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廉州暴亂

  第863章 廉州暴亂

  欽氏土司,位於廉州沿海某處,坐擁廉州最大一塊珠池,實力深厚……今日裡,卻教一位尋街的捕頭給押進了牢里,著實的當了一回階下囚。

  那捕頭自然沒有當真將他關上幾日。押到牢中走個過場,待他同意賠付那受傷小二的藥錢以及些許好處之後,便把他給放了。土官怎麼說也是大明的官兒,還是該給一些面子的。更何況這土司賠付的寶鈔甚多,那店小二和掌柜的得了好處樂都來不及,他區區一個捕頭,又何必非要做這個招人嫌的惡人,非要押著這位土官關夠個幾日幾夜?

  但出了大獄之後的欽土司,卻是臉色漲的發紫,猶如受了奇恥大辱。他堂堂一族土司,竟在眾目睽睽之下被人給下了獄……這要他日後如何在廉州立足?

  他們這些土司官,雖說表面臣服於朝廷,但在自家地界上,那都是說一不二的土皇帝一般的存在。這欽土司平日裡雖說也學漢學、著漢衣,卻又對朝廷官府不屑一顧,鼓動同族排擠廉州官府,這是認為自己這些土族才是廉州此地的主人。而今卻先是被擠兌的沒了財路,又被幾個朝廷捕快給下了面子,這口氣如何還能咽的下去?

  但他多少也是讀過幾本書的,自然知道寡不敵眾、以卵擊石實不可取的道理。現在在這廉州城中,官府勢力最重,城外還有大明曹國公以及周王朱肅大軍在側,若是自己一怒之下殺人泄憤,尋得理由的大明軍隊頃刻之間,就能將自己這一部土司給徹底踏平踏破。自己想要泄憤報復,斷然不能用這種毫無理智之法。

  「必須做的漂亮,讓朝廷不知道是何人所為,同時還需能引起足夠大的禍端,最好使得這所謂的榷場崩潰煙消……」暴怒之後的欽土司反而冷靜了下來,他回返族中,不吃不喝,思慮良久,倒當真被他想出了一條毒計……

  ……

  次月中旬,廉州北面的叢林之中,朱肅與李文忠已是將大軍移駐在了這裡。

  榷場之中並無大事。因著利益引誘,越來越多的土族土司選擇入駐榷場,而他們一旦入駐榷場,朝廷就能借著派駐稅官之民插手土司族中,相當於在土司之中埋進了一位流官,官府對土司各部的掌控力自然大漲。事情這般順利,已無需朱肅太過注目,於是他便與李文忠二人,將目光投注到了軍隊的訓練之中來。

  李文忠手下的這一部軍隊,明為鎮守西南邊陲,實際上,卻是在為日後攻打安南、取回安南故地做準備的,是一支用來進攻的軍隊。自然不能與尋常駐軍一般懶散怠惰,平日的訓練更是不可或缺。

  對練兵此事,李文忠是將朱肅視為了行家裡手,畢竟昔日,朱肅親自羅列條陳練出來的周王衛,已經被許多戰事證明了,朱肅的訓練方法,確實訓練出了一支精銳。

  因此對如今這支大軍的訓練,李文忠也諮詢了朱肅的意見。朱肅思慮之後認為安南地形複雜,多山多叢林,與中原迥異,要想在安南無往不利,大軍應當先行熟悉丘陵山地駐紮與作戰。於是朱肅遂向李文忠獻「拉練」之法,建議將大軍拉到左近的山林之中進行鍛鍊,以提早習慣日後在安南作戰時有可能發生的複雜戰況。

  李文忠深以為然,二人一拍即合,第二日便領著大軍移師山地之中,依朱肅之言開始「拉練」。而今拉練已初具成效,一開始在山地叢林之中總是慌亂失措、迷失方向的明軍,現在也已經能做到有條不紊、令行禁止了。

  就在這日,朱肅和李文忠二人,也收到了城中解縉的急信。

  「廉州城中,竟發生了暴亂?」

  ……

  事情,還要從灰頭土臉回到老巢中的欽氏土司,一門心思的開始要報復朝廷開始。

  廉州之地雖說土司林立,但較真來說,其實土司於朝廷的威脅並不大。一是廉州多山林河流,卻少耕地,養不起太多人口,當地土族耕作技術又低劣,甚至有許多還停留在刀耕火種的階段,人口不豐自然也就沒多大威脅。

  二是漢家土司人數眾多,這些漢家土司大多親近朝廷,與土族始終有所隔閡,若是朝廷與土族土司有了矛盾,漢家土司必定會站在朝廷一邊。

  也正是因廉州土司威脅不大,朱肅才會選擇廉州作為朝廷加強對西南土司掌握的一處試驗田。因為即便是將廉州的土司都逼反了,僅憑李文忠坐鎮在此處的數萬大軍,要平定這些烏合之眾想來也不費吹灰之力。欽土司對此亦是心知肚明,若是自己打明旗號的要和朝廷對著幹,必然逃不了身死族滅的下場。

  但他思來想去,卻有了一個主意。他世代居於廉州,對這廉州之地的方方面面都知之甚詳。他知道,這廉州府諸族混雜,各部子弟向來自行其是,而今卻多聚往府城,摩擦必多。

  又因著漢家土司葉氏等瞞著其他各家土司,尋了官府悄然入駐榷場,占得先機吃下許多份額,其他家土司早對他們即官府頗為怨懟。

  欽姓土司便想到了一條挑撥諸族矛盾,引發榷場暴亂的毒計。

  他先是讓自己的親信族人散入榷場之中,扮做客人、行商、小工,想方設法的挑撥諸族之間的矛盾、挑撥諸族與漢家之間的矛盾、挑撥土司與官府之間的矛盾,總之事無大小,本著水滴石穿的心思,只要將這些本埋藏在水面下的渾水慢慢攪起就成。

  在他的策劃下,分居榷場各個角落的族人分別以傳播謠言、有意煽動、直接和間接參與的方式,已經挑撥得各族勢力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了。

  而解縉以及汪大賓等官府中人,雖然在努力維持著榷場交易的秩序,但是他們也只能在明面上發力,並沒有意識到欽氏族人所參與的一些口角、鬥毆事件,就是他們正在策劃的陰謀。

  各部各族間的口角衝突,以前本就常有,欽氏部落的人打些短工,參與的群體和其他群體發生矛盾,這種行為太隱蔽了,實在不宜察覺其中更深層次的目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