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軍政分離,文不如狗!

  第140章 軍政分離,文不如狗!

  西苑不惟是皇家御園,且當今皇上在此靜攝,最是幽靜。

  除內閣大臣在直廬當值外,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內外臣工,不經皇上詔見,一律不得踏進西苑門一步。

  戌時三刻,披著晚秋的星光,胡宗憲進了西苑門,進行成為內閣閣老後的首場君臣奏對。

  玉熙宮裡,皇上風華依舊,坐在御座上,眼露精光望著覲見的人兒。

  胡宗憲振奮精神,趨前叩頭施禮。

  「平身!」

  「謝皇上。」

  「賜繡墩!」

  君臣間禮儀無暇,司禮監秉筆太監黃錦搬來的繡墩,胡宗憲本不想落座,但聽黃錦勸說「閣老都有」的禮遇,方在謝過皇上後半蹲半坐落座。

  「胡卿,朕又看了一遍東南滅倭之戰。」

  一見胡宗憲,朱厚熜以和緩的語調低聲念叨著,「志在殉國,何至於此啊?」

  能撇開一眾親隨,獨與三名真倭戰鬥,胡宗憲在海島上,根本就沒有想過活著回朝。

  「是臣愚魯。」胡宗憲認錯道。

  他對皇上今日說話的語調如此親切溫和尚不適應,也摸不透皇上是何心思,坦然認錯。

  愚忠愚孝的人,早年間先沒了父母,又沒了恩師,所能忠、孝的人,就只有大明朝的君父了。

  朱厚熜長嘆一聲,「罷了。」

  看著胡宗憲能醒悟過來,沒有再去故意尋死的心思,能為國為民繼續做事,那些煩心的事,不提就不提了。

  朱厚熜拿出了胡宗憲在進京途中所上的奏疏,「朕思維再三,同意了你所請的事。」

  「皇上是說,軍政分離可行?」胡宗憲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故意問了一句,仿佛為了求證,又仿佛是為了表達自己的驚詫和激動。

  朱厚熜並不回答,只是讓黃錦接過奏疏轉給胡宗憲。

  翻開那奏疏,御筆硃批的「照准」二字,和玉璽加蓋的玉璽,赫然落在上面。

  華夏悠悠幾千年。

  朝廷和軍方,界限始終沒有明確劃分過,文官統兵、武將坐轎的事,時有發生。

  尤其是宋朝、本大明朝,文官壓制著武將,在軍權上指手畫腳的事,簡直不要太多。

  別看此前大明朝有著勛貴階層,世襲罔替的國公、侯爵、伯爵不少,但和國朝的吉祥物差不多。

  軍將們,被遠低於自己品秩的文臣御史壓的喘不過氣來。

  可這也沒有辦法,唐朝文武配合,末年軍閥林立,藩鎮割據,文人不如狗的場面,嚇破了後世文人的膽魄。

  而宋朝建立,又是靠武力威脅人家孤兒寡母上位的,皇帝對手握重兵者忌憚不已,時刻擔心自立之事發生。

  本大明朝又多了成祖文皇帝,以親王之身搶奪侄兒皇帝皇位的事,連帶著親王們的親衛數量都有了嚴格限制。

  可以說,大明朝絕了除百姓造反以外的人造反、造反成功的可能。

  而以文馭武,就是典型的外行指導內行,一二百年來,大明朝武力廢弛,已經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

  胡宗憲在奏疏具述東南軍隊中的種種亂象,行軍、排列這種事就不必說了,吃飽肚子後加練總能練出來。

  但大明朝軍隊中吃空餉的程度,達到了恐怖的地步。

  全東南的軍隊,在大明朝兵部兵冊上,兵力高達三十萬人。

  實際上,有十萬人不存在,有十萬老弱病殘,真正能成為戰力的,就十萬人左右。

  一支軍隊,有六成以上兵力轉化不成戰力,甚至是拖累。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軍械問題,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為了防止兵變、炸營的事發生,大明朝軍械受到嚴格控制,幾乎可以說,在真正的戰鬥來臨前,軍隊的將士就沒有摸到真刀、真槍的機會,就更別提火銃、火炮這些具有大殺傷性的軍械。

  很多士兵,頭回上戰場,連火銃怎麼使,火炮怎麼裝填都不會,現場學習,狗日的都不如兩個燒火棍好使。

  而且,管理武庫的人,不是軍隊將士,是文官領著親信、親戚等完全不懂軍械保養且走著後門的人在管。

  火藥受潮失效,火銃新舊重迭擺放,刀槍劍戟生鏽,是再正常不過的人。

  最可恨的是,管理武庫的文官,面對洶湧的軍情,竟然指著生鏽的刀劍說,生鏽的軍械,更能砍死人。

  胡宗憲恨不得宰了那文官,誰都知道鐵鏽入身,神仙難救,但你也要砍刀能砍到人才行啊,生鏽鈍了的刀,怎麼去砍人?

  再說,戰場是追求有效殺傷的地方,你不能一刀砍死我,我反手就能一槍撂倒你。

  戰場不能拿到殺傷,戰後敵人死再多有個屁用?

  軍政如此混亂,這絕不是大明朝興盛的路子,只會是走向滅亡的方向。

  胡宗憲沒有想過,皇上會這麼輕易就同意了軍政分離,難道就一點不擔心邊將擁兵自重嗎?

  朱厚熜雖然能說「君不疑臣,臣不負君」這種高談闊論的話,但僅是搖了搖頭。

  要是沒有三大神號,沒有天罡三十六法,他或許也不會下定決心實施軍政分離這種冒險強軍的方法。

  可真因為有神號,有神通,他能放手任大明朝軍將去施展軍事上的才華,能在有軍閥出現時,能一天雷殛了那狗日的反賊。

  這些不必告訴胡宗憲,而胡宗憲也不必知道。

  全然不知皇上底氣的胡宗憲,感動到無以復加的,動容不已。

  朱厚熜早已深思熟慮過了,緩緩道:「軍政分離,絕不是簡單的文官全面從軍隊中撤出,軍隊要有屬於軍隊的體系,步戰、騎戰、水戰,誰來統屬誰,還是各管各事?整合後軍隊,該由誰來指揮,彼此之間又該怎麼配合?如若軍方脫離朝廷,那軍方的後勤輜重、軍械保障又該誰來負責?軍方與地方衙門的關係,又該是什麼樣?

  朕同意了軍政分離,但不同意什麼都沒有考慮過的分離,你回到內閣後,和張居正他們商量過一個合理的分離方式方法後,再拿來給朕看吧。」

  「容臣妥為整備。」胡宗憲立刻應了下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