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英雄落幕
上值過後。
張居正乞骸骨的奏疏被遞交到皇帝跟前。一瞬間,就如同一道龍捲風,在京城的官場席捲開。
歡喜者有之,悲痛者有之。
但更多的,應該是如釋重負。
那位執掌天下,有著雷霆手段的「鐵面宰相」,以這樣一種方式,結束他的宦海生涯。
一霎那,眾多官員悵然若失,仿佛在做夢一樣。
紫禁城外亂做一團,宮門內也是風聲鶴唳。
東暖閣內。
萬曆皇帝看著張居正乞骸骨的奏疏,恍然若夢。
曾經,他多麼希望,能快點兒執掌天下,可是張居正病重這半年,他親自執政。
這執掌天下,好似也沒甚意思。
馮保站立在皇帝身後,一臉黯淡無光。張居正乞骸骨,事先是和他商量過的。
十日前,張居正招他到府上敘事。
二人在書房見著,一落座,張居正的第一句話就是:「馮公公,你老了好多啊。」
馮保這個人精,自然知道他這話的意思。
於是乾笑了笑,伸出滿是皺皮,如同枯木般的手掌,自嘲道:「是啊,咱都快七十了,老嘍。」
「先生也老了,咱第一次見先生時,先生一頭黑髮,哪像現在這樣,頭髮花白。」
二人是多年的戰友,對馮保,張居正是又喜歡又忌憚。
忌憚他在宮內一言九鼎,時刻伴隨小皇帝左右,同時又歡喜他,讓自個兒的每一條票擬都能變成旨意。
如今他萌生退意,自然要和這位戰友商量。
一來是擔心這位老友不得善終,二來則是怕自己不在,這宮門內再生什麼變故。
思前想後,於是便有了今日這場談話。
捋了捋自己的花白長須,張居正盯著馮保,輕描淡寫道:「仆打算年後,辭官不做。」
雖然心中早有準備,但猛一聽張居正提起,馮保還是有些吃驚。
沉默數秒,馮保苦笑了笑,跟著回道:「咱也早有歸隱之心,既然張先生有了此意,那咱再賴在哪兒,到顯得不識抬舉了。」
「未來終究是是年輕人的天下。」
「是啊,咱們都老了。」
二人唏噓感慨一番,頓時如同得道的高僧一般,頓悟佛法。
「大伴.大伴,你說說朕該怎麼批示?」
馮保正失神間,萬曆皇帝看著奏摺,喊了兩聲,結果馮保沒有回應。萬曆皇帝回身一看,見他六神無主,於是加大音調喊道:「大伴!」
「啊?!老臣在。」馮保如夢方醒,彎著身子上前幾步。
萬曆皇帝揉了揉小胖臉,看向一臉惶惑的馮保,頗為無奈道:「張先生乞骸骨,朕痛心疾首。
但朕看張先生去意已決,朕挽留三次,他若是還有此意,那朕也只能忍痛放張先生回鄉。」
「皇上所言甚是。」馮保諂媚一笑,附和道。
看著馮保佝僂著身子,頭髮花白,萬曆皇帝鼻尖一酸,揮手道:「行了,行了,你下去休息吧,這兒有魏清侍候就夠了。」
「老臣老臣遵旨。」馮保顫顫巍巍回上一句,如同被抽走全身氣力一樣。
「魏清,伱去送一送大伴。」
「是。」
慈寧宮。
李太后也早已得知張居正乞骸骨之事。
她本想挽留,可是一想到他的身體,便打消這個念頭,生起放他離去的心思。
這日午間時分,她把萬曆皇帝叫到宮中。
萬曆皇帝先對母親行上一禮,然後在宮女的指引下,坐到李太后的對面。母子二人見著,李太后看著已經成人的兒子。
心中又是歡喜,又是心酸。
「鈞兒,張先生要走了。」李太后輕輕說上一聲,說完,豐腴白皙的面頰上,忽然湧現出一抹難以言喻的悲痛。
「是。」萬曆皇帝一點頭,搓著小手,恭聲回道,「孩兒打算等張先生再上摺子,再准許他致仕,以此彰顯朝廷的禮遇。」
李太后長吁一聲,一臉感慨地說:「隆慶二年,你才五歲,是徐太師,高儀,張先生幾位輔臣親自上書穆宗皇帝,立你為太子。後來穆宗皇帝大行,親自指了四位顧命大臣,張先生也在其列。」
「現如今,立你為太子之人,只剩下張先生還存於世間。先帝親指的四位顧命大臣,也只有馮公公和張先生尚且健在。」
說到這裡,李太后一頓,看向正耐心傾聽的兒子,提點他:「鈞兒,張先生是大大的忠臣。」
「孩兒知曉。」萬曆皇帝一笑,又道,「等張先生離京那天,孩兒命人在城郊設宴,讓京中凡四品以上官員,通通前去為張先生送行。」
如此隆重,放眼國朝無人能出其右。
李太后對這個安排也是極為滿意,若不是顧忌自己身份敏感,她還想親自去送一送他。
只可惜,二人從此天各一方,怕是此生再難相見。
想著,李太后捂住胸口,一對秀眉蹙成一個大疙瘩。
「母后!」萬曆皇帝驚得叫出聲來。
「哀家沒事兒。」李太后搖搖頭,強擠出一絲笑容,用極為輕鬆的語氣說,「你下去吧,母后想一個人好生靜一靜。」
「是。」
萬曆皇帝駁回張居正的第一道乞骸骨奏疏。很快,張居正又上了第二道,萬曆皇帝再次駁回,接著是第三道。
這次,萬曆皇帝恩准了。
如此流程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得到恩准後,張居正也不多待,只收拾七天,便匆匆帶著家眷和書冊,離開京城。
當天,皇帝命張四維主持設宴,親自在京郊長亭為張居正送行。
凡在京四品官員,無一缺席。
場面之隆重,前所未有。
在一片恭賀聲中,張居正面帶春風,登上馬車,踏上返回江陵的征途。
四十年前,也就是嘉靖26年的春天,他從江陵坐著馬車,跌跌撞撞來到京城趕考。
那時的他只是一個來自江陵的窮酸學子。
衣衫襤褸,一臉寒酸。
面對京城的繁華與錦衣華服的豪貴,他絲毫沒有為自己的寒酸而感到自卑。
反而立下要當宰輔的豪言壯志。
四十年後,他滿載榮譽,帶著佳人榮歸鄉里。
他見證了太多宦海浮沉。
從夏言到嚴嵩再到徐階,李春芳、高拱。
現在,屬於他的時代也落幕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