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破窗之法,官紳納糧!

  第186章 破窗之法,官紳納糧!

  歸根結底。

  還是大明朝官員追求進步的錯。

  你不拿,我不拿,御史台怎麼拿?

  別看吏部京察,都察院督察,錦衣衛考成,三察並立,但大明朝內的『人事』之風,也只是稍稍遏制。

  行賄、受賄,不是沒有,而是變得更加隱晦曲折。

  陳以勤就聽過一個,通政司左通政李偉,收禮怎麼收?

  讓想要行賄的人來李家下聘禮!

  李偉有一女,姿容醜陋,年過二十,遲遲嫁不出去。

  凡是想向李偉行賄,追求進步的,都要以重聘重禮送上。

  而進步之人目的達到後,往往會選擇悔婚。

  通政司雖然比不上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但通政司使也屬於大明朝九卿之一。

  在嚴黨倒台後,通政司也倒了大霉,主要權力被削去,但作為通政司第二把交椅,九卿預備,遭受悔婚,要是沒有合適交代,恐怕任誰都聽不過去。

  既然是悔婚,那些聘禮便理所當然留下了。

  如此,一場行賄、受賄就完成了。

  那就沒有尋求進步的人不悔婚,真的願意迎娶李家女的嗎?

  李大人只能關上府門,前後院全部加鎖,放狗擋路。

  一言為定!

  可不帶反悔的!

  當晚就能送入洞房!

  第二天就能把聘禮全部送還,並附上一筆堪稱龐大的嫁妝!

  陳以勤不知道李家女到底有多醜,反正李大人已經為愛女許過一二十號人,鬧得滿城風雨,就是沒有嫁出去。

  哪怕有硬著頭皮想娶,在進入洞房的環節也會誓死不從。

  總之。

  李家的受賄方式,吏部、都察院、錦衣衛都盯過,可始終抓不了人。

  悔婚方留下聘禮,哪怕是朝廷也不能勒令人強退。

  想進步的人進步了,李大人也賺到了大筆銀兩,或許唯一受傷的,是那個李家女。

  一女許幾十人,這在哪個朝代風評都不會好。

  所以,大明朝的官員並不清貧,清貧的是『人事』。

  任何一個品秩的晉升,都不是幾百兩銀子能解決的,不貪不占,即便是從九品晉升正九品,也要十年不吃不喝的積累。

  但人心,等不了那麼久。

  高拱點點頭,道:「那便好辦了。」

  他剛接下諸業官營擔子的時候,心裡還真有些擔心,真餓死了朝廷命官,到時候無法收場。

  但經陳以勤如是說,光靠俸祿就能維持一家老小的生計,那證明是餓不死官員的。

  再有,朝廷對官員是有種種限制,可卻從沒有對官員家眷有多少限制,就比如說,勞作的限制。

  普通農戶人家,一家五口人,不論男女老少,都能下地幹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種。

  普通百姓是人,官員家眷也是人,普通百姓能做的事,官員家眷也能做。

  大明朝,不需要那麼多官老太爺、官夫人、衙內。

  李春芳心頭一緊,問道:「次相的意思是?」

  「牧馬、茶、鹽諸業官營!」高拱沉著聲音,道。

  「如此一來,恐怕會招到天下官員的反對。」

  「《孫子兵法》有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而宋末的嚴羽在其《滄浪詩話》中也提到了「學其上,僅得其中;學其中,斯為下矣」。」

  高拱講起了兵法,胸有成竹道:「現在朝廷想達到諸業官營的目的,就要在其上提出一個更難以讓天下官員接受的朝制。

  牧馬和民生之業,是兩京一十三省官員不敢說出的暗地齷蹉,內閣也不能就這樣拿到檯面上說。

  而如逸甫所說,如今朝廷命官、士人明面上的優待,就只余賦稅豁免這一條。

  那便從這個優待開刀吧,內閣上疏聖上,自即日起,官紳一體納糧。」

  說到這裡。

  李春芳險些沒有暈過去。

  自從張居正開啟做官先退百姓投獻田地這一陰險手段後,大明朝官員家中田地數量,基本都被控制在八十畝左右。

  這八十畝地,如果沒有賦稅,一年能給朝廷官員增加一百兩銀子。

  一旦官紳一體納糧,朝廷官員這一百兩銀子就要少去半成了。

  背地裡的銀子,朝廷官員不敢聲張,但這明面上的銀子,朝廷官員可都視為鑲在腰上的,動一毫一厘就敢拼命。

  這個上疏提議,比那諸業官營還要大膽無數倍。

  「次相…」

  李春芳下意識地想反對,就見高拱笑著壓了壓手,道:「子實,你又急。

  我適才就說了,這是逼迫朝官們同意諸業官營的手段而已。

  等上完疏,朝廷震動之時,內閣再找機會放出諸業官營的風聲,暗示朝官們同意諸業官營,內閣就撤回上疏。

  朝官們必然明白什麼是大,什麼是小,等朝官們同意諸業官營後,官紳一體納糧的上疏就當沒有發生過。

  求上得中,不外如是。」

  在他看來。

  兵法也就那麼回事。

  也就是他不想成為將軍,不然,還有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什麼事?

  李春芳心稍安,閉上了嘴。

  胡宗憲卻總覺得哪裡不對,似乎忘記了什麼東西,就像說話時候,明明話到嘴邊了,卻不知道說什麼了。

  怪哉!

  看著次相興奮的模樣,胡宗憲索性不再想了,畢竟這是次相暫掌內閣想做的第一件事,提出異議,總會讓人難堪。

  高拱揮筆而就寫了道奏疏,讓內閣中書舍人劉台呈入玉熙宮。

  但就在胡宗憲搖頭時,與陳以勤暗藏著激動、興奮、等著看熱鬧的眼神發生了碰撞,身體不禁激靈了下。

  終於想起忘卻的東西是什麼了!

  聖上的心思!

  次相在想著求上得中,卻全然忘記了官紳一體納糧這件事呈上去,聖上會怎麼想?

  這麼多年來,聖上是越來越不在乎官員的死活了,為了黎民蒼生,官員是可以犧牲的那一批人。

  那官紳一體納糧在聖上那裡,很有可能不等在朝野中引起沸騰,就會被聖上照准!

  陳以勤顯然早早地就知道官紳一體納糧對聖上的魅力,卻故意沒有提及,為的是大明朝的千秋萬代。

  不久後。

  劉台回歸。

  帶回了聖上的旨意。

  看著奏疏上那硃筆御批的鮮紅「照准」二字,高拱不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