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朕何時說這是朱允炆寫的了?

  朱元璋回到奉天殿。

  回殿時已至傍晚,面對桌上堆積如山的奏摺及那封關於冊封朱懷的奏疏,他陷入沉思。

  「陳洪。」

  朱元璋向外喊了一聲,陳洪隨即步入殿內。

  「今天都有誰來過?」

  陳洪恭敬地稟告:「早些時候,太孫拿著一碗麵條來找皇上,沒見到您,便留下奏疏離開了。」

  朱元璋輕輕應了一聲。

  然後命令道:「你去把戶部侍郎傅友文、吏部尚書詹徽、工部尚書沈溍召來覲見。」

  「遵命。」

  洪武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間,戶部尚書職位空缺,由侍郎傅友文暫領其職。

  此時內閣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朱元璋的直屬權力機構以六部為主。

  至於司禮監,則更為遙遠,朱元璋厭惡太監,極度厭惡,現今的太監大多是不識字且毫無實權的。

  不久,三位部堂高官來到殿前。

  「微臣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擺手道:「別說那些虛頭巴腦的,兒子都走了,咱就直說,你們聽著,提點意見,看看這些辦法行不行。」

  三位大臣交換了一下眼神,深知朱元璋越是這般灑脫,其心情反而越是暢快。

  「淮北遭遇洪水侵襲,流離失所的百姓難以計數,眾多流浪者蜂擁至應天府。」

  「蘇州地區修復新安江工程,你們工部急需大量勞役。」

  朱元璋率先果斷地拋出了問題,一貫秉持著對下屬直言不諱的作風。

  緊接著,他將朱懷曾向他提及的建議整理成冊,其中包含了對關中及江南地區的應對策略,並加以自己的補充和完善,一套全面的方案由此產生。

  「你們拿去看看,這就是應對措施。」

  戶部侍郎傅友文迅速接過,三位臣子共同審閱起來。

  方案中包括開放海洋貿易以刺激經濟、修繕河堤、設立功績碑等一系列針對河道治理的辦法,以及利用流民力量修建城牆、以工代賑的安置對策。

  看過之後,三人臉色均有所變化。

  每一條措施都精準地把握住了問題的關鍵,充分考慮了實施的可行性與防範措施。

  「這……」

  傅友文看向朱元璋,猶豫不決。

  朱元璋回應:「儘管直言。」

  傅友文思索一會兒,說道:「臣認為,設立功績碑激勵百姓參與治河,以流民充作勞力修築城牆乃至整治河砂,這些策略確實抓住了要點,值得採納。」

  「然而,關於開海通商這一點,恐怕會引起禍端,臣以為此舉實為不妥。」

  原來,國朝之所以嚴禁開海通商,一方面是為了防止陳友諒、方國珍等勢力對東南沿海的干擾,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諸如日本等國趁機搗亂。

  朱元璋眉頭微皺,這一微妙的表情變化,被吏部尚書詹徽敏銳地捕捉到。

  詹徽笑言:「啟稟皇上,據臣所見,這份奏疏並非傅大人所說的弊端大於利益。」

  「相反,臣認為短期的開海通商不僅不會引發事端,反而能夠激發百姓投身河砂建設之中,同時也能為東南地區的百姓創造額外收益。」

  「只要我們令清吏司嚴格監管,就不至於出現大的問題。」

  朱元璋頷首贊同。

  傅友文吃了一驚,瞥了一眼詹徽,暗想這老狐狸真會察言觀色!

  這奏疏究竟是何人所寫,竟能讓這些朝廷棟樑給出如此高的評價,顯然這位作者是個難得的人才。

  奏疏中的諸多見解,傅友文也未曾想到。

  「臣大膽請問皇上,這份奏疏出自何人之手?」

  傅友文問道。

  朱元璋滿意地笑了笑,臉上透出一絲驕傲:「是咱的孫子。」

  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能得到這些朝廷重臣的高度讚賞,足見朱懷的才能出眾。

  儘管其中不少地方經過朱元璋的修訂補充,但這並不影響奏疏的核心思想!

  「竟然是太孫?」

  傅友文驚訝不已。

  朱元璋反問:「朕何時說這是朱允炆寫的了?」

  此言一出,三位部堂愕然瞠目。

  如果不是朱允炆,那又是誰呢?

  東宮其他的皇孫年紀尚幼,唯有朱允熥有可能!

  詹徽身為朱標留給嫡系血脈的潛在政治資產,內心自然偏向常氏一脈,此刻更是欣喜若狂。

  「實在沒想到,太孫允熥竟有這般見識,臣真是看走眼了。」詹徽感嘆道。

  朱元璋斜睨著他:「朕何時又說過是朱允熥了?」

  朱元璋擺擺手:「行了,既然奏疏有價值,你們就去忙活吧。」

  「遵命!」

  幾人離開時,臉上各自掛著困惑與迷茫。

  不是朱允炆,也不是朱允熥?

  難道是東宮那幾個小傢伙?

  他們才多大啊,能有這樣的見解?

  絕對不可能!

  這就奇了怪了!

  眾人滿腹狐疑地邁步離去。

  朱元璋心情大好,真心實意地感到高興。

  正要端起茶杯品飲,陳洪匆匆趕來稟報:「皇爺,翰林院學士黃子澄、齊泰上奏,稱太孫近日未曾進學。」

  嗯?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茶盞,凝視著陳洪,問:「緣由何在?」

  陳洪緊張地拭去額上的汗水,囁嚅道:「奴才罪該萬死,不敢直言。」

  朱元璋冷淡的目光掃過他,使得陳洪更是如墜冰窖,惶恐不安:「回稟皇上,太孫殿下把自己封閉在書房內,誦讀佛經整整一天,至今未曾進食。」

  「豈有此理!」

  朱元璋聲色俱厲:「不專心研讀正統學問,卻沉迷於那些偏門左道,成何體統?」

  陳洪連忙補充:「太孫殿下言,臨近太子爺的三七忌日,他要為太子爺誦經祈福。」

  朱元璋原本威嚴的臉色漸漸柔和下來,轉而浮現出一種難以言表的情感。

  他輕嘆一聲:「你陪朕去東宮,帶上一份膳食一同前往。」

  「這孩子,唉……」

  朱元璋面上顯露出一抹少見的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