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朱祁鈺公開恐怖資產,天下人震驚又

  第441章 朱祁鈺公開恐怖資產,天下人震驚又安心!

  傳國玉璽,沒人能鑑定是真是假。

  只能從玉料、刻字年代、補全痕跡來推斷時間,鑑定專家主要依據經驗來判斷。

  所以,朝廷召集天下專家入京,共同商討傳國玉璽的真假。

  還採用全程直播的形式,幾家報紙全程參與直播,給世界人民都參與其中的感覺。

  經過一千多位玉石專家的鑑定,認為傳國玉璽就是秦始皇造的那枚,也是李從珂陪葬的那枚。

  現在沒有證據,證明這枚和宋哲宗、宋高宗那枚是不是一枚,但伯顏毀掉傳國玉璽的流言也不攻自破了。

  但這七百年時光里,傳國玉璽都經歷過什麼?

  已經成為天下熱議的話題。

  估計獻寶人都沒想到,老皇帝會用這個辦法破局。

  他們肯定以為,老皇帝會用玉璽彰顯大明的正統性,卻萬沒想到,老皇帝第一個質疑玉璽的真假,還讓天下人來鑑定,把他們整不會了。

  當然,都被老皇帝的胸襟見識嚇到了。

  這才是景泰帝,這才是朱祁鈺。

  轉眼進入景泰六十八年的尾聲,朱祁鈺又病了,此時傳國玉璽基本可以確定是真的了。

  朱祁鈺下了一道聖旨,大意是:傳國玉璽區分皇帝二十四寶璽,變成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寶物,大明只頒布一份加蓋傳國玉璽的聖旨,有且只有一份,未來也不會再頒布。

  等於削掉了傳國玉璽的正統性。

  以後也就沒有了,得傳國玉璽者得天下這個傳揚一千五百年的謊言,也被戳破了。

  畢竟大元沒有傳國玉璽,大明也沒有傳國玉璽,也都當上了皇帝。

  這個謊言沒必要再拿出來騙人了。

  「老四,何必悶悶不樂?一方玉璽而已?」

  朱祁鈺躺在病床上:「朕說過了,將傳國玉璽和一塊石頭擺在一起,朕指誰是傳國玉璽,那麼誰就是傳國玉璽,哪怕朕指著傳國玉璽是石頭,它也是石頭。」

  「其中含義,你還沒明白嗎?」

  「兒臣明白,只是覺得傳國玉璽能放大政治意義,您卻放棄了,內心覺得惋惜。」朱見漭道。

  朱祁鈺笑著搖了搖頭:「老四,你淺薄了。」

  「這傳國玉璽到底是怎麼回來的,朝廷一無所知。」

  「縱然有政治意義,不過是短期利益而已,對朕,對你都沒有用的。」

  「朕不是初登帝位的毛頭小子,伱也當過三十多年皇帝,三年太子了,政治穩定,無需任何東西佐證朕與你的正統性。」

  「這天下就在你我父子手裡。」

  「它的政治意義,都沒有朕一道聖旨更大。」

  「而且,凡是都有兩面性,你看到玉璽的政治意義,難道沒看到它的禍國之處嗎?」

  「漢高祖以為封一塊石頭成神,就能保漢朝世代江山。」

  「可別忘了,孫堅就是因為貪圖玉璽,而丟了性命,袁術也因為玉璽擅自稱帝而滅亡。」

  「這是個害人的東西。」

  「若朕繼續加持它的政治意義,那麼它就成精了。」

  「人,不能被物質所操控,不能被一塊石頭所控制,那是弱者所為。」

  「朕與你,皆是強者。」

  「朕能操縱這天下的萬事萬物,你也能,無須一塊石頭加成,朕的聖旨也不需要一塊石頭加持,因為朕的話,就是神的諭旨,明白了嗎?」

  朱見漭當然明白。

  如果明朝繼續神化這塊石頭,那麼所有野心家都會覬覦這塊石頭,就如孫堅、袁術、曹丕、石勒、冉閔、李存勖,都被一塊石頭所迷惑,最終化作一抔黃土。

  再神化這塊石頭,石頭就成精了,也就真會應了漢高祖那句話,得它者得天下。

  但也意味著,大明江山出現飄搖,反而是天下的災難。

  「神,左右不了人。」

  朱祁鈺緩緩道:「人定勝天。」

  「只要你發展科技,終有一天,人能取代神,成為這地球、乃至整個宇宙的主人。」

  朱見漭很想說,那又有何用?人的壽命終究是有限的。

  一時成為世界之主,有何意思?

