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過後,是專為新科進士們舉辦的瓊林宴,作為會試總裁,朱七牛自然得出席。
但他年紀太小,比年僅十八歲就高中探花的丁顯還小,所以人家跟他敬酒時,他喝的是蜂蜜水。
就多少有點……違和。
在瓊林宴上,朱七牛見到了諸葛明和小胖表哥趙寶。
因為他倆也高中了。
不同的是,諸葛明的成績相當不錯,高中二甲第七名,而趙寶就只是中了個三甲而已,也就是同進士出身的功名。
雖然排名偏低,但小胖倒也心滿意足,畢竟他今年也才二十一歲,是這批高中的人里少有的青年人,比起那些白髮蒼蒼的同年更有前途。
輪到他倆向朱七牛敬酒時,諸葛明這種性格的人倒是沒覺得有啥,小胖則尷尬的臉都紅了,惹得朱七牛跟諸葛明一個勁兒偷笑。
瓊林宴罷,新科進士們開始由吏部分配去處了。
其中,三鼎甲自然是去翰林院養著,其餘進士和同進士則分去七部、五寺……都察院和地方做官。
朱七牛兀自有點不放心黃子澄這個坑貨,於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利用自己的影響來了一出暗箱操作,親自給吏部官員打了招呼,讓他們把黃子澄分配到了一個偏遠邊境小縣。
如此一來,黃子澄這輩子大概是走不出那一片了,頂多是熬個一二十年,當個知州或同知吧,除非他能幹出什麼特別厲害的功績。
被他找上的吏部官員也不是別人,正是當初的禮部儀制清吏司郎中。這人在建文元年就被平調到了吏部當正五品郎中,管的就是官員任免和升遷。
消息傳到朱標這裡,朱標十分好奇,讓錦衣衛調查了一番,卻並未查到朱七牛跟黃子澄這位鄉試時的解元有啥過節,再想到朱七牛對好友齊泰的刻意打壓,朱標越發迷惑了。
想了一會兒也沒想明白,朱標索性將其歸咎於朱七牛這個文曲星的特殊感覺,就好像洪武十五年時朱七牛早於天象之前察覺到太孫的危險以及藩王的威脅一樣。
秉持著順水推舟的原則和對朱七牛的信任,朱標也給吏部打了個招呼,把黃子澄調去了更加偏遠的雲南地區任職知縣流官。
洪武十四年時,朝廷大軍即兵發雲南,剿滅前元殘餘勢力,為此,大將軍傅友德、右副將軍沐英、左副將軍藍玉足足率領著王師三十萬。
時至今日,那邊已經基本收復,並設立了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但距離徹底平定肯定還需要時間,那些土司時不時就會搞些小動作,朝廷這邊派去的流官在危險程度上不亞於領兵出征的將軍,興許哪天就在睡夢中被人砍了頭。
黃子澄:(⊙o⊙)…
……
一場會試的主考,對於其他官兒來說是撈名望、攢人脈甚至賺錢的好機會。
但對朱七牛來說,也就那樣吧。
因為他名望極大,無論是在朝在野,尤其是在京城百姓之中頗得人心,他有時候甚至會擔心自己名聲太好,會被人記恨、提防。
至於人脈,作為被太上皇和皇帝看著長大,被太孫陪著長大,同時還是文壇泰斗宋濂關門弟子,神醫戴思恭的不記名弟子的他,就連藩王也沒法跟他比人脈。
他的另一個師父陳通微在道門之中亦是扛鼎之人,只不過道家一向喜歡閉門不出,當透明人,所以這方面人脈體現的不明顯罷了。
若他去到某處道觀,亮明自己的身份,那就不一樣了,馬上就會有一堆道士給他磕頭行禮,口稱祖師。
錢就更不用說了。
朱七牛表示……唉,家裡的寶鈔時不時就得翻出來曬一曬,晾一晾,否則總會發潮,就挺煩的。
所以呀,會試之後的朱七牛依舊我行我素,跟之前一點區別都沒有。
那些進士來拜訪搞關係,他也幾乎全都拒之門外,不想跟他們打交道,免得木秀於林。
就連三鼎甲來請教文章,朱七牛也是十次中就有八次不見,偶爾見一兩面,也是聊完就讓他們走,只談文章,不談官場。
倒是工部尚書萬三重,朱七牛更喜歡跟他對話。
因為這位萬大人是個干實事的人,沒有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且工部正在試圖改良的一些東西關係到了整個大明乃至整個天下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
大明若想屹立在世界之巔,並且把其它國家遠遠甩開,就看二人商談的結果了,這可比什麼王侯將相、才子佳人、詩詞歌賦來的重要。
有時萬三重也會帶一些能工巧匠來拜訪朱七牛,朱七牛偶爾也會去工部跟他們磋商。
但大多數時候朱七牛都只負責聽和出圖而已,在具體製作、用料等等方面他完全就是個門外漢,甚至還比不上萬三重。
簡單來說,他就像是一個看多了話本的人,讓他想個開頭和結尾,再想個有趣的金手指和故事大概經過,他沒問題,但如果讓他一字一句去寫話本,那是在為難他。
這些能工巧匠和萬三重這個半能工巧匠就不同了,他們的手藝很好,見識也不錯,但就是思想上受到了制約,無法超脫於現有的東西去想出一個截然不同的體系或物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是用寫話本來打比方的話,萬三重他們就相當於一堆槍手,雖然他們在全局上不咋地,但若是給出一個大概經絡、開始、結局、金手指等,他們便能去填充細節內容,最終完成一部還不錯的話本。
這不是巧了嗎這不是?
兩者一結合,天下無敵啊!
靠著朱七牛拿出來的圖紙,工部這邊比較輕易的做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其中最讓朱七牛關注的就是蒸汽機。
另外還有一些像車床又不像車床,像壓機又不像壓機的東西。
朱七牛拿出圖紙,大家長見識了,大家把東西似是而非的搞出來,朱七牛也長見識了。
雖然這些東西最終都被證明弄錯了,無法實用,但失敗為成功之母嘛,大家能被打開眼界是最重要的,之後的事情嘛,慢慢來唄,一代人不行,那就兩代人三代人。
之後的事情朱七牛就沒管了,叮囑他們別光顧著玩兒、好好把適合打人和種田的機器搞出來後,朱七牛把事情都甩給了萬三重和工部的人,自己則瀟灑去了。
整天不是在家裡打坐修煉,就是去永樂殿坐堂問診,再要麼就是去找小姐姐玩耍,或是去預留的宅子裡住住,釣釣魚、逗逗猴兒之類的。
那叫一個舒服。
朱七牛甚至都有點感謝那些彈劾他的官員了。
比起每天忙於公務,時不時還得早起去上朝的生活來說,明顯是現在更愜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