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功高蓋主主不疑

  簡而言之,皇帝的聖旨有兩個主要部分。

  第一,歷數朱七牛過往功勞,並隱晦點了一下朝鮮歸化一事中他的功勞,因此加了他一個王號,是為保國王。

  因王爺還有另一個叫法是千歲,朱七牛一個人領兩個王號,自然就是兩千歲了。

  除此之外,朱雄英還賜了朱七牛另外幾項殊榮,分別是九錫,假節鉞,准見聖不跪,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

  九錫:九件禮器,春秋戰國時一般由共主賜給諸侯國的自治王侯。

  假節鉞:節鉞指的是符節與斧鉞,加一個假字是因為百姓看見節鉞及相關出行排場、音樂之後會以為是皇帝出行,假節鉞也可以理解為假皇帝。假節鉞之人,可代表皇帝行事,殺三公可能還不夠格,但直接殺九卿問題不大。

  見聖不跪:見到皇帝也可以不必行跪拜禮。

  入朝不趨:入宮見皇帝可以慢悠悠的走,不用小碎快步表示對皇帝的尊重。

  贊拜不名:拜見皇帝的時候,唱名的官員或太監不得直接報名字,只需要報爵位或官名即可。

  劍履上殿:覲見皇帝時可以挎著劍穿著鞋,不需要卸掉佩劍,脫掉鞋子。

  這些殊榮在古代其實並不是太讓人匪夷所思的榮譽,許多人都曾獲得過,比如蕭何、曹真、呂不韋等。

  但是這些殊榮又太容易讓人聯想到一些不好的場景了,更容易滋生一些人的野心,漸漸地,許多臣子都會刻意討要這類東西,並實打實的利用其所賦予的特權。

  比如董卓。

  比如曹操。

  比如司馬昭。

  比如楊堅。

  比如李淵。

  比如王世充。

  比如侯景。

  等等等等。

  而這些人嘛,不是造反稱帝了,就是造反失敗被殺了。

  為君王者,對這類榮譽也就非常敏感了,生怕重蹈覆轍。

  因此,這類榮譽雖然本身不是壞東西,可因為太多所謂的壞人拿它們當過光環,它們也就一步步變成君王和臣子都談之色變的東西了,人人避之不及。

  皇帝卻賜了這些給朱七牛,可以說是相當的冒天下之大不韙了,是真不怕朱七牛也變成犯上作亂的權臣啊!

  如果說朱雄英給朱七牛的這些破天荒的榮譽還不一定會讓他具備造反成功的底氣的話,那這封聖旨里的第二部分封賞可就真的很要命了。

  為了拿下女真,皇帝竟還賜了朱七牛開府儀同三司、都督中外諸軍事之權。

  所謂開府儀同三司,其實也是一種一開始很正常,但後面逐漸被權臣玩壞的職位。

  三司其實就是太師、太傅和太保三公,也叫三師,儀同三司則是儀仗上跟他們相同,但實際上地位還是差點,為從一品官。

  而開府,則是自行建立一個官府和一套官員體制的意思,裡面的官員、幕僚、門客也由開府之人自行挑選和任免罷黜,甚至直接殺掉,皇帝一般不會過問。

  這種體制其實很正常,實際上各地方官衙的主官都相當於是開府了,只不過他們的府是朝廷早就開好的,他們的權利自然就更被束縛。

  越是往前,開府就越正常,因為當時交通不便,通信困難,而很多事務的職權沒有現在劃分的那麼明細,又因為各地情況不同,很難像如今這樣建立一整套可以複製的大小官衙,那麼一個比較獨立的可以總覽事務的由某人主導的衙門就很關鍵了。

  像歷史上的商鞅、張良、霍去病、衛青等都可以開府,甚至建牙。

  所謂建牙,即是由自己拉起一支或幾支牙旗,而古代的牙旗其實就是軍旗,也就是自己拉起軍隊的意思。

  古代建牙的原因和古代開府的原因差不多,在當時並不是什麼太了不起的事情,地方上也大多高度自治,地方牧守甚至大多能文能武,治理地方可以,帶兵打仗也很擅長,跟如今的文武各行其道截然不同。

  之所以開府建牙慢慢的也被玩壞了,跟後面陸續出了些造反派有關。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建立天策上將府的李世民。

  眾所周知,這位前輩靠著獨立於朝廷之外的小朝廷、即天策上將府各種拉幫結派收買人心,麾下猛將如雲,智者如雨,以至於襯托的他父皇李淵都沒啥存在感,最終靠著手底下的猛男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了當時的太子,逼得父皇李淵退位。

  自他之後,顯然就不會再有皇帝這麼放心讓臣子開府建牙了,權利更是收了又收,生怕臣子發展出超乎掌握的力量。

  而所謂的都督中外諸軍事,就好理解多了,簡單來說就是天底下的兵馬都可以管理、分派甚至掌控,相當於天下兵馬大元帥。

  朱雄英更在聖旨里特意言明朱七牛不僅總覽天下兵馬,而且凡朝中及諸藩王麾下、藩屬國中士卒都悉數需要聽從朱七牛的宣調,這就更空前加大了他的權力。

  畢竟太上皇當年之所以搞出一個藩王守邊制度,就是怕朝中出了權臣。

  他希望一旦權臣犯上作亂,這些手中有兵權的藩王隨時都可以打進京城,保住朱家江山。

  現在可好,連藩王手底下的兵馬和藩屬國的兵馬都要聽從調派,一旦朱七牛真起了歹心,誰還能阻止得了他?

  這不比建牙來的還要讓人敬畏?

  而若是將這一整個旨意里的兩處大的封賞合在一起的話,就只有五個字可以總結了——常務副皇帝。

  據朱七牛所知,歷史上這樣的人不是沒有出現過,其中比較為人所知的乃是大清雍正一朝的常務副皇帝老十三。

  那位雍正皇帝對他的十三弟好到什麼程度呢?封了鐵帽子王不說,還完全拿十三弟的兒子當自己的兒子看,以至於有人戲言稱在雍正一朝惹了皇帝還好說,可以請十三爺幫忙求情,可如果惹了十三爺,那就只能等死了。

  雖然朱七牛在大明本就二人之下、萬人之上,但那只是一個不能說的公開的秘密,經過這道聖旨後,可算是被官方公開並證實了。

  要是換了別人,哪怕是心如死灰,怕也要因此而高興的很。

  可朱七牛……卻只覺得悲傷。

  已經永樂七年了,後宮無數的雄英還是沒有孩子。

  如今他又順勢封了我這麼多權勢,是已經在準備安排後事了嗎?

  可憐的雄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