  「老四,隨著科技發展,終有一天,人能擺脫壽命的控制,人也可能長生。」

  「怎麼可能?」朱見漭以為他爹要煉丹了,心裡跳了一下,他其實是想煉丹的,誰不想長壽啊。

  他今年六十歲了,真想再向上天借五百年。

  「能的,科技的盡頭就是永生。」

  朱祁鈺看穿了他的心思,緩緩道:「老四,煉丹是騙人的東西,吃了那些化學元素,人還能好?那是巴不得自己活得長,煉丹,越吃死得越快。」

  「科技則不一樣,只要研究下去,十年一百年五百年,終有一天,能讓人擁有無盡的壽元,並且遠離疾病。」

  「人,還會進行人工二次進化的,再次進化的時候,就可以長生不老了。」

  「相信朕。」

  朱祁鈺太了解這些當權者了。

  只要掌握無上權力的人,都會怕死,極致的怕死。

  可又不願意克制欲望,像他這樣肯克制欲望的帝王,一個都沒有。

  那麼,就給朱見漭注入一顆發展科技的種子。

  不然以朱見漭的性格,極有可能因為投入過多而半途而廢,那麼第三次工業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又在哪裡?

  他需要大明不斷發展科技,探索科技的極限。

  這幾年,他很喜歡看科幻小說。

  上行下效,民間誕生了很多科幻小說作家,他最喜歡的看未來世界。

  他壽元無多了,卻希望大明能繼承他的理念,繼續走下去,終有一天,去探索宇宙的奧秘。

  「爹,您小說看多了吧?」朱見漭還是不信。

  「老四,咱倆打個賭,十年後,科技就會徹底改變現在的一切。」

  朱祁鈺道:「朕活不了十年了,賭注就是,若科技將現在的世界改變得面目全非,你就要堅定不移地發展科技。」

  「每年,都要從財政收入中,拿出來5%-10%來,發展科技。」

  「若朕輸了,以後的路朕就不管了,隨你去吧,如何?」

  他耍了個心眼。

  這幾年朝廷投入無數金錢進入科技行業中,目前還在投入期,未來十年內,就會進入批量收穫期,到時候科技會迅速改變生活。

  不用賭,是一定的。

  「兒臣願和父皇打這個賭。」朱見漭相信科技會改變生活,但他不認為會那麼快。

  又閒聊一會,朱見漭便退出養心殿。

  朱祁鈺尚在病中,馬上就到年關了。

  戶部和財部正在統計,景泰六十八年的財政收入,並製作財務報表。

  這也不算什麼新鮮東西了。

  景泰六十九年,朝廷會公開官員資產表,進行官員俸祿、財產、戶籍全部公開。

  進行公開,主要是為了肅貪。

  從景泰六十五年,到景泰六十八年,為期三年的肅清,已經落下帷幕。

  一共處死所有公職人員在內的,三十九萬人,被抓捕的超過127萬人。

  從景泰六十七年之後,從上到下,開始狠拍蒼蠅,盪清基層吏治。

  所以,今年會出台很多針對貪污問題的政策。

  最重要的,資產公開,一年一報,允許民間舉報,逢舉報必查,若查實官員貪污,則處罰官員獎勵舉報者;若查實舉報者栽贓,則懲治舉報者。

  資產公開,不止要公開自己的家產,同族資產必須公開。

  倘若有官員為躲避資產公開,而隱匿家族資產,或者假裝拆分家族,私下還有聯繫的,被舉報者,舉族同罪。

  朝廷也在打擊家族勢力,迫使家族拆分。

  隨著大明對外征伐,外界環境迫使景泰朝需要大量家族,為朝廷賣命。

  而隨著大明停止征伐,世界擴張進入尾聲,朝廷就不需要這些政治家族了,所以就要拆分這些家族。

  消滅世家滋生的土壤,剪滅未來可能出現的世家亂政的可能性。

  政務公開,逼迫家族勢力公開財產,誰窮誰富,一目了然。

