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永世奴役東瀛人!朱檀的毒計!

  除了在民間敗壞朱檀的名聲。

  胡惟庸還計劃拉攏朝中對朱檀不滿的官員。

  暗中挑撥離間,製造矛盾,逐漸削弱朱檀的勢力。

  「朱檀雖然年輕氣盛,但也不是傻子,我們必須步步為營,小心行事,切不可操之過急,打草驚蛇。」

  九條政孝聽得冷汗直冒,他從未想過,扳倒一個人竟然需要如此複雜且陰狠的手段。

  但他轉念一想,自己如今已是喪家之犬,還有什麼好怕的?

  只要能報仇雪恨,就算讓他與魔鬼做交易也在所不惜!

  「胡大人放心,我一定會全力配合您的計劃!只要能除掉朱檀,我九條政孝這條命就是您的!」

  九條政孝咬牙切齒地說道,眼中閃爍著瘋狂的復仇火焰。

  「很好。」

  胡惟庸滿意地點了點頭,「我會安排人手與你接洽,具體的事宜,你們再行商議。」

  ……

  翌日。

  胡惟庸府邸,書房內,氣氛卻不像往日那般沉靜,反而透露出一股燥熱。

  「陳大人,你可知我今日為何請你來?」

  胡惟庸坐在太師椅上,手中握著紫砂茶壺,卻沒有倒茶的意思。

  「下官愚鈍,還請左相明示。」

  陳寧微微拱手,心中卻暗自思忖——

  這位權傾朝野的丞相。

  今日請自己來,恐怕不是什麼好事。

  陳寧,中書省御史大夫。

  乃是胡惟庸黨。

  說起來他也是一個有才能魄力的人,但是性情過於刻薄以及嚴酷。

  對待親兒子都尚且如此。

  之前在蘇州徵收賦稅的時候非常嚴峻,曾經因此而燙紅了那些百姓的皮膚。。

  官民深受其苦。

  就連他的兒子也多次勸戒,卻沒想到被惱羞成怒的陳寧給活活打死。

  朱元璋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對於陳寧點評了一句——對小家不慈、

  對大家不仁。

  隨後便厭棄了陳寧。

  走投無路的陳寧,最後只能投入了胡惟庸的懷抱。

  胡惟庸將茶壺重重地放在桌上,發出一聲悶響:

  「陳大人,你我同朝為官多年,彼此之間,也無需拐彎抹角。如今這朝堂之上,可還有你我說話的份?」

  陳寧心中一驚,卻故作鎮定:

  「左相說笑了,您位高權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誰敢不給您說話的份?」

  「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胡惟庸冷笑一聲:

  「那朱檀呢?他算什麼東西?不過是仗著皇上的寵愛,就敢在朝堂上肆意妄為!連我這個做丞相的,他也不放在眼裡!」

  陳寧眼珠一轉,心中瞭然。

  原來,胡惟庸這是要對朱檀下手了。他裝作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

  「朱檀囂張跋扈,目無君臣,早就該有人治治他了!」

  「說得好!」胡惟庸猛地一拍桌子,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我已決定,聯名彈劾朱檀!陳大人,你與那朱檀素有不和,此事,還需要你多多出力啊!」

  陳寧心中冷笑,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他表面上卻裝出一副為難的樣子:

  「下官自然是義不容辭,只是……」

  「只是什麼?」

  「只是那朱檀畢竟是皇子,又有皇上撐腰,我們若是貿然出手,只怕……」

  「哼,你放心,我既然敢出手,自然是有萬全的準備。」

  胡惟庸從袖中掏出一份名單,遞給陳寧:

  「這些人,都是對朱檀心懷不滿的官員,你只需暗中聯絡他們,待時機成熟,我們就聯名上書彈劾!」

  陳寧接過名單,心中一陣狂喜。

  有了這份名單,他便可以趁機拉攏人心,擴大自己的勢力。

  到時候,就算扳不倒朱檀,也能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

  萬里之外的東瀛,博多港口人聲鼎沸。

  碼頭上,一艘艘巨大的樓船整裝待發,船帆上繡著大明的日月龍旗,在海風中獵獵作響。

  朱檀一身戎裝,腰佩寶劍,站在船頭,目光深邃地望著遠方。

  半個月了,他終於要回到故土了。

  「殿下,您真的要帶走這麼多東瀛孩童嗎?」

  身旁,一位身材魁梧的將軍問道。

  「沒錯。」

  朱檀點點頭:

  「這些孩子,都是東瀛人,我要把他們帶回大明,教他們讀書識字,學習大明的文化和禮儀。」

  「等他們長大成人,再回到東瀛,這樣的話,東瀛就再也後繼無人了。」

  滅國,要先從娃娃抓起嘛。

  殖民,不也正是如此嗎?

