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後龜山求援,倭國亂局

  第124章 後龜山求援,倭國亂局

  曹瑋的建議很奏效,朱元璋很痛快等便答應了趙勉的請求。

  就和曹瑋所說的一樣,工匠們的收入在他眼裡也真是沒多少,跟倭國的銀礦比起來,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孰輕孰重,朱元璋自然分的清楚。

  畢竟能早一日召集夠數量的工匠,就能早一日的趕赴倭國挖掘銀礦。

  解決了難題,趙勉千恩萬謝的出了御書房,隨後回到戶部,就命人將消息散了出去。

  不僅僅是應天府,還有應天府周邊的省、縣區域,都派人散布出了消息。

  僅僅兩三日的時間,應天府周圍超過百里的範圍,就已經人盡皆知。

  皇帝陛下要招工匠出海採礦,單月可以額外領一多半的工錢!

  一個月多領一多半的工錢,兩個月就足足多出一整個月的收入!

  民間工匠們發財的機會不多,這次算是一個,他們定然要牢牢抓住!不然怎麼中照顧家人溫飽?

  一時間,周邊各地的工匠紛紛告別了家中妻兒老小,踏上了前往大明都城應天府的路程……

  半個月時間過去,

  「大人,名額已經滿了。」

  戶部府衙內,一名侍郎手裡舉著冊子,跟戶部尚書趙勉匯報。

  趙勉坐在桌子後方,放下手中卷宗,接過冊子,一頁一頁的翻查,最終確定無誤。

  「好,你先派人將所有工匠安置好,我這就去與陛下匯報。」

  「諾!」侍郎拱手應了一聲,轉身出去。

  趙勉則是立馬起身,拿著那本冊子一路向御書房行去。

  在趙勉原本的料想中,招募五千名工匠,此事每一兩個月絕對完不成。

  因為戶部要一個一個的去核查,然後去招募,另外還涉及到了讓那些工匠背井離鄉,離開大明遠赴倭國。

  不用想,這種事沒多少人願意做。

  但是在聽從了曹瑋的建議之後,放出了給工匠漲了一部分月錢的消息,效果竟出人意料的好!

  每天都有各處而來的工匠來報名,短短半個月時間,五千名工匠就已經招募完畢。

  最簡單的辦法,往往最能解決問題。

  到了御書房,跟朱元璋匯報工匠名額招滿之後,朱元璋也很是開心。

  五萬大軍早已經集合完畢,如今工匠也招夠了數量,下一步便能開赴倭國,開採銀礦了!

  於是朱元璋當即下令,五千工匠隨五萬大軍一起前往杭州,到了海軍總督府之後,乘船前往倭國。

  當日下午,應天城外五萬大軍與五千工匠便浩浩蕩蕩的出發。

  此時,

  已是五月中旬。

  在另一邊的倭國境內。

  朱棣也是絲毫沒有閒著,他派出了千餘名士兵,前往倭國南北兩朝交戰之處,每日匯報雙方戰況。

  其餘的,便是一日不停的帶領士兵儘可能的挖掘銀礦。

  雖然沒有專業的工匠,但朱棣麾下有整整四萬大軍,即便分出一半去把守石見山周圍,和看守海上的戰船,剩下的依舊有將近兩萬人,挖掘的進度也沒慢到哪裡去。

  自從年初曹瑋帶著銀石乘船返回大明,朱棣帶領士兵一共開鑿了三個礦洞,如今每個礦洞都有了將近百米的長度。

  可以說石見山的挖掘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

  只要等曹瑋返回大明,朱元璋再派專業的工匠過來,銀礦開採工作就能進入正軌。

  大明挖掘石見銀礦進行的順風順水,但倭國本土的勢力,北朝足立氏和南朝後龜山天皇卻依舊打的你來我往。

  年初開始,在經歷了五個月的攻防戰拉鋸之後,後龜山政府的防線,再一次從下呂退到了郡上。

  北朝足立氏兵力強大,後龜山不敵,只能被動的打守衛戰。

  但倭國國土面積狹小,守衛戰也難以長期為繼。

  後龜山已經記不得這是己方第幾次防線被北朝攻破了。

  再這麼下去,北朝足利義滿非得帶兵打到他的吉野行宮不可!

  眼看己方的軍隊已經有了敗相,此時的後龜山越來越焦慮。

  終於,

  在五月將要結束,下呂防線被攻破之時,後龜山再也忍不住,找上了朱棣和道衍二人。

  現在的後龜山已經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舉目四望之下,只有大明願意出兵援助他,才有一線機會取勝!