  那麼下一步,肯定是要調查資產的來源,若是正當生意賺的,肯定沒問題,如果有違規操作,那肯定是要查的。

  其實,大明都允許官員經商了,只要動動腦子,錢肯定不缺的,這都不用細說,最簡單的,提前知道哪裡規劃,去買房子,資產分分鐘過百萬。

  公開戶籍,主要是擔心有人捲款私逃。

  別以為大明官員就不逃了,景泰朝之前,逃的就非常多,他們主要往倭國跑,有的往朝鮮和安南跑。

  景泰朝,跑的更多。

  就說這次肅反,就有很多官員逃了。

  就算老皇帝下聖旨,能抓回來多少呀?哪怕是藩國皇帝也幫著抓,人家藏起來,改頭換面了,去哪抓啊。

  所以,全族必須公開戶籍,並且每年定期報居住地。

  就是防備官員逃竄。

  當然了,不能只罰不賞,今年戶部決定上調所有官吏的俸祿。

  老皇帝帶頭公開,包括皇企、固定產、存款等等,全部公開。

  根據公開數據,老皇帝的存款,有2700噸黃金,15噸珠寶,古董若干,核算成明元,約有1700萬億元。

  皇企共1231家,固定資產約26萬億元,總資產約2870萬億元。

  固定產就比較少了,約有130萬億元。

  所有資產裡面,擁有多個巨型石油礦,巨型鐵礦、煤礦、鋁礦、銀礦等等,還有很多家銀行,不止是國內的銀行,藩國也有很多銀行,都是皇企。

  皇家資產公開後,全世界譁然。

  老皇帝居然這麼多錢!

  可看到所有皇企收支之後,大家都不吱聲了,原來我們日常用的東西都是皇企生產的呀,原來社會福利體系都是皇企承擔的啊,原來基礎建設投資都是皇企承擔的呀……

  剛開始看到這個數字,大家都酸了。

  可看完收支報表後,頓覺老皇帝的偉大。

  皇企,支撐了四十億人的社會保障補貼,現在領養老金的,住院報的醫保,失業給的失業保險,生育險等等,都是皇企在兜底,都是老皇帝掏自己腰包養著天下百姓。

  因為,大明最大的三家保險公司,有兩家是老皇帝全資公司,一家是與國企的合資公司。

  等於說,個人交的社會保障的錢基本都交給了皇企,由皇企進行投資,錢生錢,最終負擔全體百姓的社會福利。

  當年提出社會保障的時候,主要為了修鐵路,修鐵路還沒錢,就想到了從民間搞錢。

  老皇帝就提出保障這條路,用百姓今天的錢修建鐵路,等百姓老了、病了,由朝廷掏腰包養著。

  朝中反對聲音非常大的。

  丘濬就算了一筆帳,收三十年,就會開始虧本,尤其隨著平均壽命增長,三十年後,就全都由朝廷來負擔。

  朱祁鈺卻認為,是後面的年輕人在養前面的老年人,只是這筆錢是由朝廷來收的,靠的是朝廷的信譽支撐。

  只要有充足的勞動力,社會保障就不會斷掉。

  再說了,就算虧錢,有鐵路養著,是能負擔得起虧損這部分的,再算上通脹的部分,其實是不虧的。

  當然了,有了充足的保障,也是給全社會的福利,不用只用功利心計算這件事的,這也是他這個皇帝該做的事情。

  朱祁鈺本意是由國企和皇企共同承擔,可朝廷不願意承擔風險。

  就變成了皇企單獨承接下來社會保障。

  後來是朝廷看見有利可圖,舔著臉硬要走一半股份。

  也就是說,鐵路也是皇企投資建設的,用的是社保的錢,等於說,鐵路賺的錢會補貼進入社保,再加上通脹和後面勞動力交的社保,起碼一百年內,社保不會出問題。

  大明是沒有低保的。

  對於極端困難人群,都是精準扶貧,給他們找工作,動手吃飯,那種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則統一安置在養濟院裡,給一口飯吃別餓死,僅此而已。

