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太上皇后去世後,朱五牛就沒住在宮裡,收拾東西回了自己家。

  以她如今的身份,就是啥事不干,那也是吃喝不愁,每月都有朝廷發的俸祿。

  更別提她家裡也做著生意,日進斗金。

  然而,她卻是個閒不住的,不願意整日閒在家中繡花種花。

  早在去年時,她就用三寸不爛之舌、花費了好幾天時間、終於說服了朱三虎和小朱劉氏,同意她去永樂殿坐診。

  打那之後,永樂殿就有女大夫了。

  一些有難言之隱或是害羞不敢找男大夫看病的女病人這下可有福了,一窩蜂的就去找她看病。

  她也學醫十來年了,還是跟著宮裡最好的女大夫學的醫,治療女性疾病完全手拿把掐,藥到病除。

  一來二去,她也混出了一個女神醫的名頭,在京城醫學界跟朱七牛有並駕齊驅之勢。

  本就在宮裡住了多年,見識不凡,坐診後又看遍世間苦痛、家長里短,本就性格活潑到跳脫的朱五牛自然不想嫁人,覺得那樣的生活無趣透了。

  在這點上,朱八牛跟她簡直高度重合。

  本就關係很好的姐妹倆也就沒有因為長大而疏遠,反而關係更好了。

  有時候朱五牛不耐煩父母的嘮叨,甚至會幹脆在永樂殿關門後直接到朱七牛家來住,就住在朱八牛隔壁的房間,姐妹倆就差形影不離。

  作為弟弟,在這種事上朱七牛也不好多說,把呂宋王室被寫上必死名單的消息告知她後,獨自一人來到書房,開始制定覆滅呂宋的計劃。

  ……

  一個月後。

  朱七牛制定的計劃徹底落成。

  和上次朱七牛出征草原之前一樣,一條條軍令開始從清海郡王府傳出,下達到各個部門、個人手中。

  在他的調度下,整個大明的勛貴、將領、官員們再次有條不紊運作起來,練兵的練兵,打前站的打前站,生產罐頭的生產罐頭,生產自熱盒飯的生產自熱盒飯,修鐵路的修鐵路……甚至於有的不稱職小官兒還被他直接下了,換成了其他人。

  隨後的幾個月里,各方官員、將軍、兵士在朱七牛的調度下各司其職,忙的是不可開交。

  就這樣,一條條路被修了出來,一支支軍隊被移防了,一座座軍事倉庫被建了起來……一艘艘寶船被開赴到了最近的碼頭。

  而被朱七牛召集到沿海一帶等待出征的衛所士兵們、也都在過去幾個月里陸陸續續把各種農活做好了,只等八九月份的最后豐收。

  為了讓他們免於後顧之憂,也為了不浪費這一波收成,朱七牛還特意下令就近招募百姓過去幫忙搶收。

  如此一來,豐收保住了,衛所的糧食指標也達成了,幫忙豐收的百姓還營收了,皆大歡喜。

  朝野上下都誇獎清海郡王考慮得當,沒有顧此失彼。

  抽空時,朱七牛還親自起草了一份針對呂宋的檄文,命通政使司派人昭告天下。

  ——東洋之地呂宋,有偽王室者,性非忠貞,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臣,曾以卑微自居。洎乎晚節,反覆無常,降而復叛。

  ——呂宋之地,本海外一孤島,無金銀珠寶、絲綢玉器之產出,無詩詞歌賦、錦繡文章之光彩,實乃寡國小民也。

  ——先帝不以其卑鄙,令清海郡王秉文悉心下訪,一則寬慰其彷徨之態,二則安撫其黎民之心,三則救助其積貧之境,實無所圖也。

  ……

  ——此為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公理。

  ……

  ——移檄州郡,咸使知聞。

  此檄文一出,大明上下百姓個個憤懣不平,那叫一個群情洶湧,各種嚷嚷著要打到東洋去,為先皇洗刷污點。

  實在是先皇為大明和百姓做了太多太好的政績,百姓得知他受辱,自然是忍不了的。

  百姓對先帝有多推崇和支持,對呂宋就有多怨恨和討厭!

  也就是呂宋跟大明之間隔著海洋,否則都不用朝廷動手,光是百姓就夠衝過去打的他們屁股尿流。

  沒法親自動手,百姓卻也有法子表達自己的心意。

  自打這檄文發布之後,幾乎每天都有百姓去當地官府捐錢捐物,什麼金銀珠寶,什麼牛羊馬匹,什麼米麵糧油,什麼菜刀鋤頭,有啥捐啥。

  這正是朱七牛願意看見的!

  和之前的戰爭都瞞著老百姓、生怕走漏消息不同,在朱七牛看來,國家受辱的話,每個百姓都有起來抗爭的義務。

  因此,此次對呂宋的作戰不能瞞著百姓,而是要實打實的跟他們坦白,堂而皇之的昭告天下,爭取眾志成城,讓他們也用自己的方式參與進來,以達到上下一心、把一切力量擰成一股繩的最高目標。

  朱七牛事後命戶部官員統計百姓捐助,結果是……好嘛,這次呂宋之戰的軍費竟然完全夠了!

  壓根用不著朝廷掏錢。

  多麼好的一世百姓啊!

  事情傳開,直接傳為美談。

  先皇朱標的英名不僅沒有因為呂宋反悔而跌落,反而衝上了另一個高峰!

  皇帝朱雄英得知後十分感動,也十分自豪有這樣一位好父親,一個人偷偷哭了一場。

  ……

  時值永樂元年八月初八清晨,距離那次武英殿朝會正好過了半年。

  京城南邊城門外,朱雄英親擺帥台,面南拜帥。

  此次拜帥出征,朱雄英和朱七牛也沒有瞞著百姓的意思,直接堂而皇之的命人搭建高台,並早幾天前就讓人放出風去了。

  因此一大早高台外就圍滿了送行的百姓。

  京城幾乎能出門的人都過來了,人數多達上百萬,用人山人海都不足以形容。

  這樣的壯闊景觀,哪怕是多次領兵打仗的太上皇朱元璋都不曾見過。

  在萬眾歡呼聲中,朱七牛、常茂、朱四牛三位將帥領著平安、盛庸、耿璇三位偏將上台受封,領令接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