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

  美美吃完豐盛的晚飯,趙蘭讓朱大牛跟朱二牛領著調皮搗蛋的朱八牛去院子裡玩兒了。

  如此一來,屋子裡就只剩幾個大人和小胖他們,外加一個朱七牛。

  「先生,請你幫忙看看七牛的答卷吧,這樣我們也好放心一些。」泡了一杯新茶過來,趙蘭恭敬的遞給宋濂,順勢說出了壓抑已久的話。

  一聽這話,朱七牛還沒覺得怎麼樣,小胖他們四個考生立刻呼吸都粗重了。

  這可是宋濂啦!

  大明文壇的泰山北斗,萬千學子的夢中情……夢中先生。

  說句不誇張的話,大明如今的科舉標準答案許多都還是參考的宋濂的書,許多地方的學政、教諭、州牧還都是他的不記名學生。

  科舉這東西對他來說,完全沒難度啊!

  但凡一張卷子他說可以中,那就絕沒有不中的可能。

  考試之後要對答案,大明還有比跟他對更有可信度的嗎?

  宋濂一眼便看出了孩子們心中的想法:「可以,七牛你來說。」

  朱七牛『哦』了一聲,努力爬到宋濂旁邊的凳子上坐下,這才萌聲萌氣的說道:「第一場縣試有三題,第一題是『泰伯』,我就把論語泰伯篇給默寫下來了。」

  說罷,朱七牛抑揚頓挫的開始背誦這一篇章。

  宋濂含笑聽著,在小胖他們期待的神色中點了點頭。

  小胖四人立刻眉飛色舞起來,顯然他們也都是這麼答卷的。

  朱七牛又道:「第二題是修身,學生判斷正確答案不可能出自孟子,也不可能出自論語,於是以為是大學和中庸,而大學裡關於修身的論述太多了,把一本書默寫下來或許才是最終答案,於是我就默寫了中庸里的修身篇,也就是第二十七章。」

  小胖、張英、劉才、齊德再次將目光放在了宋濂身上,滿心期望宋先生能再次認同朱七牛的答案。

  因為他們四個……也是這麼答得。

  在『萬眾』期盼中,宋濂再次露出了笑臉:「這麼解題是沒問題的,就看你們有沒有漏寫錯寫了,如果沒有,最終排名就只看你們各自的字寫得如何了。」

  小胖等齊齊鬆了口氣。

  「看來這一場穩了。」

  「是啊,我感覺我就算排不到前面,五十名應該還是進的了。」

  「我也是這種看法,而且我的字一向寫的不錯,私塾先生都誇獎過,搞不好這次我能得第一呢。」

  「就你?想多了吧。」

  朱七牛同樣因為先生的肯定而竊喜,馬上又道:「至於第三題,題目是『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學生給出的解釋是『君子不能因為一個人說的有道理就推舉他,也不能因為一個人做的不夠好就廢棄他好的言論』。」

  宋濂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這個解釋很好呀,你們都記住,任何道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就連道理本身也能有多種解釋,這個人這樣看,那個人就能那樣看,最後就很可能形成對立,這便是古往今來各種學說都會內部衍生成各種派系的根本原因。而孔子曾經問道於老子,道德二字,也是老子倡導的道在先,孔子倡導的德在後,那麼,越是接近於道的解釋,就必然是越接近於孔子的意思。」

  朱七牛他們似懂非懂的『哦』了一聲,並不太能理解這段話的意思。

  宋濂笑了笑,舉起了自己的手掌:「而道是什麼呢?道就更不是一成不變的了,但道又有自己的規律,一陰一陽之謂道,就好像我的右掌,有手心就有手背,就算手心或手背被削去一層,照樣可以分正反,若是分不出來,那指定是整個手都沒了,那道也就不存在於這只不存在的手上了。

  這句論語中的話也是一樣,如果單說不以言舉人,那就相當於只有手心沒有手背,這是不對的,同理,單說不以人廢言也是不對的,必須前後聯繫起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方為正確,不然的話,怎麼解釋都會有弊端,容易被人挑出毛病。

  你們往後在審題時,尤其是這種註解的題,必須想明白前面的,也必須聯繫上後面的,不然就怎麼都解釋不好,等你們長大了,與人相處,同樣如此,不能看一個人說什麼,也不能單看他做什麼,得看他之前的言行,之後的言行,才能比較相信他。

  為什麼是比較相信,而不是完全相信?這是因為如果相信他是陽,那肯定也離不開陰,那陰是什麼呢?是不相信他。兩相匯總,就是不能完全相信他,正所謂人心隔肚皮,便是這個道理。

  當然了,如果一個人很明白這個道理,依舊選擇完全相信你們,那你們可得好好做人,不要辜負了人家的信任。」

  齊德似有所悟:「先生,要照這麼說,孔子的這句話涵蓋陰陽,既有看得見的『陽』,也就是作為,也有看不見的『陰』,也就是言論,這句話在道理上就絕對沒問題了?」

  宋濂搖頭:「孔子若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又怎麼會說出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話?可見孔子也是有問題的,需要向別人學習。」

  「既然孔子也可能有問題,那論語豈不是也可能有問題?先生你的話也可能有問題?」

  「你敢於質疑,這很好,我這麼跟你說吧,論語雖然是四書之一,儒家經典,卻非孔子所著,乃是後面的弟子總結歸納而來,其中增補了許多並非孔子的話語,又經過一代代人的考究、改良、刪減,這才成了如今的樣子。

  換言之,一兩千年裡,論語早就不是一開始的論語了,就算它一開始有問題,被質疑,一兩千年裡也會被改掉,往後它或許還是會有問題,還是會被質疑,可它也還是會被後面的人改正,這也正是論語的獨到之處,換了其它任意一本書,誰會去花這個精力?

  這樣才符合道啊,畢竟道不是一成不變的,就算是道之陰陽,也是循環往復的,同樣的道理在以前可能是真理,在以後就可能是歪理邪說,人要是認死理,就早晚會成為異端。」

  「學生明白了,學生會好好學習,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