  大明的國策,就是鼓勵百姓動手創造美好生活,不養懶人不養閒漢不養廢人。

  而且,大街上不允許出現流浪漢,若有精神疾病的,則送去養濟院安置,若是正常人流浪,地方負責給找工作,再犯者,則抓進監牢強制改造。

  監牢里也不養閒人,哪怕判三個月,也別想在監獄裡躺著,當地的重活、危險性比較大的工作,都交給罪犯。

  大明監牢,飯菜不是免費的,靠勞作來換飯,不勞動就沒飯吃。

  別人不知道的是,大明監牢是盈利單位,利潤是自己留一部分,大頭上交,由本城官府來支配。

  這裡面有利可圖,地方官府是非常上心的。

  近幾年,大明收緊了死刑,減少死刑,儘量不牽連家人,但是卻加重了刑罰里的罰。

  無賴進去也得脫一層皮,能在大明監牢里熬過十年的人,那都是鐵人,所以大明最高刑罰只判二十年。

  因為沒有人在大明監牢里活過十年,從景泰十年開始,近六十年了,最高記錄是九年零六個月。

  進去三個月,再壞的人都得學好。

  大明沒有監牢透明這一套,犯人沒有人權,在宣判的時候,就直接剝奪了人權,判多久剝奪多久人權。

  這是法律規定的,所以進去了,沒有人權的人就不是人,都不如一頭豬有用。

  這幾年,民間反應比較大的就是監牢問題,死亡率太高了,有的人就判仨月,出來的是個骨灰盒。

  犯人是不允許土葬的,浪費土地。

  所以,大明逃犯比較多,犯了罪的不敢進去,要麼四處逃,要麼四處殺,社會治安方面就相對差一點。

  卻能讓更多好人,不再犯罪。

  從監牢出來的人,沒有一個再犯罪的,壓根就不存在二進宮的可能性,打死他們都不敢。

  大明監牢里藏著大恐怖。

  所以,大明每一個角落,都沒有流浪漢,沒有乞討者。

  只有有胳膊有腿,在大明一定能吃一口飽飯,殘疾人政策會照顧,殘疾人會有殘疾金,定期發放,地方會定期照顧殘疾人。

  至於為了盈利去乞討的,警告一次後,再犯者就進監牢,什麼時候出來看改造成果,這種沒有出來的,都死在裡面了。

  大明監牢,以改造為目的,讓罪犯重新做人。

  雖然致死率高,但出來的人,至今沒有一個,第二次犯罪的人,一個都沒有!

  證明大明的監牢系統,狠是狠了點,比較有效。

  當然了,悍匪也不少,犯了罪就知道這輩子毀了,基本都會報復社會。

  但景泰四十七年,出台了對應政策,所有被大理寺通緝的人,天下所有人有權將他殺死,且能得到一筆豐厚的報酬。

  這就誕生了賞金獵人這個行當。

  而這裡面也有一個問題,被通緝的有沒有被冤枉的?肯定有,那些賞金獵人有沒有權貴派出來的殺手,肯定有。

  但是,法律存在的意義,是保護好人的最後一道底線。

  既然是保護好人,法律就會對好人有傾斜,像正當防衛之類的,條例放的就比較寬泛。

  所以,這些年,民間對監牢刑罰方面頗有微詞,可朝廷卻不聽取任何意見,一意孤行,且每次修訂刑法,都會增加條例,豐富刑法。

  大明的法,是非常嚴厲的,不至於大秦的嚴酷法律,但也是歷朝之最,法律當中還有酷刑。

  民間也在呼籲,增設低保,給困難的人一些保障。

  有人拿太祖皇帝舉例,如果太祖皇帝能吃飽肚子,也就不會造反了。

  朝中官員也認為,可以設置低保嘛,這是好政策呀。

  朱祁鈺卻不這樣認為,低保是好政策,但到了民間就會變樣,而且,這和大明的國策相悖。

  所以,低保政策一直沒推行。

  反而社會保障方面,是老皇帝一力推行的。

  現在看,這是真的好政策,老有所依,病有所治,而且,朝廷有一大筆活錢兒,隨時可以動用,雙方有利。

  老皇帝拿來投資鐵路,做好基建。

  朝廷認為,以後保障基金也往鐵路裡面投。

  那得虧死。

  鐵路其實是虧損的,必然虧損的。

  景泰朝鐵路盈利,那是因為占了當年鋪設時期的貨幣和勞動力紅利。

  簡單點說,景泰四十年時,人均工資幾百塊錢,大明還處於錢荒呢,銀幣緊張得很,所以朝廷大肆修建鐵路,人工成本是非常低的,鐵路成本就非常低了。

  到了景泰六十八年,再修一條一模一樣的鐵路,就會發現,成本是當時的三十倍以上!

