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抵達西安的半個月後,西征奏捷親使-劉璟抵京,親自將詳細的戰報,呈送到了武英殿,並於御前回答皇帝的質詢,事無巨細,皆對答如流,朱元璋龍顏大悅。【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昔唐高祖對近臣說房玄齡:若人機識,是宜委任。每為吾兒陳事,千里外猶對面語。」
「今日朕觀卿之奏對,已頗具房公三分風采,不愧伯溫之子。」
朱雄英能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徹底戡平關西,又以強硬的態度,轉化羈縻州,設置了甘肅行司,朱元璋是一萬個滿意的。
至於,這小子打完仗不回來領賞,反而留在關中整飭政務、兵務。也算他實心用事,沒有被功勞沖昏了頭腦。
雖然心裡有些遺憾,但孩子畢竟大了,是該單飛的時候,朱元璋也樂得子孫建立的自己的功業。總比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混吃等死的好。
「太子,發行文給西安,陝西、陝西行都司,甘肅行都司,一應軍政要務,皆由太孫一體提調。」
關中早已衰落,地瘠民窮是常態,尋常的官吏,老套的辦法,顯然與過去一樣,不能奏效。可朱雄英年輕,打破常規,他是駕輕就熟,讓他試一試,也許能收穫更多的驚喜。
而朱標顯然對劉璟表奏的,太孫要遷六萬戶,充實甘肅行都司的漢人比例頗有餘悸。那裡剛剛經歷過戰事,境內尚有餘匪作亂,民族矛盾尖銳,驟然增加這麼多漢人,難免加劇矛盾。
且,其境多沙漠草原,也不適合中原人耕種,遷去那麼多百姓,又改如何謀生呢?這都是問題,需要從長計議,朱標以為,還不要貿然下這個決定的好。
「恩,太子所言也不無道理,移民充邊不是小事,是需要再三斟酌!」
朱元璋這話音剛落,劉璟便從袖子掏出一份本章,交給了內侍總管-劉清。這本章是朱雄英親自草寫,詳盡敘述了自漢至唐,中原統御關西的政策及經驗教訓。
總體來說,中原王朝大多以羈縻為主,採取放任自流的狀態,或居中調度,坐實其等自相殘殺。效果有好的,也有壞的,但總歸不能使其虔誠沐浴王化。
而朱雄英縱觀歷朝治理邊地之策,唯獨始皇帝的「實民充邊」之策最為有效,收益也是最大的。趙佗下嶺南,蒙恬北上河套,都使得羈縻地,化為中原領土。
他在奏摺里這樣說:趙佗治理嶺南,使番禺之地,從刀耕火種進入農耕時代。蒙恬從榆中到陰山,截斷山脈,填塞深谷,建數十座城池,農桑墾殖,鞏固防務。
二者其功在秦,其勛惠及後世,功在當代,歷代千秋。今從兩陝遷民充邊,雖有短痛,但其必受益我朱家後世子孫。
看完了奏本,皇帝嘆了一口氣,隨手轉給朱標,看向劉璟認真道:「按太子說的辦,朝議之後再做決定,卿退下吧!」
劉璟這剛出去,朱元璋便開懷的笑了起來,很明顯,他對移民充邊之策很是贊同,因為他也幹過。而且,奏本里也說了,關西荒漠雖多,但也有不少土地可供開墾。
如果是讓漢族的百姓,在那裡生根落腳,潛移默化的同化那裡的部落。不出百年,關西之地的牧民,必定心向中原,將不復知放牧遊獵矣。
摧毀他們的軍隊,莫不如摧毀他們的遊牧文明,這話說到了朱元璋的心裡。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他設置天下衛所,就是想有效的控制疆域。
很顯然,朱雄英將他的設想升華了,變羈縻州為內地,一手蘿蔔,一手大棒,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朱元璋怎麼能不高興!
可朱雄英進步之快,也帶來了一個弊端,那就是不受控。他年紀大了,眼見快七十的人了,帝王中少有的高壽,子孫爭氣,放點權也無所謂。
但朱標就不一樣了,他正值壯年,有這麼強悍的兒子,能不感覺壓力倍增麼?瞧瞧,又咳嗽上了,我家老大這是急的啊!
「老大,你這身子骨,也該多多注意,朝務是永遠處理不完的。」
「哎呀,兒大不由娘,當父母的能怎麼辦。」
皇帝這話算是說到點子上了,朱標的確是急的。皇帝和他老早就為其設計好了一條康莊的坦途。可這小子,偏偏另闢蹊徑,自己選擇了一條荊棘之路。
是啊,兒大不由娘,更不由爹。他非要擺脫舒服,不甘心做個守成之君,朱標又有什麼辦法呢!
嘆了一口氣,朱標慢聲說道:「移民充邊,從長遠來說,當然是好的。可戰事剛休,又要進行這麼大規模的移民,朝議肯定爭論不休。」
事涉邊務,關中、關西百姓的福祉,朱標需要時間,需要平復朝野的議論。
雖然這小子在奏本里說了,此次移民充邊,不需要朝廷另行撥付,僅靠兩陝的府庫作本。
但作為老子,他還是要表示一二。將此次隨軍押運的繳獲,盡數撥回西安,戶部這裡便不要入帳了。
「等移民充邊的實行完,兒臣要把他調回京來,輔佐朝政。」
「省的這精力旺盛的混小子,到處惹禍,瞎折騰。」
朱標承認這個長子勇武有謀,睿智果斷,若是國家有事,他是個能擔事的。可這小子,天大的膽子,就沒有他不敢幹的事。
人都會老去,若是皇帝和他,都不在了。這偌大的帝國,都要由他掌舵。不把他的菱角磨平了,朱標是放心不下的。
「老大,朕發現,你和李善長有同一個毛病!」
「都覺得自己是個雕琢大師,都想按照自己的法子去雕琢、修飾,想著盡善盡美。」
「可面對這樣的良才美玉,怎麼雕琢都覺得多餘,所以便都跟自己慪氣!」
拍了拍朱標的肩膀,朱元璋老神感慨:「還是天然而成的好!」
很多年前,皇帝就說過「朱雄英不人云亦云,將來必定是經營天下的大才」;現在看來,他這話完全沒有錯,事實就是如此。
話又說回來,這樣的良才美玉,如果不是他的孫兒,朱元璋豈能容他成長如此!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