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倭人能做什麼?自然是為奴了

  第548章 倭人能做什麼?自然是為奴了

  「爹,此事倒是不急。」朱肅笑道。「沐英哥正在倭國主持大局,藍玉將軍則正在統軍返回的路上。」

  「等大軍回返,再論功行賞不遲。我此次歸來,卻是另有一件要務。」

  「哦?」老朱來了興趣,將臉轉了過來。「什麼要務?」

  「發鈔。」朱肅道。

  如今佐渡金山已經在手,石見銀山也已經在勘測途中,大明的金銀儲備已經無虞。現在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立刻構建起相關的金融體系,來消化、運用這一筆好不容易謀取來的「橫財」。

  畢竟佐渡金山與石見銀山的儲量極大,若是直接將這些金銀投入市場,勢必會造成本就脆弱的大明經濟體系的崩潰。唯有加急建立「皇家銀行」,以金銀作為儲備金,發行大明寶鈔,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這一筆資金,盤活整個大明的市場。

  「另外,要如何掌控、吞下倭國,也全仰賴這一張張『大明寶鈔』。」朱肅道。

  此時幾人已經重新移步到了謹身殿,方才一同慶賀萬壽節的使臣、百官們也已離開了宮城。只留下朱肅、劉伯溫等與新政密切相關的幾人私下議事。

  「殿下此言卻是何意。倭國不是已經俯首稱臣了嗎?掌控倭國,如何又與寶鈔相關?」宋濂疑惑道。

  包括老朱在內,眾人亦是臉露不解。朱肅解釋道:「雖然倭王實際上已經為我等掌控,我大明諸軍,也在倭國設下了諸多的租界……」

  「但是如今的倭國,仍有許多大名諸侯坐擁強兵,名義上雖臣服於後龜山倭王與我大明瀛洲宣慰司之下,但若是以後事有反覆,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揭竿而起,將我大明的勢力趕出倭國。」

  眾人沉默,在場都是飽學之士,自然知道唐時安西四鎮的舊事。唐時先人篳路藍縷,開疆拓土,在西域之地成功設立北庭、安西等都護府。這與如今大明的「開拓進取」之策不謀而合。

  大唐將士駐守西域,在此地屯墾教民,若一切按部就班,數十上百年後,此地就該又是一片華夏文明所照耀的疆土,華夏的家底,本該再多厚上那麼一分。

  然而事與願違,玄宗晚年無道,安史之亂爆發,西北邊境支離破碎。吐蕃趁機攻取長安,西域與大唐斷絕了聯繫,淪為了飛地。縱使安西、北庭都護府的唐軍英勇奮戰,安西大都護郭昕堅守安西四十二年,守到手下的將士們個個都垂垂老矣。

  萬里懸孤,軍疲民乏,泣血死守。

  最終卻還是沒能阻止此地再度被蠻夷侵吞。本該為華夏又一個富饒所在的西域之地,到今日,只余蠻夷遍地,以及唐軍將士的一縷忠魂。

  倭國如今爪牙尚存,大明能駐軍一時,卻也不能保證駐軍萬世。且倭國遠遠懸於海上,說是飛地也差不離了。若是大明出了變故,島上的明軍如唐之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那般被最終夷滅,那豈不是功虧一簣?

  拓土難,守土更難。更遑論還是要把蠻夷之地徹徹底底的轉化成華夏之土。應該如何去轉化,確實需要好生斟酌。

  「該如何治,老五你有什麼想法?」老朱道。

  「倒也不是什麼新鮮想法。無非是人。只要倭國……咳咳,只要瀛洲的明人數量超過了倭人,那麼瀛洲自然也就變成了華夏疆土。」

  「恰好,如今我華夏丁口凋敝,北方尚有無數的良田無人耕種。故而兒臣想……遷瀛洲倭民,充實華夏。」

  「不可。」茹太素出言道。「殿下想法雖是對的,但實施起來,卻千難萬難。方才殿下也說瀛洲之中仍有倭國大名諸侯遍布。這些人,是伏於我大明兵威,又礙於倭王已經被我大明掌握,沒有大義,故而才不得不服從。」

  「與其說是統治,不如說是羈縻而已。」

  「可若是強遷其丁口……無異於明目張胆的拔其羽翼。只怕頃刻之間,這些大名都將視我等為死敵。我大明務必要投入更多兵力平靖瀛洲……那樣一來,便是勞民傷財,毫無裨益了。」

  「遷移丁口,自然會遭到諸部大名的反對。可一直羈縻,也絕不是長久之計。」朱肅道。「故而我才說需要儘快操辦銀行發鈔……之所以如此,是有兩個考量,一者,刺激我大明商業發展,迅速充實我大明府庫。」

  「二者,咱們要用從倭國金山銀山里采來的錢,將倭人全都買過來……」

  「買……買過來?」茹太素呆住了,所有人都呆住了。

  這……這該怎麼說,異想天開?還是……

  實在是未曾設想過如此……

  「爹,諸公,你們未去過倭國,若去了便知道,倭國之地,實在是貧瘠之極。」朱肅道。「其地多窮山惡水,耕地稀缺。倭人雖從我華夏學走了耕種之法,但如何精耕細作,每年所產之糧,往往也只夠倭人們勉強餬口而已。」

  「更遑論倭人朝廷內鬥極為嚴重,小小的彈丸之國,竟分封了幾十上百個大名……這些大名之前沒事便互相攻伐,所徵召來為他們互相廝殺的,都是農戶之家。」

  「倭國百姓,說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亦不為過。若有機會能脫離苦海,他們必是萬分願意的。」

  「哦?」老朱的眼睛微微眯了眯。他可不認為這位兒子是忽然發了婦人之仁,大明百姓都還沒可憐過來,就可憐起了那些不相干的倭國百姓來了。「所以呢,你是想用這個作噱頭,把倭國百姓們都哄來大明?那些蠻夷哄來之後做什麼,你可想好了麼?」

  「做什麼……自然是為奴了。」朱肅嘿嘿一笑。「倭人亦通耕種,哄過來之後當農奴最是合適不過。」

  「北面那些無人開墾的荒地、廢土,正好也不用費心思遷徙百姓了,直接劃為我大明朝廷之土。」

  「由大明朝廷出面組建諸多農社,驅使這些倭人農奴,四處開墾。」

  「他們在倭國平日時常只能吃一頓,到了我大明,但凡有片瓦遮頭、一日有兩餐稀粥,就足以讓他們感恩戴德,爭先恐後的把自己賣來大明討生活。」

  「耗費少、又懂耕種,再沒有比他們更合適的農奴人選了。這些倭人農民昔日就被大名們欺壓慣了,也不知反抗。那些大名壓根就是把他們視為牲畜,而且只要有錢,那些倭人大名,自己都極可能主動將這些倭人賣予我等。」

  「若是能買來百萬倭人,我大明每年產糧,必然能再多出數百萬石乃至千萬石以上。而且倭人遷居大明、明人則往來倭土租界行商安居,數十年後,倭土明人多過於倭人,則瀛洲則自為我大明疆土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