  而且,這些年鐵路迅速更新換代,成本也跟著不斷提升,現在修一條鐵路,是按照公里計價,和當時不可同日而語。

  鐵路成本也早就收回來了,賺錢是肯定的。

  可是,現在修一條鐵路,在維持客流量的前提下,起碼要三十年能回本,而以現在的技術,鐵路線基本五年就要更新換代,最多用二十年,就必須要淘汰了。

  等於說未來鐵路也不可能盈利的。

  至於未來的投資方向,長線投資並不是基建,無論何時,基建只是刺激經濟的一種方式而已。

  老皇帝的個人資產,驚人的是,占據大明總資產的21%。

  這個數字著實可怕。

  就是說,四十億人的大明,老皇帝自己就占據21%。

  國企僅占全國資產的7%。

  看樣子是國企也算厲害,其實不然,國企可沒有老皇帝那麼多流動資金,而且國家發行貨幣,主要的黃金儲備,老皇帝占大頭。

  用黃金核算紙片子,本來就是偽命題。

  因為紙片子是根據黃金髮行的,不,現在是根據石油發行的。

  老皇帝有多家巨型石油礦。

  理論上來說,他能無限印錢。

  而且,現在只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階段,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重工業革命,國企資產會極具膨脹擴張。

  等於說,第一次工業革命,只不過是一輪原始積累罷了。

  誰原始積累積累的足夠多,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就能獲利最大。

  就是說,有錢的會在未來發展浪潮中,翻冪次方的賺錢,沒錢的會更沒錢,貧富差距會極速拉開。

  重工業革命,電力、冶金、鋼鐵,這些可不是有個幾個億能玩得轉的項目。

  就是說,未來十年,是皇企和國企極具擴張的時代。

  未來,根據專家估算,二者的資產,會超過全社會的70%。

  可這並不是一件好事,說明國內經濟是一潭死水。

  老皇帝的計劃中,預計二者相加會控制在40%-50%左右,這樣民間才是活水,大明才能源源不斷發展。

  私企老闆看到老皇帝的財務報表,還會發現商機。

  做什麼賺錢,老皇帝是風向標。

  看皇企幹什麼,他們就跟進做什麼,准能賺錢。

  同為經商的人,他們佩服老皇帝的經商眼光,這些錢都是老皇帝一分一毫自己賺的。

  每一家皇企都能尋根溯源的查到,何時成立的,怎麼賺錢的,都有企業歷史。

  都是靠本事賺的,有什麼不敢公開的?

  這個時候就會發現老皇帝眼光獨到。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前,他的主要目光就放在重工業上面了。

  重工業方面,朝廷是不允許私人資本介入的,除非等到失去戰略地位的時候,才會拋售給私企。

  而蒸汽革命之前,老皇帝就大面積投資布局了。

  現在,國內做起來的大公司里,都有老皇帝的投資,這裡面的資產數額就更多了。

  也不能只看賺錢的一面,老皇帝賠錢的投資也非常多。

  普通人看老皇帝公開的報表,他們也找到了人生意義,進皇企工作。

  皇企是招聘制。

  不存在什麼世襲,爵位都世襲了,商業還搞世襲?

  普通人還活不活了。

  也沒有什麼考試,考試有個屁用啊,招聘的是人才,是不是人才,干兩個月就知道了。

  千萬別整什麼終身制,那還能有積極性了嗎?

