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詳寫,簡略了不少。)
見孔夕學這般模樣,朱樉冷哼一聲,也不再多費口舌,直接轉身面向身旁的秦二,語氣森冷地下令道:
「秦二,你即刻派人將他帶到孔廟去。哼,畢竟他還是孔聖的後人,看在孔聖的面子上,孤就給他一個還算體面的死法吧。」
「就讓他在孔廟之中自縊了事,你可得給孤盯緊了,莫要出了什麼差錯!」
秦二趕忙恭敬地領命,口中連聲稱是,不敢有絲毫怠慢。
至於親手送走孔夕學的後果?
壓根不存在秦二的腦海里,在他眼裡,吳王大於天。
隨後,便立刻指揮著手下的士兵,幾個人一擁而上,不由分說地將孔夕學這老匹夫強行架了起來,拖著就往孔廟的方向走去。
可就在這一瞬間,變故突起!
孔府的那些家臣們眼見著衍聖公就要被帶走處死,竟也不知死活地妄圖做最後的掙扎。
家臣,向來只奉行四個字,主辱臣死!
此刻的他們瞬間就發動了叛亂,一個個如同瘋了一般,有的揮舞著手中的兵器,或農具,或匕首,又只是不知從何來的一根木棍,但嘴裡卻不約而同高聲喊著:
「誓死殺賊,救公爺!!」
「殺!!」
··
隨即徑直朝著吳王朱樉所在的方向殺了過去,試圖以通過挾持吳王來換取衍聖公的一線生機;
而有的則是朝著被拖著走的衍聖公孔夕學奔去,試圖從士兵手中將他搶回來。
不過,他們這等螳臂當車的叛亂之舉,又豈能得逞呢?
吳王朱樉身邊的衛大軍那可是訓練有素、久經沙場的精銳之師,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叛亂,他們絲毫沒有慌亂,而是迅速做出反應,有條不紊地展開了鎮壓行動。
只見吳王衛的將士們揮舞著手中鋒利的刀劍,動作嫻熟且迅猛,所到之處,鮮血飛濺,那些企圖反抗的人紛紛倒下。
僅僅片刻的功夫,剛剛還喧囂熱鬧的場面就被迅速鎮壓了下去,方才那一幕幕瘋狂的舉動,此刻在吳王衛冰冷的刀劍之下,就如同一個荒誕不經的笑話一般,顯得那麼的滑稽可笑,又充滿了悲涼的意味。
那些叛亂的家臣們要麼被當場斬殺,要麼就被生擒活捉,孔府前的空地頓時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
早已在孔夕學號召下,而聚集在此的眾多的百姓。
此刻的他們一個個都呆呆地佇立在那裡,眼睛直勾勾地望著眼前正上演的那血腥且瘋狂至極的一幕,臉上滿是驚愕與難以置信的神情。
這些百姓怎麼也沒有料到,往昔那個在他們眼中如同恩人一般的存在,竟然會背叛自己漢人的皇朝。
曾經,這人或許還做過一些讓大家感恩戴德的事情,可如今,卻做出了這等大逆不道的行徑,實在是讓他們的認知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更讓他們想不到的是,那些平日裡與自己一同生活、勞作的同鄉們,此刻竟然為了一個背叛朝廷的人,全然不顧後果,悍然朝著朝廷的大軍發起了兇猛的衝殺。
那一聲聲喊殺聲、刀劍碰撞的鏗鏘聲,交織在一起,在這原本寧靜的孔府前響個不停,每一下都仿佛重重地敲擊在百姓們的心頭,讓他們的內心世界掀起了驚濤駭浪。
···
而就在這短短的片刻之間,便能瞧見先前由吳王朱樉安排前去抄家的將士們,在趙毅有條不紊的指揮下,已經開始忙碌地行動起來了。
他們如同勤勞的螞蟻一般,不斷地在孔府進進出出,將孔府上數之不盡的錢財、堆積如山的糧食,一箱箱、一袋袋地搬運了出來,放置在孔府前的空地上。
在這眾多被搬運出來的物品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最前方擺放著的一塊牌匾了。
那牌匾看上去頗為氣派,材質精良,上面端端正正地寫著「衍聖公」三個大字。
可當識字的人們將目光移到落款之處時,卻赫然發現寫著的是「大德年」。
稍微有些學識的皆知,那是元朝皇帝曾經的年號啊。
而在趙毅命人搬動這牌匾時,它被擺放在了孔府最為顯眼的位置,或許曾經被孔夕學視作無比珍貴之物,或許他每日每夜都在對著這塊牌匾,緬懷著往昔在元朝時期所享有的那些輝煌無比的特權吧。
每每望著這塊牌匾,他的心中大概都在回味著曾經的風光歲月,幻想著那些已經逝去的榮華富貴能夠再度歸來。
可如今,這一切都隨著他的背叛之舉,在吳王衛的鎮壓與抄家行動下,化為了泡影,只留下這塊見證了往昔與如今巨大反差的牌匾,孤零零地擺在那裡,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這一場鬧劇的始末。
···
另一邊,孔夕學被人強行拖拽到了孔廟之前,也恰恰是在這個時候,他仿佛突然從之前的渾噩驚恐中驚醒了過來。
沒有坦然赴死,為曾經的罪孽贖罪,而是開始不停地苦苦求饒,口口聲聲表示想要率領孔家上下,從此真心實意地歸順於大明,一切都聽從皇帝的詔令行事。
這一幕,在重演世修降表?
但是,他的這些話語卻被秦二毫不留情地強硬打斷了。
很快孔夕學便被吊死在了那裡,朱樉賦予那所謂的「體面」,此刻看來竟是如此的滑稽可笑。
···
朱樉毫不留情的殺盡這一脈的孔家,原因很簡單,又很讓當時之人理解。
一是孔府此番太過,竟敢把災民當作萬物,肆意妄為;
二是,便是孔府,曾經,亦是有以後行徑的緣故。
孔府乃是純純正正的中原之人,卻是數次投降異族,前元,後清,乃至於後世的『小日子過的不錯』之人,多少次當牆頭草,沒有種族家國觀念,在意的唯有自己的利益而已。
若非如此,誰又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屠戮此地?
哪怕朱樉心懷死意,也見不得會敢如此。
···
而就在朱樉主持為百姓分地,不斷向災區運送糧食時,朱樉在孔府的所作所為,也像野火一般迅速傳播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