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宮內。
趙惠妃清晨返回寢殿,臉頰上猶殘留著受寵後的紅暈,引來後宮嬪妃們一片羨慕的目光。
回到寢殿後,趙惠妃提筆疾書,她祖籍徽州府壽州,寫罷信件便對外吩咐:「立刻將此信交予娘家!」
趙惠妃乃至其背後的整個趙氏家族,未來的榮華富貴,完全寄托在趙檀兒這位女子身上。
提及自家這位侄女,趙惠妃不禁感到一陣頭痛。
儘管她在家族長輩面前立下了豪言壯語,但她深知這位侄女心中的傲氣有多麼熾烈。
因此,趙惠妃在書信中再三懇切叮囑,務必令那丫頭表現得恭順賢淑,哪怕是假裝也得做出一副溫婉大度的樣子!
今天清晨,朱元璋在朝會結束後,心情複雜地返回了奉天殿。
藍玉在哈密取得勝利,明朝已牢牢掌握了河西走廊的控制權,此事令朱元璋倍感欣慰。
然而,淮河兩岸連日來的暴雨肆虐,導致數萬頃農田被淹,且雨勢尚未有停歇之意,朝廷必須緊急調撥大量資金賑濟災民。
此外,安南土司叛亂,沐王府方面急需朝廷援助糧食和兵力。
總而言之,朱元璋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財政匱乏。
作為一位體恤民生疾苦的好皇帝,朱元璋一直堅持輕徭薄賦,農業稅徵得極少。
同時,他又鄙視商人階層,故而朝廷的商業稅收亦是微乎其微。
這樣一來,朝廷每年所徵收的稅額顯得愈發捉襟見肘。
儘管朱元璋手握天下人生死大權,但在國家白銀短缺的問題上,他也陷入了深深的憂慮。
陳洪得知這一消息後,瞅準時機前往東宮拜謁。
既然接受了朱允炆母子的恩惠,陳洪自然要體現出自己的價值所在。
東宮之中,朱允炆母子徹夜未眠,眼圈泛紅,焦急等待著皇宮傳來的消息,直至天明朝會之際,他們終於收到了周驥的來信。
周驥向朱允炆母子詳細稟報了當前形勢。
朱允炆臉色逐漸暗淡下來,苦澀地看著呂氏,嘆道:「娘,這恐怕是天意,上蒼似乎特別眷顧大哥。」
「他不僅沒受到皇爺爺的責罰,反而意外地讓皇爺爺如此歡欣鼓舞。」
朱允炆低垂著頭,深深吸了一口氣,勸說道:「娘,我們還是罷手吧,如今尚有退路。」
「就算皇爺爺真的選擇了大哥,只要他不知曉我們背後的手段,或許還會顧念舊情,放過我們。」
呂氏看著朱允炆,眼中滿是責備之色,厲聲道:「兒子,你太過天真了!」
「你以為我們可以輕易退出爭奪嗎?」
「孩子,面對困難不可輕易放棄!我們並未走到絕境!」
就在談話間,陳洪走了過來,站在遠處匯報。
呂氏趕忙起身迎過去,待陳洪講述完後,又贈予他一些財物,打發他離開後,迅速走向情緒低落的朱允炆身邊。
她滿臉欣喜地說:「兒啊,機會來了。」
朱允炆神情茫然,問道:「娘,怎麼了?」
呂氏興奮地道:「你皇爺爺現在正為錢糧之事煩惱,你今日去學堂,可以與夫子們討論如何助你皇爺爺籌集財富,這叫做為君分憂解難。」
「只要你皇爺爺知道你心中掛念國家,他定會十分歡喜。」
朱允炆有些木訥地道:「可是我不知該如何籌措財富。」
呂氏胸有成竹地道:「所以才要你去和夫子們商量,無論如何,只要你皇爺爺了解到你有這份心意就好!」
朱允炆用力點頭:「孩兒明白了!多謝娘!」
呂氏輕輕撫摸著朱允炆的臉龐:「傻孩子,你是娘的心肝寶貝,是娘的一切,我們母子之間何須言謝?娘不為你打算還能為誰打算?別讓娘失望,去吧。」
「好!」
朱允炆起身,向呂氏行禮,隨後徑直朝著學堂走去。
國子監的學堂內,朗朗讀書聲此起彼伏。
朱允炆負手徐徐步入。
遠遠地,黃子澄和齊泰兩人前來迎接。
「臣等參見太孫殿下!」
這兩位翰林學士對太孫朱允炆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與對待其他皇子時的嚴肅不同,此刻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溫暖的笑容。
「允炆見過兩位先生!」
禮畢,朱允炆躬身將兩位行禮的學士扶起,誠摯地道:
「兩位先生不必多禮,在此只有學生朱允炆,沒有殿下之身份!」
這行為更是令兩位書生內心感到溫暖。
朱允炆亦非愚鈍之人,深知無論身為皇孫或是未來儲君,要實現宏圖偉業,必然離不開群臣的支持與擁戴。
特別是在當前大明王朝在軍事上對北元占據絕對優勢的背景下,國家尤為重視內政修繕與民生建設之時,此刻,朱允炆正積極地爭取這批讀書人的衷心擁護。
「黃先生身體可否好轉了?早前聽說先生遭歹人所害,本孫十分掛念。」
黃子澄捋著鬍鬚回應:「太孫關懷備至,老臣已漸康復。」
每當回想起那個用麻袋襲擊自己的賊人,黃子澄心中便憤恨不已。
朱允炆莊重地點點頭,言道:「本孫時常憂慮,國家財政匱乏,未能替皇祖父分擔憂愁,今日特來請教兩位恩師,共商富國裕民之策。」
黃子澄與齊泰二人面色一凜,讚許道:「太孫深具胸懷天下的仁德之心,實乃國家之大幸也!」
朱允炆同樣莊重答道:「有兩位恩師輔佐,乃是本孫之大幸。」
「走!」
黃子澄提議:「我們這就一同探討如何更好地為國效力。」
這兩位飽學之士,皆竭誠為朱允炆效力。
三人於學堂內苦思冥想直至午時,談到聚財之道,關鍵在於解決源頭問題。
現今大明寶鈔雖已初步流通,為何不考慮進一步擴大其發行數量?
這個提議一經提出,學堂內即刻響起一片讚譽之聲。
朱允炆臉上也逐漸綻放笑容,向兩位恩師行禮後,便匆匆趕往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