  大明沒有鐵飯碗。

  國企、皇企和私企一樣,全是招聘,能者上庸者下,看的是誰有能力,而不是審核誰祖輩清白,又不是挑選奸細。

  明人也沒覺得,企業哪裡不一樣,反正誰都可能被開除。

  競爭肯定是非常激烈的。

  老皇帝就鼓勵競爭,他就讓大明瘋狂卷。

  別說企業了。

  官吏也不是鐵飯碗啊,基層辦事人員,有三種:招聘、恩蔭、任免。

  任免的主要針對進士。

  正常就兩種渠道,招聘和恩蔭,恩蔭一般都是對朝廷有大功的,比如楊廷和的兒子,實在考不中進士,就走恩蔭這條路,去基層當個辦事員吧。

  很顯然,走恩蔭路子的人很少,這個級別的文官的兒子,很少願意走這條路,他爹丟不起這個人。

  而且,恩蔭進入仕途的,這些年很少有被提拔上來的。

  核心原因是,恩蔭和招聘的,有著學歷上的巨大差距。

  招聘是有門檻兒的,不是誰都要,想參加考試,得舉人以上,才能參加考試,進入招聘流程。

  就是說,大明最偏遠的農村,一個最底層的幹部,也是舉人。

  這是最低門檻兒,沒有例外。

  除非你爹厲害,能讓你走恩蔭這條路,不然,沒有舉人以下,進入官場。

  所以說,恩蔭進來的,干不過舉人。

  舉人可是千軍萬馬當中殺出來的,文才肯定是沒問題的,治理地方肯定有能力。

  也有女舉人。

  大明第一個女秀才,在景泰十一年就誕生了,第一個女進士在景泰二十年誕生了。

  所以,在大明基層,那也是舉人起步。

  大學生還差得遠。

  大明進士,是從科長開始干,他就屬於走了任免的路子,進入的官場。

  舉人和進士,進入官場就有巨大的門檻,一個從辦事員,一個從地方科長。

  而警察部門,又區分於文官,屬於軍中、勛貴陣營,一般都由轉業的有功之士進入警察系統。

  這些都不是鐵飯碗。

  一個基層辦事員,有一年試用期,三年考核期,也納入京察考核範圍,每次京察,都會淘汰一部分基層辦事員。

  對於那些沒功績、沒能力的庸才,統統淘汰掉。

  而這個淘汰,可不限是什麼門路進來的,恩蔭進來的,進來想躺平,照樣被淘汰。

  走門路,想賄賂是不允許的。

  大明京察,一年一小察,三年一大察,五年一特大察。

  大察期,必須裁撤5%的名額。

  所以基層更卷,鐵飯碗就吃三年,三年吃不好,就得下去。

  這樣賄賂是不划算的,賄賂一次干三年,賺三年俸祿,不划算呀。

  景泰六十五年的肅清,就抓捕了很多御史、監察史、吏部考功郎中,徇私舞弊,被誅族的高達170人,牽連出來幾萬人。

  特大察,察的範圍就擴大了,包括監察史、御史等查官員的人,他們也要被審查。

  高官就別說了,能站在奉天殿上的,都是鳳毛麟角的人物。

  如果他們對閣部任何一個部門的辦事官員不滿,就會提出來,進行清退程序,這是他們的特權。

  但是,那名辦事官員若沒通過清退程序,那就不予清退,就會駁回,一切看政績、看能力。

  京師的官不好干,地方的大官也不好干。

  每年若不能定期交上來規定好的政績,該幹嘛幹嘛去,幾乎每年,都有高官被罷官。

  景泰朝的罷官,就沒有了官員養老金。

  大明官員養老金制度,是從洪武朝就有的,景泰朝又進一步完善,對於這些高官來說,他們不差這點錢,重點是官員養老金下面的隱形福利。

  倘若家裡兒子實在不爭氣,是能走恩蔭制度的,讓兒子進官場混幾年。

  以及朝廷會定期問候,死了的話,朝廷會有恩賞,以及會給寫墓志銘,等於說給了身後名。

  所以,官員養老金是至關重要的。

  朝廷每年年初,會根據地方發展,制定下一年的發展目標,每個省的目標都不一樣。

  而地方官員為了不被罷官,前一年不會為了貪圖政績而多報,都會少報,預留出明年的份額來。

  這樣細水長流。

  老皇帝已經放出風去,景泰七十年,就要向全民公開朝廷目標。

  就是說,朝廷給地方規定的目標,全民皆知,讓百姓監督,並允許百姓舉報。

  就是防備地方官員弄虛作假。

  景泰朝,弄虛作假罪是大罪,輕則罷官,重則殺頭。

  如果地方高官承認你沒能力,一般都是降職,最嚴重的才是罷官,但你不能弄虛作假,糊弄中樞。

  如果是糊弄中樞,一經發現,沒幾個是罷官的,多是被殺頭了,因為皇帝最恨被人欺騙。

  朱祁鈺非常注重下面的聲音。

  他不止眼睛往上看,他要看到真實的地方。

  哪怕民間都在罵他,他也要聽聽罵他什麼。

  哪怕民間很窮,那就想辦法富起來,別弄虛作假,讓朝廷認為地方很富,結果民間已經怨聲載道了,朝廷還不知道呢。

  朱祁鈺始終認為,講真話做真事比什麼都重要。

  太祖得位之正,壓根就不怕流言蜚語。

  他朱祁鈺自認對得起大明百姓,也不怕下面的人罵他。

  只有朱見淇不想聽到下面的聲音時,才聽不到下面的聲音,因為朱見淇不想聽呀,官員們為了討好的,就報喜不報憂唄。

  朱祁鈺就想看到真實的地方。

  此時,大明蒸蒸日上,下面的人當然也敢報。

  要說弄虛作假真就沒有嗎?那麼肅清,怎麼殺了那麼多人?

