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文武,朝野上下,竟然無一人為馮勝鳴冤?哪怕是私下議論都沒有!
坐在武英殿內的朱元璋,覺得好生奇怪,馮勝從戎幾十年,門生故吏遍及朝野、三軍。朱元璋自己能叫出名的,就有幾十個,不知名的就更多了。
邪門了!除了李善長臨終上了一本,請按國法審理馮勝私會周王一案,其他的臣工仿佛沒看到一般,竟然不置一詞?
這不可像話,想當初胡惟庸案、空印案,證據那麼確鑿,尚且有諸多人等上書諫言。今兒這「莫須有」的罪名,怎麼就一點響動都沒有呢?
拍了拍御案,還吐槽了一句:「這個馮勝,太不會做人了,白活了七十歲,一個人都沒交下!」
站在階下的太子朱標,一臉無奈,他很想告訴自己的父親,不是臣工不想說,而是他們不敢說,大夥都被您老人家給殺怕了。
誰沒有家眷老小,子孫後代!再拎不清的人,也不可能拿自家闔府老小的命作,到皇帝跟前,來撈一個已經上了無常簿的人。
「老大,你怎麼不說話?」
今兒朱標奇怪了,進來後少言寡語的,又不像得了什麼大病!咋個回事?
嘴張開好幾次,話在嘴邊就是說不出來。跺了跺腳,深吸兩口氣,鼓足勇氣的朱標,終於問出了他一直想問的,又不敢的問的話。
「父皇,您是不是不放心我?」
這話分怎麼說,朱元璋對朱標這個長子,不是一般的看重,從他懂事以來,便請各路名師指點,想著把他培養成一個合格的繼承人。
大明建國後,有鑑於歷朝儲君命運多舛,多數不能順利繼位,朱元璋更是煞費苦心,讓重臣們輔佐朱標,且准許他成為天子之外,唯一可以一言而決的人。
可是這麼多,朱標在朝,能有今時今刻的地位,除了其自身努力外,朱元璋的刻意培養,絕對占了很大的比重。
都說天子自私,容不得別人分享皇權,哪怕是自己的兒子。可朱元璋不愧是開國君主,胸懷就是寬廣,不管別的兒子怎麼想,始終不遺餘力的支持朱標。
按理說,朱標說出皇帝不放心他,絕對是一句傷人的話。可皇帝在馮勝一案上,明顯就有罔顧事實的嫌疑,一頂碩大的帽子扣過去,無非就是讓其死。
朱標明白,皇帝下這麼重的手,是擔心自己身後,朱標太過仁義,不忍加罪於老臣,而太孫又過於年輕,閱歷、經驗難免不足。
所以,便挑中了「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馮勝,想著興一場大獄,一舉解決掉所有可能,給兒孫統御天下造成威脅的荊棘。
是,朱標明白!他都是為了自己、太孫及大明著想。可他的做法,無疑是在質疑朱標這二十八年儲君的能力。
流放宋濂之時,京中曾有流言,說陛下以棘杖為喻,面諭朱標,窮治不法勛貴,乃是為其拔下杖上之刺,好讓其將來便於握持。
朱標以為,謠言雖止於智者,但若任其流傳,必定累及皇帝的令名。
今兒來之前,朱標特意准下個長滿毛刺的棘杖,就是讓皇帝看看,他到底能不能握得住,能不能守得住大明的江山。
「兒臣時常教訓雄英,說他殘忍好殺;可兒臣自己何嘗又不是呢?」
「空印案時,全憑兒臣一支筆,十數萬人慘遭株連,兒臣殺的人又何嘗少呢?」
朱標得告訴皇帝,仁政是他奉行的治國理念,可他的仁義不容人嘲笑。若有人敢對朱家不利,敢對大明不利,他手裡的刀,也是敢殺人的。
他做了二十八的儲君,如果還不能令朝野臣服,那春和殿他也就沒必要住下去了。朱標請皇帝相信他,相信朱雄英,他們有能力讓國家蒸蒸日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皇帝不可能把所有的事都辦了。所以,不管馮勝是否有罪,都不要拿他作文章,拉其他人下水了。
「老大,你!」
朱標今日一場的表現,讓朱元璋不由身處一絲陌生感。此刻朱標目光灼灼,渾身上下都散發著一股強大的自信。予取予奪,想要就要的王者氣概。
朱元璋是草莽出身,他所希望的,正是一代更比一代強。兒孫的智慧、能力、手腕超過他這個放牛娃,才是他樂於見到的。
「過去你總說,雄英年輕氣盛。再看看現在的你,又何嘗不是呢?」
見朱標要跪下,朱元璋擺了擺手,從龍椅起身走下來,右手搭在朱標的肩上,認真道:「朕等你這一番話,等了好多年。」
人死鳥朝上,朱元璋不在乎身後之名怎麼樣,就算後世的人把他罵的體無完膚,也無所謂,反正他也聽不到。
可既然,兒子有這麼大的信心,孫子又異常的爭氣。高抬貴手,留下那些老弟兄一命,也不是不行。
能做好人,誰願意當惡人呢?
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牛馬,身為人父,又有哪個能免俗呢?
「好,今日,朕就准了你所請,不搞株連!」
聽到這話,朱標是喜形於色,剛要拜謝,卻不想被朱元璋給攔了下來。
只聽其淡淡的說道:「不株連是看在你的面子上,可馮勝與周王的事,朕要徹查到底!」
刑部的那些人,也不知道是有心推諉,還是真的無能,問了這麼久,就是問不到正事,搞的朱元璋很是惱火。
所以,當務之急是換個能審清楚的主審,讓三法司那些廢物再耽誤下去,黃瓜菜都涼了。
「這!」
不是朱標手下沒有幹吏,事涉皇子,就是再沒心眼的人,也得掂量掂量。辦好得罪諸王,辦不好得罪皇帝,兩邊他們是誰都得罪不起啊!
說完也巧,正在父子二人琢磨,用誰之時,內侍總管劉清,呈送了一本八百里密奏。皇太孫朱雄英,請旨徹查周王與馮勝勾連,陰謀造反的案子。
掃了幾眼,朱元璋將奏本,轉給朱標,笑著說:「李善長這老東西,為了阻止朕株連過多,連朕的孫子都算進去了。」
「看看這奏本,寫的多麼義正詞嚴,一句求情的話都不說,就怕朕不把這個案子交給他。」
行啊,既然大孫把話都說到這個程度了,那就讓刑部將一干人等押送西安吧!太子可以寫一封私信,將他們溝通的結果告訴朱雄英。
另外,李善長負責他創建大明,開創一朝盛世,又替他培養了個好太孫,可謂勞苦功高。彌留之際,又用心如此良苦,不重賞不足體恤其功。
著即,追贈太尉,諡號文昭,配享太廟,賜葬於鐘山,喪葬事宜由禮部著重辦理,務必極盡哀榮。令其長子-駙馬都尉李祺,襲韓國公爵,加授資德大夫銜,准其「去官作缺」。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