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部日後在各地的農場大概就是照著應天府下轄的元水寧農場來了。
而在水部那邊,也在緊鑼密鼓的統計著各大小河流、湖泊、水庫等,繪製地圖,商量修建改造事宜。
雖然沒有朱七牛這邊進度快,但水部尚書孔十七也不是泥捏的,乾的也是有聲有色。
畢竟是跟了朱七牛一段時間的人嘛,畫圖、理政、算帳都是把好手。
眼下就看工部那邊了。
若他們能造出蒸汽機、液壓機、車床之類的東西,許多目前困擾大家的問題都將快速解決。
有關這點,朱七牛就跟站在岸邊看別人溺水的不會游泳的人似得,只能急得跳腳,卻毫無辦法。
但在另外兩點問題上,朱七牛還是有解決辦法的。
第一點問題,換了新環境後,許多過去是村里人的農民不太適應,覺得進城之後無所事事。
在這點上,朱七牛深有認同。
以前在大河村時,村裡的孩子漫山遍野的跑,掏鳥蛋、摸魚都能玩兒,不到餓了都不帶回家的。
而京城裡面嘛,就沒有這麼好的環境了,雖然各種湖泊、樹林、廣場也還是能玩兒,可到底比不得村里,大街上還經常車來車往,一不注意就被撞了,那可就太遺憾了。
小孩子倒還好說,怎麼玩兒都是玩兒,玩粑粑都能玩兒半天,大人就格外無聊了。
以前在村里時,哪怕是走路都不咋便利的老婦人,顫顫巍巍去菜地里扯把菜、回家給兒孫做頓飯,也還是可以的。
進城之後呢,菜都要花錢買,根本不咋費時間,吃完飯就……無所事事了。
儘管朱七牛特意讓官員安置他們時把每個村兒的人都安置在了一起,他們可以找過去的熟人閒聊,可也就是新鮮一兩天,聊久了就沒意思了。
歸根結底一句話,閒不住。
對於這個問題,朱七牛一開始其實也有點頭疼,覺得自己有點好心辦壞事的味兒了。
想到自己爺爺奶奶一路從大河村搬到溧水縣,又搬到京城,周圍漸漸連個熟人都沒了,卻還是過得很開心,每天都忙不完似得,朱七牛便去詢問他們,想求個主意。
結果老兩口的回答異常簡單。
奶奶朱劉氏說:閒得慌?那就讓他們忙起來唄。
爺爺朱象說:人啦,是這樣的,忙的時候閒不下來,閒下來了就不忙,那就給他們找點事情做做,做事情的時候很忙,就不閒了。
朱七牛聽完之後,引為真理。
於是乎,朱七牛仗著應天府衙門因為賣房而攢了許多許多銀子,直接大手一揮,宣布應天府內進行七年義務教育。
即,由應天府衙門撥款,在各地免費開學堂,專門教育十二歲以下的孩子,從報名之日算起,為時七年,期間學費全免,只收書本費和中午一頓的伙食費。
此消息一出,無數百姓轟動了。
畢竟在這個時代讀書是很貴的,很多家庭根本沒那個閒錢,以至於像朱大牛李狗蛋這種孩子、都當爹了還是幾乎大字不識。
而免費七年教育的話,就算家裡孩子再蠢,總能學幾個字吧?
出來後也能找份體面點的工作啊。
萬一走狗屎運了,孩子考上了秀才甚至舉人,那可就更好了!
抱著這樣的想法,應天府所有適齡孩子的父母紛紛將自家孩子送進了學堂。
孩子進了學堂,更懂規矩了,也就不會到處野了。
而家長呢,心裡也有了盼頭,就跟錢存進了財部似得。
孩子進了學堂,就得早接完送,閒得慌的大人也就有事兒幹了,每天在路上來回走個一炷香、一刻鐘、半個時辰,還能鍛鍊身體呢。
要是再碰上相熟的人,跟人閒扯半天,或是碰到想買的東西,蹲在那兒跟人磨半天價錢,時間過得可就更快了。
再者,這麼多孩子和先生都要在學堂吃一頓午飯,無論是買菜還是洗菜、擇菜、做菜,不得僱人嗎?
朱七牛下令,優先從學生父母或爺爺奶奶中選取。
如此一來,相當一部分大人都有了活路做,能掙錢還不用閒得慌。
用學生父母或爺爺奶奶來做菜,他們自然更費心,孩子能吃的更好,父母們也能更放心。
對於這類學校,朱七牛統一講其取名為公立學校,光是應天府京城之內,他便一口氣開了十所,又在各縣城各開了一所,耗資頗大。
為了便於區分,再在前面加上一個前綴,比如城北公立學校,王家村公立學校等等。
公立學校多了,孩子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私塾就慘了,學生都跑了,先生靠啥吃飯?
朱七牛對此也早有準備,直接就近安排先生入公立學校教書,確保先生也有活路。
至於那些靠開私塾掙錢的老闆,反正他們有的是錢,也不在乎虧這麼點,朱七牛就懶得管了。
如此多的生源,現有的私塾先生是指定不夠的。
於是乎,朱七牛面向民間招收先生,只要秀才及秀才以上功名,反手就解決了許多窮酸秀才和舉人家徒四壁的尷尬處境。
學生的陡然增多,受影響的還有幾個行業,文房四寶行、印書行、米麵糧油行等等。
各大公立學校的採購加起來,每天都不是個小數啊!
各大行的老闆:o(* ̄︶ ̄*)o
老闆們有錢了,便也難免消費,於是,更多人被帶動了起來。
一時之間,應天府的大街小巷、千家萬戶,哪哪兒都是他的好話。
應天府以外的百姓:(⊙o⊙)…
應天府以外的官員:(⊙o⊙)…
就這,朱七牛為應天府衙門賺的錢也還是剩下好多,根本就花不完。
而錢如果聚集太多的話,是會造成通貨緊縮的。
如果朝廷財部因此加印寶鈔,等應天府衙門的錢用出去,便又反而會造成通貨膨脹,這是不對的。
而這,恰好跟朱七牛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掛鉤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