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

  先去方便了一下,回來後朱七牛也沒顧著答題,慢悠悠吃完早飯,這才細細磨起了墨,繼續打草稿。

  等到下午,眼瞧著再有半日就要收卷,朱七牛顧不上再細斟酌,直接正式在答卷上書寫起來。

  ——學生聞上古之時,天下大水,黎民蒙難,死傷者眾多,幸有先賢大禹挺身而出,治理水患,解救黎民於倒懸。

  大禹,即夏國第一位君主也,亦為我華夏始祖炎黃二帝之子孫,大明全體黎民百姓之先祖。

  大禹雖然才博,卻並非生而知之,正所謂,樹高千尺有根,水流萬里有源,其一身之才,皆為其父養成。是以,子不必不如父,父不必賢於子。

  大禹之父,名鯀,炎黃二帝之子孫,堯舜二帝之宗親也,頗具才能,因被帝堯任命治水,初時堆土成堤,效用非凡,後洪水愈大,堤壩沖毀,淹死百姓無數,帝堯乃下令處決。

  此前,大禹已然跟隨其父鯀治水多年,積累經驗,方有『堵不如疏』之妙策。

  鯀其人,堆土成堤,護佑黎民。而數條堤壩相交者,乃為城也。

  呂氏春秋.君守篇曰:奚仲作車,倉頡作書,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

  城,堆土而成也;池,凹中有水也;市,交易之所也。

  城池,又作城市,一者立於邊關,一者立於腹地,一者抵禦外敵,一者安保民生,大同小異。

  故城市城池首選地址,以防天災,次建高牆,以防兵戈,城中儲水,以防走水、敵軍圍城等變故。

  城池者,有主將,有駐兵,事關行軍打仗之事,學生年幼,並不知曉,不便多言,此書僅稍作敘述。

  而城市者,地處腹地,阡陌交通,多百姓而少兵馬,各行各業混雜其中,故首重治理,不治理則於國於民皆不利。

  城市治理者,學生認為首要為官吏任命。

  官吏仁德,實行仁政,與民休息,則民居有其所,食有其糧,寒有其衣,鰥寡孤獨、廢棄者,皆有所養。

  蜀漢丞相諸葛亮有云: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正是此理。

  官吏仁德,若無要事,不必對百姓多加約束指點,百姓少有蠢笨之人,豈能不各行其道?官吏橫加干涉,不懂裝懂,反而事與願違。

  若百姓遭難,或有鰥寡孤獨者,官府需登記在冊,時時知悉,不可使一人失孤,不可使一人凍餓而死,不可使疾病蔓延,不可使心有冤屈。

  此正合論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真義。

  若要達成此等效用,還需任賢舉能,去蕪存菁。壞官,去;好官,留。

  若遇天災人禍,官員需上奏朝廷,請朝廷減免賦稅,減輕百姓負擔,以續未來之希望。

  城市建設者,需有超前眼光,葉落而知秋,如府尹黃大人、同知萬大人歷時數月所改建之街道,青石鋪路,內藏下水管道,則夏季之時可通水,不泥濘,整潔而美觀,免去百姓許多煩惱。

  學生不識忌諱,冒犯威嚴,不勝戰慄隕越之至。

  學生謹對。

  ……

  簡單歸納的話,朱七牛這篇策論的意思是城池也好,城市也好,打從最開始建成就是為了使用,所以實用性很重要。而要想管理好,需要有好官,好官則需要朝廷任賢舉能,在治理上則要講究方法,還要有長遠眼光,不能想一出是一出,老百姓不是傻子,不需要過多干涉,他們自己就能把日子過好。

  其實哪怕文章都寫出來了,朱七牛本身也還不是太明白自己寫的文章到底意味著什麼,純粹就是紙上談兵,東拼西湊。

  之所以這樣,主要還是他讀書多,像封神演義里武吉打死人,西伯侯姬昌卻只畫地為牢,便是『仁德』的體現。朱七牛稍加歸納,感覺立刻就出來了,可個中深意,他卻難以完全體會。

  打個比方,一加一他知道等於二,一萬加一萬他也知道等於二萬,可二個雞蛋他見過,二萬個雞蛋就不行了,只知道很多很多,究竟有多少卻沒有具體印象。

  像是這種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真要計較起來其實有些像廢話,按理說沒必要多說,可難道就因為道理都說爛了,所以就把道理當廢話,誰都不說嗎?

  當然不行。

  做不做是一回事兒,該說還是得說,這便是當官的奧秘之一。

  若否,朝廷又該拿什麼科舉取士?

  所以,朱七牛的文章從遠古的鯀和大禹入手,扯來又扯去,屬實沒毛病。

  像那些話本,無論多精彩多好看,真要總結的話,一句話就夠了,又何必寫幾十萬字甚至更多?可見寫作繞老繞去,翻三番,抖三抖,都是必要的技巧。

  朱七牛的答卷剛寫完沒一會兒,收卷的人便過來了,朱七牛也不知道這次還能不能考過,但還是麻溜的將卷子交了出去,沒有像有些學子那樣對卷子依依不捨。

  交完卷,朱七牛跟著大部隊離開了考場。

  「七牛,你這次答得怎麼樣?策論題你應該不擅長吧?」齊德就在朱七牛後面走著,一出考場,立刻詢問道。

  朱七牛反問道:「啥叫策論題?」

  「這個嘛……就是議論和提議政策的題目。」

  朱七牛依舊迷糊得很:「啥叫政策?都有哪些政策?」

  「這……。」

  小胖走了過來:「行了,不討論這個,好不容易考完,成績好壞在交卷的時候就註定了,說多了也沒用。表弟,你還回常家嗎?或者跟我們回劉才那兒?」

  朱七牛道:「我還是得回常家一趟,總不能不說一聲就跑掉吧。」

  「也好。我們幾個商量過了,明天休息一天,後天就坐劉家的馬車回溧水,到時候劉家的家丁會把第三場成績寫信告訴我們,你呢?」小胖又問道。

  朱七牛還想著去皇宮看一看朱雄英呢,可這事兒還得皇帝准許才行,所以朱七牛並不能確定自己的行程:「你們等我的消息吧,如果跟你們一起回,我就去找你們,如果不是,我會讓人跟你們說一聲的。」

  小胖隱隱猜到朱七牛可能會去找太孫:「那好,我們等你的消息。」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