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啊皇上,豈能因為本國之利,而對他國妄動刀兵?況且倭奴國乃是大明不征之國,若是貿然動武,讓其他國家怎麼看我大明?再說了,大明與倭奴國相隔甚遠,那萬里汪洋豈是那麼好跨過的?若是跋山涉水而去,遭遇狂風海浪,難保不會……。」戶部尚書一臉悲痛的發聲道。
剛才朱七牛就發現了,這位戶部尚書沒啥進取心,反而有點死板。
此時聽他這樣說,朱七牛不僅沒覺得奇怪,反而加深了對他的認知。
雖然有點看不慣這個尚書大人前怕狼後怕虎的模樣,但朱七牛已經不是九歲的小孩兒了,漸漸明白衝動一般都會後悔的道理。
所以他……裝作沒看見。
反正自有人針對他。
果不其然,這位戶部尚書一開口,立刻遭到了武勛和武官們的反駁。
他一個人只有一張嘴,哪兒說得過這麼多人啊,直接被辯駁的氣喘吁吁。
也就是皇帝在這兒,不然搞不好這些武勛和武官都要上手揍人了。
好一陣鬧哄後,皇帝朱元璋拍板道:「好了,不要吵了,此事咱決心已定,必須為了子孫後代拿下倭奴國那塊地盤兒,否則假以時日,大明無金銀可用,子孫後代會戳咱脊梁骨的,大家不用再討論,直接說怎麼辦才好吧。」
戶部尚書卻兀自不肯服軟:「皇上此言差矣,既然寶鈔濫發可能造成通貨膨脹,那若是打下倭奴國,海量金銀進入大明,何嘗又不會造成通貨膨脹?」
朱元璋瞬間啞火:「這……還真是哈,七牛,你怎麼看?」
朱七牛一邊轉著手串,一邊笑道:「這還不簡單嗎?倭奴國一旦被打下,礦藏可以慢慢採挖,又不必非得一次性挖完,可以留給後代兒孫嘛。」
朱元璋:o(* ̄︶ ̄*)o:「說得好,咱就喜歡給後代兒孫攢東西。」
朱標一臉感動:「父皇天恩浩蕩,兒臣愧不敢當。」
「哎,標兒,別這麼說,你是咱的好大兒,是大明的太子,眾望所歸,咱對你好是理所當然的。」
「謝父皇。」
就在這時,戶部尚書又出來煞風景了:「忠義伯,老夫承認你說的在理,可是就算採挖的少,也還是會增加許多金銀,你如何保證不會通貨膨脹?」
「簡單啦,像城北這樣的工程,可以在各地仿效一番嘛,到時候怕是再多錢都不夠用。」朱七牛道。
「那若是有朝一日大明各個地方都如同城北那樣宜居宜家,多出來的錢又該往哪兒花?」
「那就是之後的事情了,後代兒孫自會料理。」
「豈有先輩給後輩留困難的道理?我等作為先輩,自該未雨綢繆,儘量避免一切後遺症。」
「行行行,你說的在理,那就到時候讓朝廷想法子加點稅,把錢收一部分過來,等通貨緊縮的時候再放出去不就是了嗎?」
戶部尚書立刻啞口無言。
但過了好一會兒,他突然又說道:「照你這麼說,如果只是發放寶鈔或回收寶鈔,也是可以的嘛,何必非得用金銀?更何必為了一點金銀而遠渡重洋去玩命?」
朱七牛撓了撓頭,語氣幽幽的說道:「這位大人,你的話在現在看來,甚至在一百年後看來都一點問題沒有,可是在二三百年後看,就是妥妥的迂腐和固執了。」
戶部尚書卻也不惱,反而十分客氣的朝著朱七牛鞠了一躬:「忠義伯眼光超前,老夫遠遠不如,但老夫思來想去,也沒明白伯爺的意思,還請伯爺指教。」
「所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然也?」
「然也。」
「好,那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否也是不進則退?」
「是。」
「那就簡單了,當咱們選擇停步不前,穩妥起見的時候,別的國家也會等我們嗎?人家若是奮發向上,就算此時不如我們,將來也會趕上我們,甚至超過我們,到時候受欺負、被攻打的就是我們了!」
「這……。」
朱七牛知道這位尚書大人很頑固,跟個老學究似得,不可能這麼輕易被說服,馬上又道:「況且開疆拓土自古就是我們華夏人能夠繁衍壯大的根源,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以能增加疆域而自豪,但凡能做到這點的皇帝,史書之上更是全都評價甚好,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唐高宗等。
那倭奴國雖然地方不大,但那麼多島嶼加起來其實也不小,若能拿下來,功勞還要勝過漢武大帝,直追始皇帝。
我再說勢利一點吧,寶鈔固然也能當錢用,但製作簡單,加上之前濫發了十幾年,百姓打從心裡就不太相信它,必須讓它跟金銀銅綁定,用金銀銅給寶鈔托底,給百姓信心。
那麼,打下倭奴國後,就算不開挖金銀銅礦,單是這個消息傳出去,百姓就能安心了,到時候就算朝廷只發放寶鈔,百姓也甘之若飴,就算哪天我們的金銀銅用光了,大家習慣了用寶鈔,也不會引起什麼恐慌,更不會造成擠兌。
我再再說的勢利一點吧,那麼多金銀銅啊,就是拿過來打造些鍋碗瓢盆、燈飾、首飾,那也是好的啊,這位尚書大人,你就不想哪天你家也十分富有,可以買點金首飾給你夫人戴戴?」
戶部尚書徹底啞口無言,面露嚮往。
朱元璋及其餘諸大臣同樣如此。
「哈哈,既然沒人有意見,這件事就這麼定了,大明必須拿下倭奴國!」用粗糙的大手大力拍了下朱七牛的肩膀,朱元璋激動的說道。
皇帝這一拍板,事情可就簡單了。
接下來要商討的無外乎就是四項事情。
一是造船。
總不能士兵們游泳過去吧?
二是調兵遣將。
這方面的可選擇餘地就太多了,開國的國公們和侯爺們這會兒基本上都還比較齊全,死掉的不算多,再加上常茂、李景隆、馮誠等少壯派也都差不多能擔事了,隨便點幾個都夠用了。
三是調集糧草。
此次出征和過去不同,走的是海路,糧草補給便又是一個送法了。
在這方面,就算是老辣的朱元璋、湯和等人,也沒有太多經驗,可得好好商量。
四是最簡單的,但也是最難的,那就是找一個好理由,才好名正言順的進攻倭奴國。否則搞得鄰國人心惶惶,將來外交上就難搞了。
畢竟大明跟倭奴國隔著那麼大一片海域,人家也沒來招惹大明,大明這邊呢,海禁了那麼多年,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雙方可以說是一點都不搭嘎,想找理由都不好找,若是找的理由太牽強,那還不如不找,根本堵不住悠悠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