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大員,都察院二使,及湯和、平安、盛庸、鐵鉉、楊士奇等臣工,老早就等在武英殿了。【記住本站域名】眼下諸王已至,京中內外安穩,是該著手議定諡號、廟號,正式為先帝發喪了。
按照道理講,雖然朝廷沒有明文規定,為先帝議定諡號、廟號,指定在哪個範圍臣工參加。但諸王畢竟是先帝的親子,總該挑幾個年長的親王,來列席吧!
可新君呢,就帶了他的胞弟吳王,其餘的是一個都沒有帶。但聯想到他當太孫這些年臨朝處事的風格,也就見怪不怪了,乾綱獨斷他也不是一次兩次。
行啊,讓誰不讓誰來,那是皇帝老子的事,他們這些做臣工的,只管把該做的事做好就行了。禮部尚書-陳迪,將擬定的條陳,經內宦魯植的手遞了上去。
廟號,沒什麼好爭議的,朱元章是開國之君,定為太祖理所應當。主要還是諡號,諡號的選定要根據諡法,諡法規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義的字,供確定諡號時選擇。
這些字大致分為下列幾類:上諡,即表揚類的諡號,如:「文」,表示具有「經緯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學好問」的品德;「康」表示「安樂撫民」;「平」表示「布綱治紀」。
中諡多為同情類的諡號,如:「憨」表示「在國遭憂」,在國逢難」,「懷」表示「慈仁短折」。
下諡,即批評類的諡號,如:「煬」表示·好內遠禮」,「厲」表示「暴慢無親」、「殺戮無辜」,「荒」表示「好樂怠政」、「外內從亂」等。
唐宋之前,帝王、臣工的諡號一般都是兩字,比如漢文帝劉恆的諡號就是「孝文」二字,諸葛亮的諡號是忠武。
而唐宋以後,諡法得到了大的發展。一方面成為封建帝王尊大諡以美足其虛榮心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成為駕馭群臣的褒貶手段。
對於帝王而言,都是身後由嗣君或臣工們來定,對其生前功過的點評,主要有表揚(經天緯地曰文,可定禍亂,剛強直理曰武)批評性(濫殺無辜曰紂)同情性(短折不成曰殤)。
現在的坐朝之君是朱元章的孫兒,各部公卿要麼是追隨他開國的老臣,要是其親自簡拔的天子門生。在這些人的眼中,看到了的只能是先帝的優點。
禮部給出的諡號有兩個,其一:欽明啟運峻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欽明」二字是指朱元章推翻元朝而建立了大明,拯蒼生於水火,解黎民於倒懸,締造了洪武一朝盛世。
其二: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聖神文武」意思是說,朱元章建國前後的赫赫武功,及吸取了歷代帝王們教訓等美好的德行。
將禮部的本章放在御桉上,朱雄英吧嗒一下嘴,很顯然,他對這兩個諡號,都不怎麼滿意!
見皇帝的興致不高,陳迪小心的問了一句:「皇上,那您的意思是?」
這可不是小事,皇帝對諡號不滿意,就是對禮部一干臣工們辦的差事不滿意。較真的話,那就是對先帝不敬不忠,殺頭的罪過,他們扛不起啊!
「陳尚書,你別緊張!禮部的諡號,朕看出來了,是用心了的。」
話間,朱雄英也從桉頭的文書中,抽出一張紙,讓魯植遞給諸臣傳閱一番。這是他親自為先帝擬定的諡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所謂「開天」,即取開天闢地之意。自古以來,帝王者,非出自世家豪門,便是軍事集團的首腦。能做到大一統王朝的布衣,便只要漢高祖與朱元章。
先帝的功業,不僅震鑠古今,也給後世子孫立下一個標杆。朱雄英就是要讓天下人都知道,先帝就是他一生要效彷的標榜。
「這,好是好!臣覺得欽明啟運峻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似乎也不錯。」
鐵鉉實在是愛「欽明」、「啟運」二詞,直接點明了先帝開創大明,締造一朝的主旨。而且鐵鉉的意見,也得到王純卅、沉紘等臣工的附議。
見皇帝不語,劉璟則更直接,直接跟皇帝求了執筆,開筆直接寫了一個:欽明啟運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好,這個好!不僅朱雄英面露喜色,鐵鉉等一般重臣也皆擊節讚嘆。這劉伯溫的兒子,就是機敏,難免能被朱標賞識,指給潛邸時的皇帝。
「就按劉仲璟的這個辦!禮部抓緊落實!」
廟號、諡號議定之後,拄著拐棍,顫顫巍巍的湯和,作為先帝的老弟兄,老戰友,他絕得如此辦先帝的喪事,還是不足彰顯先帝的功業。
「皇上,先帝起於布衣,率臣等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衣冠,締造一朝盛世。先帝的功業偉則偉已,足以光耀華夏千秋!」
「老臣以為,除禮法所規定之外。應於孝陵,立一塊巨型的功德碑。將先帝的一生的功業銘刻其上,讓千秋萬代的子孫,都銘記先帝的豐功偉業。」
湯和這話,可是說到朱雄英、平安這些人的心裡了。武則天立無字碑,千秋功業任後人評說,大明為高祖立功德碑,耀千秋功也是相得益彰。
興起之下,朱雄英還命內宦門,搬來一張長桌,親自揮毫寫了八個大字:遠邁漢唐,治隆唐宋。並下旨在先帝廟前,立白玉功德碑兩塊,正面書此八字,背面刻先帝的豐功。
「皇上至誠至孝,先帝在九泉之下,亦能瞑目矣!」
「是啊,我大明以仁孝治天下,皇上身體力行,堪為百官萬民的表率。」
「臣等躬逢盛世,璀璨漢統,真乃三生有幸!」
皇帝這般的作為,值得鼓勵。尤其是他這般殺伐決斷的君王,本就陰晴不定,他願意往仁孝上靠,也正是臣工們所樂意見到的。
就在群臣一起恭維新皇的純孝之時,左僉都御史-景清,卻站了出來,舉著笏板言道:「皇上對先帝的孝心,天日可表,群臣莫不敬服。」
「可陛下的生父,卻還僅僅是懿文太子,臣切以為,此乃陛下之疏也!」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