  將軍嘆了口氣,他知道朱檀的決心,也不再勸阻。

  朱檀在東瀛推行的「三六九等」政策,雖然備受爭議,但卻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越來越多的東瀛百姓開始學習漢語,接受大明的文化,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也日益頻繁。

  「殿下,聖旨到!」

  一位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快步走上船頭,恭敬地跪下,雙手捧著一卷明黃色的聖旨。

  朱檀接過聖旨,緩緩展開,上面寫著: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我兒遠赴東瀛,平定倭寇,安撫百姓,功勳卓著,朕心甚慰。」

  「今倭寇已平,東瀛安定,著令汝即刻班師回朝,不得有誤。欽此!」

  朱檀合上聖旨,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

  他明白,這道聖旨意味著他將要回到那個充滿了爾虞我詐的朝堂。

  「起航!」

  隨著朱檀一聲令下,巨大的樓船緩緩駛離港口,朝著東方。

  浩浩蕩蕩的船隊,破開碧波萬頃,朝著大明而來。

  ……

  半月之後,抵達應天府外長江碼頭。

  朱檀一身戎裝,身後跟著數百名同樣盔甲鮮明的將士。

  更引人注目的是,隊伍中還有數百名東瀛少年,他們雖然年紀尚幼,但隊列整齊,眼神堅定,依稀可見幾分英武之氣。

  朱元璋得知消息,龍顏大悅,竟是帶著太子朱標以及滿朝文武親自出城十里相迎。

  「哈哈哈,好!好!好!」

  朱元璋看著眼前意氣風發的朱檀,連說了三個好字,眼角的皺紋仿佛都舒展開來。

  朱檀翻身下馬,躬身行禮:

  「兒臣不辱使命,幸不負父皇所託,如今東瀛已定,特來向父皇復命!」

  「哈哈哈,老十啊,你這次可是立了大功了!」朱元璋扶起朱檀,上下打量了一番,欣慰地說道,「不錯,不錯,這才是我朱元璋的兒子!」

  當夜,應天府皇宮,奉天殿內燈火通明,歌舞昇平,一派喜慶祥和之景。

  朱元璋高坐在龍椅之上,身旁是端莊賢淑的馬皇后。

  太子朱標以及一眾皇子公主皆在列,眾人觥籌交錯,談笑風生。

  「來來來,老十,你這次辛苦了,快,滿飲此杯!」朱元璋舉起酒杯,對著朱檀說道。

  「謝父皇!」

  朱檀接過酒杯,一飲而盡。

  「老十,跟朕說說,這東瀛的風土人情,和咱們大明有何不同啊?」

  朱元璋興致盎然,顯然對這位兒子帶回來的見聞十分感興趣。

  「回父皇,」

  朱檀放下酒杯,略作沉吟:

  「東瀛之地,多山少地,物產遠不如我大明豐饒。」

  「百姓生活也頗為清苦,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者比比皆是。不過……」

  他頓了頓:

  「東瀛人卻有一股子狠勁,悍不畏死,當年倭寇之患,著實讓我大明吃了不少苦頭。」

  朱元璋冷哼一聲,顯然對當年的倭寇之患記憶猶新。「哼,若非他們屢屢犯我大明疆土,朕又豈會派兵征討?」

  「父皇說的是。」

  朱檀順著朱元璋的話說道:

  「不過如今東瀛已定,兒臣在東瀛推行『三六九等』之策,便是要徹底教化東瀛百姓,讓他們知曉我大明之威,不敢再起異心。」

  「哦?『三六九等』之策?說來聽聽。」朱元璋來了興趣。

  「兒臣將東瀛百姓分為九等,上三等學習漢語,接受我大明文化,可享諸多特權;中三等則需繳納賦稅,為我大明提供勞役;下三等則為賤民,永世不得翻身。」

  朱檀語氣平淡地說著,仿佛在說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朱標一直沉默不語,此時卻突然開口問道:

