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朱瞻墉:朝廷那邊,我來解決

  張玉死的早。【記住本站域名】

  所以張輔這個長兄,說是張軏的哥哥,其實也承擔了老父親的角色。

  這麼一來,他自然是不可能不理會張軏的情況。

  當了那麼多年的紈絝子弟,現在總算是看到一點人樣,有機會立下大的軍功了。

  要是因為自己的不配合,導致軍功變成過錯,他肯定是接受不了的。

  所以楊士奇的那一招,雖然有點卑鄙,效果卻是非常的好。

  有了張輔這個征戰安南戰場多年的老將配合朱瞻墉行動,接下來的事情自然就好辦很多了。

  大軍從代州城南下之後,所向披靡,幾乎就是到一個地方,就攻下一個地方的城池。

  然後不著急繼續前進,而是等待商隊過來處理俘虜。

  這麼一來,所到之處,幾乎所有不合作的安南人都成為了俘虜。

  剩下的就是狗腿子,不僅幫忙抓捕俘虜,甚至幫忙抄家和殺敵。

  一萬新軍外加五千張輔帶來的軍隊,很快就收編了一支人數上萬的僕從軍。

  這些僕從軍干起活來,積極性比新軍還要高。

  因為朱瞻墉答應從售賣俘虜和戰利品的收益當中,拿出一成來賞賜他們。

  別看只是一成,但是幾乎每一次作戰,這些僕從軍都能分到人均幾兩銀子的收益。

  一個月下來,少說也有幾十兩銀子的收益。

  對於普通的安南百姓來說,這已經是非常可觀了。

  最關鍵是當了僕從軍之後,在安南的地位快速上升。

  甚至可以說所有的安南人當中,僕從軍的地位是最高的。

  其他人基本上都成為了俘虜。

  這人啊,就是怕比較。

  偏偏幸福感和滿意度就是比較出來的。

  這麼一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安南南部各州縣,基本上就全部都被攻克了。

  這段時間從安南前往廣州府的船隻,完全可以用絡繹不絕來形容。

  一艘原本只能裝兩百人的船隻,往往裡面擠了一千多的俘虜。

  這些俘虜的運出,讓安南本地的人口數量快速的下降。

  要不是為了留下一些聽話的人種植水稻,安南各地幾乎就要十室九空了。

  哪怕是如此,安南人口也至少減少了一半。

  「越王殿下,沒想到商人居然還能這麼利用,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啊。」

  這幾個月,張輔一直都跟在朱瞻墉身邊,親自見證了新軍的作戰。

  從剛開始的震驚,到後面的習以為然,張輔的感觸是非常深刻的。

  自己那麼多年沒有解決的問題,這一次看來是真的要解決了。

  「英國公,這商人對我大明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好了,大有益處。」

  「很多東西,如果朝廷自己去做,效率低下不說,還很容易惹得天怒人怨。」

  「但是交給了商人之後,我們不僅可以獲的其中的大量利益,還可以轉移矛盾。」

  「當然了,這也要看一個度,如果商人凌駕於朝廷之上,這肯定是不行的。」

  這段時間張輔還是很配合的,所以朱瞻墉倒也願意好好的解釋一下。

  「越王殿下是如何想到讓商人來幫助打掃戰場的呢?這種事情過往可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甚至當年的沉萬三的教訓還在那裡,一般的商家可不敢摻和。」

  張輔還真是對這個情況很好奇。

  商人的心態是很矛盾的。

  他們想要找到朝中大員做靠山,但是他們又知道參與到朝中的一些大事的時候,風險很大。

  朱瞻墉去到廣東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居然能夠讓那麼多的商家跟著他一起來安南。

  這顯然是比較難得的事情。

  「這個事情其實很簡單,就是要讓商人看到利益,讓商人得到切實的好處。」

  「只要有了利益,什麼事情都好說,甚至都不需要我們專門的去怎麼動員,自然就有大量的商人自己主動的找上門。」

  「就比如那些最早跟著我們進入到安南戰場的商家,他們的船隊回到廣州之後,相關的消息很快就會傳開來。」

  「那些收益也多少會被人打聽到,這麼一來,自然就會有更多的人心動並且行動起來。」

  「再說了,本王到了廣東之後,做的是事情對於大部分的商家來說,都是有好處的。」

  「他們的眼睛又不瞎,自然能夠看到。」

  朱瞻墉這麼一解釋,張輔倒是不知道怎麼再問下去了。

  這個越王殿下的做事風格實在是有點特別啊。

  「師長,南邊的這些戰事基本上結束了,我們也出來了好幾個月了,剩下北邊的戰事我覺得可以快速的推進,直接按照之前的方法來搞就行。」

  朱勇現在的心情很不錯。

  他這個成國公,現在總算是不用擔心有人說他是靠著父親的庇護了。

  「師長,我覺得可以充分的利用一下那些僕從軍,讓他們的手去沾染安南人的鮮血。」

  「這麼一來,更加有利於我就的統治。」

  「南邊的那些叛亂分子,大部分都已經被當成俘虜處理了,其他人敢不合作的,也都會被處理。」

  「這麼一來,北方那邊,我們就可以考慮讓安南的僕從軍多動動手,到時候給那些人一些好處,把南邊的土地分給他們,也不用擔心沒有人給我們種植土地。」

  楊士奇提出了一個更加有建設性的提議。

  這倒是讓朱瞻墉之前的一個想法更加堅定了。

  「分土地這個事情,完全分給安南人,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收攏人心,但是這並不完全符合我們大明的利益。」

  「這一次將士們跟著出征,到時候所有人都可以獲得至少兩百畝的良田作為賞賜。」

  「這些良田可以統一委託給一些商人和一些僕從軍的頭領處理,也可以留下一個營的人來整體管理這些田地。」

  「通過以相對低價的價格租賃給安南人,讓他們能得到好處,我們的將士們也有了一個安身立命的東西。」

  朱瞻墉這麼一說,大家都眼睛一亮。

  這是好事啊。

  給賞賜,誰不要?

  雖然安南的土地價值肯定是比不上大明本土,但是那也是地啊。

  最關鍵的是這裡的地的產量,不會比大明低。

  這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這裡的水稻一年還能種植三次。

  「師長,我們這樣子做的話,到時候朝廷那邊……」

  朱勇做事還是相對穩妥一點,想到了一些問題。

  「朝廷那邊,我會去解決。」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