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見龍卸甲

  第950章 見龍卸甲

  這一出名為「見龍卸甲」的新戲,取材於《三國》故事中的「劉皇叔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這一回,大體故事也與三國故事一般,講的是曹操大軍壓境,劉皇叔劉備不忍拋棄百姓,遂攜民渡江,結果為曹軍所破,全軍潰散,其子阿斗亦走失於亂軍之中的故事。

  幸賴有劉備麾下大將趙雲忠肝義膽,單騎救主,救出少主阿斗。

  與之相類似的戲劇,其實現在已經有了,在應天府中,名為《長坂坡》的劇目早已在秦淮河邊傳唱甚廣,是經過了廣大百姓的考驗、確實為廣大百姓所喜聞樂見的好戲劇。這也是方孝孺與解縉二人選擇這個題材的原因。

  然而,和應天城中所傳唱的《長坂坡》不同的是,這則名為《見龍卸甲》的劇目,卻遠沒有那般的浪漫豪壯,而是顯得有幾分壓抑。

  全劇以趙雲的視點入手,從劉備困居荊州、面對曹操大軍壓境時的擔憂,趙雲、諸葛亮、張飛等皆勸劉備棄民逃生,劉備卻以為曹軍殘暴,寧願以螳臂當車,也決不願棄民而去。

  此時的趙雲心中還是不解的、疑惑的,跟隨趙雲的視點,觀眾們一邊感受著劉備勢力所面臨的壓抑、趙雲心中所懷有的疑惑,台下的大多數兵卒們,也不解於劉備為何如此的不聽良言,甚至有人認為劉備迂腐,在台下叫嚷著,劉備竟然不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

  直到由鬼力赤等韃靼俘虜扮演的「曹軍」襲來,觀眾們才知道了劉備的擔憂:曹軍殺人,劫掠,無惡不作,追來的他們如同來自地獄的惡鬼,人神共憤的樣貌與做派,簡直就是在挑戰台下觀眾們的底線。觀眾們跟隨在亂軍中搜尋少主的「趙雲」視角,一點一點觀看著「曹軍」的惡行,終於所有人都無言了,知道了劉備所憂慮的究竟是因為什麼。

  所有觀眾都咬牙切齒,為曹軍的所作所為而氣憤著。

  壓抑的氣氛在甘夫人投井的時候到達了頂峰:為了不拖累趙雲,一介女流的甘夫人趁著趙雲不備直接赴死。看見趙雲救到了少主,本來正守護著甘夫人和少主阿斗的一眾荊州平民亦主動赴死,只願為趙雲和劉氏少主攔住幾個曹軍追兵。

  觀眾們眼睛都紅了,性子急的常茂甚至忘了這是看戲,想要衝上台去,把扮演「曹軍」的鬼力赤給拖下台來打上一頓,得虧朱雄英和常升拉住了他,才沒能讓「鄭國公大鬧戲台」這一齣好戲上演。

  不過這《見龍卸甲》的戲也到了最後的爽點,情緒被壓抑到極致的「趙雲」,仿佛順應觀眾們的情緒一樣爆發了,他義憤填膺,如同神將附體一般,憑藉著一腔血勇正氣,在曹軍之中大殺四方,把殘暴的曹軍殺的七零八落。

  壓抑到極致的釋放最為爽快,這個發展,讓一眾觀眾們歡聲雷動,大呼過癮。

  最後,趙雲帶著阿斗,奇蹟一般的回到了劉備身邊,全戲結束,一眾觀眾卻都意猶未盡,仍自久久沉浸在趙子龍「見龍卸甲」的神威中,不可自拔。

  這部劇粗略去看,似乎與其藍本的劇目《長坂坡》無異。但其實,經過解縉與方孝孺這兩位大才子的妙筆,前半段曹軍的殘暴,與劉備軍雖然勢單力孤,卻仍然要死死護住百姓的悲壯,形成了極為強烈的對比。

  看完這齣戲的觀眾最為強烈的印象,反而不是趙雲,而是「曹軍」的種種人神共憤的行徑,恨不得殺之而後快。而後來趙雲、張飛等人的「大發神威」,也彷如是為了對曹軍降下制裁一般,述說了仁義之師終會得勝、守護百姓,才會如英雄一般萬眾敬仰的道理。

  在兩位大才子不著痕跡的渲染下,這一出軍中版本的《長坂坡》看似沒有什麼出路,卻潛移默化的教育了軍中的將士們:行惡事必然失敗,唯仁義方能無敵的道理。

  「好,好戲!」常茂看的直呼過癮,與一眾觀眾們一起鼓掌不止,便是看過第二回的常升,也是十分專注,大聲鼓掌。

  「好個英勇無敵的趙子龍!那無惡不作的曹軍,可真是可惡!」

  「殺千刀的東西,這等事竟也能做出來,比賊匪更加可惡!就這樣也能當官軍!」

  「要是這鳥曹軍是在爺爺我當面,我非和兄弟們一起幫著趙子龍殺進重圍,劈了那個鳥曹賊不可……」

  效果十分顯著,朱雄英已聽到了許多將士們仍意猶未盡的討論著這部劇目的內容。從他們的感慨議論聲里,多是厭惡曹軍、同情劉軍,朱雄英便知道這部戲劇想要傳達的東西十分成功。

  「接下來,還有《封狼居胥》、《郭子儀》等劇目仍在編排中,待新劇編排完畢了,再邀請兩位舅舅與諸位將軍們來看。」朱雄英道。

  他口中的《封狼居胥》與《郭子儀》等劇目,述說敵人或異族殘害華夏百姓,霍去病、郭子儀秉持大義,挺身而出,解救斯民,創下豐功偉績的故事。

  也是為了使全軍知道,何為仁義,為大軍軍魂的建立先打下基礎。

  同時,也能激起軍中將士的建功立業之心。

  這一次「匯演」十分成功,大寧城中,只要是處於休假狀態的明軍營房,幾乎是「萬人空營」的前往戰俘營「聽戲」,朱雄英也借著「聽戲」之機,徹底融入了大寧軍之中,現在軍中將士人人都知道,他們的太孫「監軍」是個心中念著他們的,體諒大傢伙鎮守北邊苦寒,特意調教了一群騷韃子俘虜,讓他們給自己這些大頭兵們唱戲解悶。

  平素里軍中那些監軍,大多都是些自命清高的文官兒,即便不給大傢伙使絆子,那也是臭著一張臉看著自己這些廝殺漢,仿若多看一眼,就髒了他讀書人的清高身子一般。

  哪有太孫殿下這般平易近人?

  頃刻之間,皇太孫朱雄英在大寧軍中的聲望,就往上增長了一個大大的台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