甚以為仕林子弟必然心悅誠服。」
「皇上,禮部在承辦恩科上頗有經驗,自洪武元年始,從未出過紕漏。」
「散議後,臣即刻回禮部,召集部員,將詳細的條文,梳理一遍,然後到御前奏聞。」
呵呵,「陳卿,你著什麼急!朕的話還沒有說完,主考也沒定,你回去準備什麼啊!」
不僅朱雄英知道,殿中的其他臣工也都明白,閒出毛病的陳尚書,是高興過頭了。有些失禮也是難免的事,所以也都跟著皇帝笑了起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