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8章 吳襄父子的抉擇

  第3308章 吳襄父子的抉擇

  隨著這些八旗王公回去,逃離盛京的人變少了,不過,那些已經離開的人自然也不會再回來。

  「奴才參見萬歲爺,恭迎聖安。」

  鑲白旗圖爾格,跪在皇太極面前參拜。

  「朕安,平身吧!」

  皇太極虛抬了下右手,示意圖爾格起身。

  圖爾格從地上爬了起來,微微躬身站在大殿上,面朝皇太極方向。

  「朕有件事情交代你去做,但這件事情需要你保密,不能告訴任何人,能做到嗎?」皇太極雙眸認真的盯著大殿上的圖爾格。

  「請萬歲放心,奴才就算是死,也會保守住秘密。」圖爾格說道。

  皇太極手指在面前的桌上滑動了幾下,說道:「朕要你以增援遼陽城的名義,想辦法把豪格從遼陽城帶回來,能做到嗎?」

  「請萬歲爺放心,奴才就是拼死,也要把肅親王從遼陽城帶回。」圖爾格再次跪下保證道。

  過去跟著老奴的時候,他是武將,或者說幾乎大清所有女真兵都是武將,後來皇太極成為大汗,他成了鑲白旗的固山額真,負責鑲白旗的軍政,分鑲白旗旗主的權利。

  他也從在外作戰的武將,留在盛京做吏部承政。

  在大明,這是標準的文官,可在大清,武將和文官的界限沒有那麼明顯,他依然可以作為武將領兵作戰。

  清軍多次在虎字旗手中吃虧,折損的將領太多,皇太極也不得不讓這些老將出山。

  「這一次你去遼陽城,我不會給你太多的兵馬,只給你一支騎兵,是想你不要朕失望。」皇太極目光看著圖爾格。

  「萬歲放心,奴才一定把肅親王帶回來。」圖爾格再次保證。

  他能夠坐吏部承政,自然不是那種腦子裡都是米糠的蠢貨。

  尤其是在皇太極幾次強調要帶回肅親王豪格,很明顯,皇太極在為皇位的順延做準備,而豪格就是接替的人選。

  皇太極的病情,恐怕不像外面傳言的那麼輕。

  看著圖爾格回去後,皇太極輕嘆了口氣。

  要是他多幾個成年的兒子,也不用像現在這麼被動,而現在想要把皇位留在他子孫的身上,只有豪格這一個人選。

  至於把皇位讓出來給別人,他從未想過。

  他太了解皇權的殘酷,失去了皇位,他的子孫恐怕都會斷絕,別人絕不會給留下這樣一個隱患在身邊。

  派給圖爾格的騎兵是那支從草原逃回來的八旗騎兵。

  除了這些八旗騎兵之外,還有一支漢軍旗的騎兵,而漢軍旗的騎兵將領是吳襄父子。

  就在八旗騎兵從草原上逃回來的第二天,吳三桂帶著幾百漢軍旗騎兵也逃了回來。

  雖然皇太極深知吳三桂逃回來的事情上有貓膩,可現在大清的這種情況,已經不允許他去收拾吳家父子了。

  只要吳三桂和吳襄還忠於大清,哪怕這對父子有一些瑕疵,他也只能接受,現在大清需要更多的兵馬來對抗虎字旗。

  圖爾格離開不久,一道聖旨送去了城外的軍營。

  接旨的是一位八旗參領和吳襄父子。

  傳旨的人是宮中的侍衛,宣完旨意便返回了盛京城。

  宣旨天使一走,所有人都回到營中開始收拾,準備出兵去增援遼陽城。

  「父親,咱們真的要去遼陽城?」吳三桂在吳襄耳邊說道。

  聞言的吳襄看向自己兒子,他道:「你想什麼呢,這是聖旨,違抗聖旨是什麼下場,你難道不清楚嗎?」

  「父親覺得清國還能夠堅持多久?清軍雖然比明軍更強,但孩兒幾次跟著清軍和虎字旗的兵馬交戰,從無勝績,原本因為舅舅投靠了大清,使大清一統遼東,如今的遼東只剩下遼陽和盛京以北了,剩下的土地都落到了虎字旗手中。」吳三桂說道。

  吳襄的眉頭皺了起來,他道:「遼西走廊也丟了嗎?為何沒有消息傳來。」

  「遼西走廊應該還沒丟,不過,丟是遲早的事情,孩兒擔心這次阿巴泰的大敗,會引來虎字旗對大清的滅國之戰,一旦虎字旗大軍全力攻打大清,孩兒覺得大清怕是只能北逃了,盛京很難守住。」吳三桂說出自己心中的擔憂。

  「你是什麼想法?」

  吳襄詢問起吳三桂。

  別看他是父親,很多事情他都要和吳三桂商量,大部分時候做主的人反而是吳三桂。

  「孩兒也在猶豫,清國肯定是不行了,咱們現在要麼跟著清國一條道走到黑,要麼投向虎字旗。」吳三桂說道。

  「不能投奔明國嗎?」

  如果離開清國,吳襄更希望自己可以去大明那邊,畢竟他過去就是明臣,而且都清楚,他們這種投靠過清國的明臣再想投靠虎字旗,很難被虎字旗重視。

  他們父子有今天不容易,自然不願意失去手中的權勢。

  「孩兒也知道投靠明國更好,可虎字旗攔在中間,咱們想要回到明國,孤身上路還行,要是想拉著一支兵馬去明國,不可能從虎字旗的治下穿過去。」吳三桂微微一搖頭。

  以他對明國那些官員的了解,手裡沒有兵馬,他們就算去了明國,也不會受到重視,弄不好還會成為一些官員用來邀名的工具。

  「那就一點辦法也沒有了嗎?」

  吳襄自然不甘心陪著清國一塊完蛋。

  他們父子來清國也是因為當初投靠清國的好處最多,而且又有祖大弼這位遼東將門掌門人帶頭。

  早知道投靠大清會是這樣一個結果,他們絕不會來大清,哪怕是放棄兵馬去那邊找大明,也比現在這樣強。

  那時候他們沒有投靠清國,放棄了兵馬回大明,也有很大機會受到重視,現在都快成了幾姓家奴了,再想回明國都沒那麼容易了。

  「遼陽城的情況我雖然親眼去看,但情況不會好到哪裡去,咱們現在去遼陽城,十有八九就是送死,依孩兒看,咱們不能去。」吳三桂說道。

  「那你說怎麼辦!」

  吳襄這會兒心裡也沒有了主意。

  大清眼瞅就是一艘即將沉沒的破船,繼續坐在上面,難保不會跟著大清一起沉入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