  蟑螂老鼠永遠都在,誰也不知道隱藏在什麼地方。

  朱祁鈺鼓勵競爭,大明就沒有鐵飯碗。

  其實,鐵飯碗意味著穩定。

  端上鐵飯碗,就得聽我的,我想怎麼揉搓就怎麼揉搓,這是規矩。

  本質是將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和皇帝是一樣的。

  朱祁鈺壓根就不存在這點憂慮,這大明本來就是他個人的私產,在這片土地上的任何人,都是他的私產。

  壓根就不需要創造一批私產出來。

  今年,他帶頭公開資產。

  主要擔心,等有一天百姓自己發現老皇帝這麼多資產的時候,老皇帝在他們心裡頭的印象,會立刻崩潰。

  而他自己說出來,表現得光明磊落。

  而且,每一筆錢都算的清清楚楚,都是他賺的,而且賺的這些錢並沒有滿足於他的私慾,而是用來保障全體國民的。

  他是不是就偉大了?

  明明他是世界上最富裕的人,他卻同時成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這邏輯詭異不?

  與之配套的,是老皇帝的新年講話。

  他在講話稿中,告訴天下百姓,朕的錢,就是全體國民的錢,朕的每一分錢,都不會浪費在個人享樂之上,而是用在全體國民的幸福生活之上,用在全體國民的福利保障上,用在全體國民的生活需要上。

  等朕死了,包括朕的全部積蓄、朕的皇企等所有產業,都要由全體國民監督,這是朕給大明遺留下的巨額財產,給四十億國民留下的遺產,而不是給未來皇帝揮霍的本錢。

  這不純屬騙人的嘛。

  假如說,朱佑梐揮霍了,難道國民還能到朱佑梐面前索要嗎?這不純屬說漂亮話嘛。

  可天下百姓激動呀。

  眾所周知,老皇帝的衣食住行,很早就是公開的,他每頓吃多少花多少,天下人都知道。

  只能用艱苦樸素來形容老皇帝。

  尤其當天下百姓得知老皇帝有這麼多錢的時候,再聯想他平時的吃穿住用行,簡直是聖人在世,肯定會相信他的話呀。

  而且,老皇帝是真在做,福利保障的錢都有帳,隨便查。

  本來就是神,公開了全部資產之後,又上神壇。

  還有一個因素,老皇帝的固定產確實多,但除了兩京紫禁城之外,全都是旅遊景點呀,並不是皇帝的私產,只有皇帝一個人住。

  宮中珍藏的古董、珠寶,也是拿出來展覽的,並非老皇帝自己享受。

  再就是皇企提供很多就業機會,皇企開價公道、合同公道、工資獎金髮放痛快,這方面都是有口皆碑的。

  這些都能佐證,老皇帝的坦蕩。

  肯定不會騙人的。

  他還在講話中提到:大明的未來,在於吏治清明,上下勠力同心,團結一致,而吏治清明,在於監督。

  朕這皇帝,從繼位之初,便如履薄冰,不敢荒廢一秒鐘,不敢浪費一文錢,因為朕的肩膀上,擔負著整個大明。

  天佑於朕,大明在朕與天下萬民共同努力下,有了今日之盛景,朕希望大明盛世延續一百年,五百年,一千年!