  大明燕王朱棣手下有四萬海軍,若是能借過來加入戰場,一定可以扭轉局勢!

  經過了近十日的路程,後龜山終於帶著幾十名侍衛,來到了石見山腳下。

  本來後龜山是想派使者將朱棣請到吉野行宮,但後來想了想,求人要有求人的態度,於是便親自長途跋涉來了石見山。

  遠遠的,有大明士兵見到石見山一行人靠近,立馬帶著大批人手,手持刀槍迎了上來。

  「什麼人!」

  帶頭的隊長冷著臉,對後龜山一行人高喝。

  後龜山臉色一滯,大明的士兵竟敢對他如此不敬!

  然而後龜山也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朝身旁之人揮了揮手。

  一直跟在後龜山身旁的小泉純一郎走上前,用帶著奇怪口音的中原話喊道。

  「我等乃是跟隨後龜山天皇,來這裡求見上使燕王大人,有重要的事情商議還請你們去通報一聲。」

  領頭的隊長聽完,掃了這一行人一眼,隨後跟自己的下屬吩咐道:

  「伱們在這裡看著他們,我去稟報燕王殿下。」

  這邊,

  朱棣和道衍二人在山林里捕了頭野鹿,此時正架在火上烤的滋滋冒油。

  在倭國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待的時間長了,每日只帶著士兵開採銀礦,朱棣都感覺身子骨快生鏽了,所以一有時間閒下來,便會和道衍一起去山林中打獵。

  道衍這和尚手裡攥了一把細鹽,均勻的撒在了鹿肉上面,香氣頓時更加誘人。

  朱棣在一旁坐著,嘴裡像是在自語,「昨日三個礦洞加起來,共開採了兩百多斤銀石。」

  道衍呵呵笑了笑,「士兵們又無經驗,挖掘的時候還要小心翼翼的,唯恐礦洞塌方,有這等成果已然是不易。」

  「反倒是倭國後龜山那邊,再次陣線失守,依貧僧來看他就要忍不住了,或許此時正在來的路上。」

  朱棣也明白這個道理,點了點頭。

  正此時,

  一名隊長走了過來。

  「報,營地外後龜山帶人求見。」

  道衍頓時雙手合十,念了句佛號。

  「阿彌陀佛。」

  朱棣也忍不住咧咧嘴,這真是說曹操曹操到。

  他們預想後龜山回來求援,但沒有想到來的這麼快。

  看來後龜山是真的要頂不住北朝的強攻猛打了。

  朱棣站起身,朝那隊長擺了擺手,

  「帶他們進來吧。」

  「諾!」

  後龜山一行人在大明軍營外等了半天,終於見到那名隊長返了回來。

  「你們,隨我來!」

  隊長的態度很高傲,一眾倭國人都很不爽,但為了大局他們不得不忍下來。

  跟著那名隊長走了大概有一刻鐘,終於到了主帳。

  「燕王殿下就在裡面,你們進去吧。」隊長說了一句。

  後龜山天皇令一眾侍衛在外邊等待,只帶著身後的小泉純一郎進了營帳。

  一進營帳,後龜山就見到正中位置坐著的朱棣,道衍那名黑衣三角眼老僧站在朱棣身後,手裡是萬年不變的念珠,「噠噠」的撥動著。

  「下臣見過上使大人。」後龜山朝面前的朱棣恭恭敬敬的行禮,腰身幾乎折成了90度。

  小泉純一郎也是如此,朱棣坐著甚至都能看到他們撅著的屁股。

  「大家都是熟人,不用多禮了。」朱棣面色冷淡,隨意的揮了揮手。

  「謝過上使大人,」後龜山直起了腰背。

  朱棣將身子微微歪斜著靠到了椅子的一側,摩挲著手指,開口問道:

  「熙成國主,你不好好在你的吉野行宮坐陣,跑到這裡來做什麼?」

  「難道在這等危急關頭,熙成國主還有閒心來石見山賞景?」

  後龜山不信朱棣不知道現在倭國的局勢,面對朱棣言語中淡淡的嘲弄何譏諷,後龜山深深的吸了口氣,壓住心中的憤怒。

  「上使大人說笑了,下臣此次是來向上使大人尋求援助。」

  「十日前,我軍下呂陣線被北朝大軍攻破,退守郡上,但是局勢對我軍不利,鄙人身為南朝國主,絕對不能坐以待斃,特地來到這裡,想要借上使大人手中的兵力。」

  身為南朝國主……不能坐以待斃……

  朱棣聽著對方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嘴角譏笑之色又多了幾分。

  他稍稍坐直了些身子,

  「恐怕要讓熙成國主失望了,本王這次帶來的全是海軍,於陸戰不利,本王身為大明的藩王,自然也得對手下的將士們負責,不能看著他們白白送死,熙成國主的請求,本王不能答應。」