  「十弟,這『三六九等』之策,豈非將東瀛百姓分而治之,長此以往,他們心中定然怨恨,恐難長久啊。」

  朱檀看了朱標一眼,嘴角勾起一絲玩味的笑意。

  「大哥此言差矣,東瀛之地,民風彪悍,若不施以雷霆手段,如何讓他們心悅誠服?只有讓他們明白,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道理,才能永絕後患。」

  「嗯……」

  朱元璋沉吟片刻,點頭道:

  「老十言之有理,對待這些蠻夷之輩,就該恩威並施,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地臣服。」

  「父皇明鑑,」

  朱檀不慌不忙地解釋道:

  「兒臣此舉,並非是為了永久地將他們分門別類,而是為了激勵他們學習上進。」

  「只要他們願意學習漢語,接受大明的文化,便有機會提升等級,享受更好的待遇。」

  「如此一來,假以時日,東瀛便可徹底融入我大明文化圈,成為我大明的藩屬之國,再無後顧之憂!」

  「好!說得好!」

  朱元璋龍顏大悅:

  「老十,你果然沒有辜負朕的期望,有勇有謀,將來必成大器!」

  坐在一旁的太子朱標也舉起酒杯,對著朱檀說道:「十弟此次東瀛之行,立下如此大功,為兄敬你一杯!」

  朱檀連忙舉杯回敬:

  「大哥過譽了,這都是臣弟應該做的。」

  朱標的目光在朱檀身上停留了片刻,嘴角帶著一絲意味不明的笑容,緩緩說道:

  「十弟,你我兄弟多年,情同手足。父皇常年操勞國事,如今你回來了,可要好好為父皇分憂才是啊。」

  朱檀心中一凜,他知道朱標這番話並非表面上那樣簡單,但他不動聲色地答道:

  「大哥說的是,臣弟定當竭盡全力,為父皇分憂,為大明效力。」

  ……

  翌日清晨,金色的陽光灑滿了應天門前的廣場。

  也照耀著廣場一側,新設立的「東瀛學堂」。

  朱檀一身青色長袍,腰間佩著一枚白玉,更襯得他丰神俊朗,器宇軒昂。

  他負手站在學堂門口。

  看著陸陸續續走進學堂的東瀛少年,唇邊帶著一抹欣慰的笑意。

  這些少年,大多不過十二三歲的年紀,被剃去了標誌性的月代頭,換上了大明的儒生裝扮。

  雖然臉上還帶著些許不安和茫然,但他們的眼神中卻充滿了對新生活的渴望和對知識的求知慾。

  「殿下,您設立的這個學堂,真是前無古人啊!」

  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學究走到朱檀身邊,捋著鬍鬚,滿臉讚嘆地說道:

  「老朽教書育人幾十年,還是頭一次見到有皇子如此重視教化蠻夷之事,殿下真乃我大明之福啊!」

  朱檀聞言,只是淡淡一笑,道:

  「先生過譽了,本王只是希望他們能夠明白,唯有知識和文化,才能真正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

  說罷,他抬腳走進了學堂。

  學堂內,幾十名東瀛少年正襟危坐,聚精會神地聽著一位老先生講解《三字經》。

  朗朗讀書聲迴蕩在教室里,如同悅耳的音符,敲擊著朱檀的心房。

  然而,朱檀並不知道。

  此時此刻,在金碧輝煌的奉天殿內,一場針對他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

  「陛下,臣有本要奏!」

  一位身著緋袍的大臣從隊列中走出,跪倒在金鑾殿上,高聲說道。

  「准奏。」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威嚴的目光掃視著下方的大臣們。

  「啟稟陛下,臣聽聞十殿下在城東設立了一所學堂,專門招收東瀛少年入學,教授他們我大明文化,此事實在是有辱斯文,還請陛下明鑑!」

  那大臣義憤填膺地說道。

  此言一出,頓時在朝堂上引起了一片譁然。

  一些思想保守的大臣紛紛附和,認為東瀛人乃蠻夷之輩,讓他們學習大明文化,簡直是玷污了聖賢之道。

  「陛下,臣以為此事萬萬不可啊!」

  一位老臣顫顫巍巍地站出來說道:

  「東瀛人狼子野心,當年倭寇之患,至今仍歷歷在目。」

  「如今讓他們學習我大明文化,豈不是養虎為患?若是讓他們學到了我大明的精髓,將來反過來對付我大明,那該如何是好?」

  「是啊,陛下,此事關係重大,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