  而這,就需要全體國民來監督朝廷。

  前幾年是政務公開,今年開始,則是財務公開、資產公開,大明不止是朕的大明,而是四十億同胞共有的大明,是朕與爾等共同的大明。

  所以,作為大明公民,你們要行使你們的權力,監督朝廷,監督官員,監督政策,監督一切,把大明真正的當成自己的家。

  未來,大明朝廷的一切,都會向公眾公開,讓全體國民,共同監督朝廷,監督皇帝,監督官員,而中樞、地方政府,都要接受監督,接受舉報,有報必查,每報必查。

  朝廷的財物,則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不許人輕慢、濫用、亂用,要做到全民監督,人人監督。

  朕的私產,並不屬於皇族,而屬於四十億國民,朕是爾等的君父,朕的資產該由朕的全部子女繼承,而所有財產的用度,也要進行監督,要做到用在民間,利於民間。

  朱祁鈺的講話,涵蓋了方方面面,總結了長達三年時間的肅清,對未來官員隊伍建設提出了要求,政務公開要堅持做下去,自己的私產要如何使用,未來的電氣革命中的機遇和挑戰,對藩國百姓的愛護和關心等等。

  正月初一,整個報紙版面,全是老皇帝講話。

  附帶著一張朱祁鈺坐在椅子上的照片,照片中的朱祁鈺老態龍鍾,並無睥睨天下的帝王霸氣,就是一個和善的老頭。

  而他的心裡,卻永遠裝著四十億國民。

  老皇帝基本大節日都會發表講話,但節日多是賀詞居多,只有每逢年關,才會發表重要講話。

  這份報紙,是公益的,每家必發,每人必看。

  不止要發到大明百姓手裡,還要發到全世界人的手中。

  每個人都要看。

  當然了,這玩意不用學習。

  卻也釋放出強烈的政治信號,老皇帝晚年,要完善監督制度,他不放心吏治。

  這吏治任其發展下去,十年就貪腐,二十年嚴重貪腐,三十年就沒法看了。

  總不能隔十年就殺一遍吧。

  朱祁鈺認為,還是缺少防範貪腐的制度,如果能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不說能杜絕貪腐,能減少貪腐,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可古往今來,並沒有這樣一套制度。

  朱祁鈺一直想制定這樣一套。

  老皇帝帶頭公開了財產,太子朱見漭也公開了自己的財產。

  天下人都低估了朱見漭的小金庫。

  商國的內帑,可是朱見漭的私產,他回國肯定要帶走的,不可能留給朱佑榶。

  所以,朱見漭家底兒也非常豐厚。

  約有270噸黃金,銀幣1700噸,珠寶1噸,古董若干,固定產變賣後,得到明元97萬億。

  總共資產超過400萬億。

  全國百姓又震了一下。

  別說他們,連朝臣都沒想到,老四這麼有錢!

  那真不是一般的有錢,如果有藩國皇帝排行榜,老四起碼進前三。

  朱佑梐卻清楚,這錢還分過一次呢,齊王、趙王、魯王分家的時候,都得到了一筆巨款,不然朱見漭的總資產在600萬億以上。

  這也夠多的了。

  朱見漭就沒有他爹那麼偉大了,他的錢放進股市里生錢去了,並沒有更多的放在社會保障方面。

  主要是老皇帝的社會保障也是悖論,不是老皇帝掏錢養著百姓,而是百姓自己交的呀。

  可現在整體輿論,好似是老皇帝掏錢養天下人似的。

  當然了,朱見漭的財產公開也有好處。

  朱見漭這麼有錢了,肯定不會覬覦老皇帝留下的家底兒,這些家底兒可是四十億國民的,你朱見漭別想揮霍掉。

  現在全天下百姓都指上了。

  老皇帝親口說的,這些錢要用在他四十億兒女身上,不允許皇族揮霍。

  其實就相當於裸捐。

  別人說話會騙人,老皇帝絕對不會的。

  在信譽方面,老皇帝還是有口皆碑的。

  不過,太子爺和老皇帝一比,高下就立竿見影了。

  老皇帝也有錢,錢卻用在四十億國民身上。

  太子爺呢,也有錢,可他的錢,卻用來生錢,賺自己的錢,很顯然心裡沒有百姓。

  所以說,老皇帝禪讓給他,絕對是最錯誤的決定。

  只要老皇帝在一天,日子就會好過一天。

  這是天下人公認的道理。

  朱見漭卻受到了傷害。

  大家都是公開財務,憑啥我就被人踩著呀?咋的,就老皇帝是好人,我這個太子爺就是壞蛋嘍?

  朱見漭是真生氣。

  倒是朱祁鈺忍俊不禁,同樣一句話,得看你怎麼說,好聽點說你就是聖人,說得不好你就是大奸大惡之徒,其實是一樣的話。

  還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