  朱棣這次來倭國的首要任務是開採銀礦,其他的事情都得往後靠,更不用說後龜山這個倭國人的事情。

  再者,朱棣手下的四萬海軍,都已經分工明確的安排妥當,更加不會輕易將兵力借給後龜山。

  不要說朱棣手裡全是海軍,在沒有多餘兵力的情況下,就算他手裡的是四萬陸軍,也不可能借給後龜山一根毛。

  你們過倭國人的性命值幾個錢,我大明的銀礦才是重中之重!

  後龜山聽到這話,臉色頓時焦急起來,並且帶著幾絲的慍怒之色。

  「下臣一直聽聞上國乃是禮儀之邦,素來很是敬仰,難道上使大人身為上國的燕王,要做出言而無信之舉嗎?」

  「道衍大師曾經答應過下臣,大明上國會在下臣危難之時,施以援手。」

  「現在正是我南朝生死存亡之際,難道上使大人要袖手旁觀?」

  朱棣回憶了一番,在之前石見山的平台倒塌之時,他派道衍去找後龜山,又敲詐哄騙回來一批石料木料。

  道衍在返回之後,也將他與後龜山的所有對話都說給朱棣聽,確實有這麼一茬。

  後龜山說完,瞪著他那一雙不算大的小眼睛,義憤填膺的看著朱棣,想要朱棣給他一個合理的解釋。

  朱棣卻只是輕輕的一笑,絲毫不見慌張急切。

  「熙成國主恐怕是誤會了,本王的意思不是不幫你,畢竟本王初到倭國,熙成國主毫不吝嗇的設宴招待我等……」

  說起這茬,朱棣像是想起了什麼不好的回憶,臉色有些難看。

  但隨即他又恢復了神色,

  「而且……熙成國主還幫助我們搭建靈台,本王不是無情無義之人,熙成國主曾經幫過我們,本王都記在心裡,如今熙成國主有難,本王自然不會坐視不管。」

  「只是本王剛才也說了,此次本王前來,麾下全是海軍,打不了陸戰……」

  後龜山聽到這裡,頗有些不服氣的哼了一聲,深深皺起他那一對像是蠶豆一般短而小的眉毛。

  「上使大人的意思,不還是要對下臣南朝之危袖手旁觀?」

  朱棣擺手,「熙成國主,且聽本王說完。」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別急,朱棣也是個搞人心態的好手。

  後龜山鼻孔重重出了口氣,閉上了嘴巴。

  朱棣繼續說道,

  「本王早就預料到熙成國主會有今日之危,今年年初之時,就已經派人乘船返回了大明,向本王的父皇,大明的皇帝陛下尋求陸軍兵力援助。」

  「幾個月時間過去,此時此刻,我大明的援軍定然已經啟程,只是倭國與我大明之間有重洋阻隔,來去都要耗費上不少的時間,本王也不知他們何時會到,但想必再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怎麼也夠了。」

  「熙成國主只需要再堅持上一兩個月,等我大明援軍一到,區區北朝足立氏,就再也不是威脅。」

  後龜山聽完,一對眼珠開始嘰里咕嚕的轉。

  大明軍隊在他南朝境內駐紮,他自然也是要派人看著的,年初確實有幾艘大明戰船離開……

  難道,朱棣說的是真的……

  只是後龜山心中卻怎麼也不肯相信,身為大明人的朱棣會有如此好心,在幾個月前就派人回去給自己叫救兵。

  「熙成國主,本王身為大明皇帝之子,向來都是一口唾沫一個坑,難道你懷疑本王會說假話騙你?」

  朱棣的臉色也沉了下來,仿佛真的不能容忍後龜山對他的懷疑。

  後龜山見狀,心中一緊,他知道這次只能是白來一趟,只有把希望寄託於朱棣口中的「援軍」身上,連忙開口回答。

  「下臣不敢,上使大人深謀遠慮,如此為下臣著想,下臣感激不盡。」

  朱棣聞言,臉色緩和了不少,又出言安撫了幾句。

  後龜山表示一定堅守到大明的援兵到來,隨後,帶著一行人離去。

  朱棣透過營帳口看著後龜山一行人得背影,嗤笑了一聲。

  「兵不厭詐,連這個道理都不懂……」

  接著,他又對旁邊士兵道:

  「本王的鹿呢?拉出來,吃鹿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