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你打算怎麼認輸?

  藍玉看到這一幕,眉頭緊鎖:這是老的一輩辯論不過,要讓年輕的一輩出場了嗎?

  他笑著看向朱棣:「燕王,您兒子這是要幹什麼呢?」

  朱棣仍然微笑著回答:「他們小孩子之間的事情,我們就別插手了,讓他們同齡人相互交流一下也沒什麼不好。"

  今天這麼多親戚藩王都在場,無數雙眼睛緊緊盯著朱懷。

  本來藍玉並不想讓朱懷過於顯眼,只是讓他露個面,讓大家都知道朱懷這個人就行了。

  但現在燕王的兒子忽然來這麼一手,萬一朱懷回答不上來或者敗下陣來,那就太丟面子了。

  因此,藍玉本能地想要阻止。

  燕王這兩個兒子,一個文采出眾,一個武功高強,都不是簡單的人物。

  藍玉可不願意見到朱懷與他們正面交鋒。

  朱懷笑了笑,回應朱高熾:「小王爺過譽了,我哪有什麼能力指導你啊?」

  朱高熾認真地說:「朱公子太過謙虛了,我只是希望得到您的正常指教,並沒有別的意思。"

  朱懷滿臉堆笑:「我怎麼感覺小王爺似乎並不是在請教,更像是在挑戰?」

  朱高熾坦然應道:「如果朱公子這麼理解也可以吧。"

  朱懷依然面帶微笑,但卻稍顯沉默。

  奇怪的是,儘管這只是兩個年輕人之間的對話,卻立刻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眼光,甚至有些藩王已經開始有意無意地圍攏過來。

  看見朱懷沉默不語,不少人心中暗自盤算起來:不跟朱高熾較量是對的,看樣子這小子對自己還是有所考量的。

  燕王的嫡長子朱高熾雖然身材肥胖,但他可是請了不少名士進行教導,千萬別小瞧他的智慧,畢竟他的老師可是姚廣孝!

  正當大家以為朱懷會拒絕的時候,他竟然笑著點了點頭,開口道:「好吧,你說,你想怎樣輸給我?」

  剛一開口,周圍的人無不瞠目結舌!

  年紀輕輕,口氣卻不小啊!

  藍玉想去制止朱懷,卻沒能拉住他。

  原本不是商量好了嗎?今天來這裡不要節外生枝,你怎麼就這麼張揚起來了?

  這可一點兒都不像你的風格啊!

  很多來自淮西地區的權貴們的臉色開始變得嚴肅起來。

  朱懷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更是皇明的儲君以及淮西的權貴家族!

  他不能輸,尤其是在這樣的場合!

  「藍大哥!你怎麼不去攔著他呢?讓人三言兩句就把他的性子給挑起來了?」

  傅友德壓低聲音責問道。

  "沒錯啊!這小子平時可不是這樣盛氣凌人的,今天是怎麼回事?」

  常茂也有些疑惑不解。

  藍玉搖了搖頭:「我也不知道啊!我要是能拉得住他就好了。"

  「嗯,這小子突然變了性子,難道是他家裡那位老爺子給他支招了?」

  藍玉說完這句話,周圍的眾人紛紛陷入了沉默。

  此刻,在另一邊。

  朱高熾已經開始發言了。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但是我在北平城裡看到的老百姓,他們不但沒有喪失廉恥之心,反而個個都很謙遜有禮。"

  "對於《論語》里的這句話,我不敢冒犯先賢,但我始終想不通為什麼會這樣。"

  這句話原出於《論語》,完整的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說的是,若用政策法規引導民眾,用刑法束縛他們,民眾雖能避免犯罪受罰,卻喪失了廉恥之心;假如用道德教化引導民眾,用禮儀規範他們的行為,民眾則既會有羞恥感,又更加懂得遵守規則。

  實際上,這是古人對於「法治」和「德治」的辯證思考。

  朱高熾特意提出了前面那段話,即在北平,他們實行的是法治,但百姓仍然遵紀守禮,品德高尚,並沒有出現《論語》中所說的「喪失廉恥之心」的現象。

  無論朱懷如何回應,都會陷入困境。

  如果反駁朱高熾,那就意味著質疑《論語》中的觀點,如今的大明崇尚「孔子」,一旦反駁孔子,無異於把自己和儒家置於對立面。

  未來掌權時,這將成為一個污點,引起很多人的強烈反對!

  在這個世界上,禮法高於一切。

  如果朱懷附和朱高熾的看法,那就等於承認北平的施政水平高於應天府。

  這胖子不簡單!

  「藍大哥,這是何意?」

  傅友德聽得一頭霧水,完全搞不懂朱高熾的話是什麼意思。

  他是個純武夫,跟藍玉不一樣。

  藍玉至少讀過幾年書。

  藍玉面色凝重地解釋:「這位燕王的嫡長子,很有能耐,提出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不論我們外甥孫如何作答,對他個人乃至大明都是不利的。"

  他把剛才對朱懷問題的分析向傅友德和其他武士們說明了一遍。

  傅友德一聽,怒火上涌:「這小胖墩,未免太過陰險了!"

  藍玉嘆道:「燕王身邊肯定有高人,才能把北平治理成這般模樣。"

  常茂不耐煩地揮手打斷:「咱們暫且不提北平的事,就說眼前,該怎麼辦?我們外甥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嗎?」

  藍玉搖搖頭,語氣不太好地說:「我哪知道啊!這種事該如何化解,全看他學到多少真本事了!"

  藍玉心裡也很緊張,手掌都出了冷汗,生怕朱懷回答不上來。

  朱高熾滿臉笑容地看著朱懷,咄咄逼人地問道:「朱公子,您有何見解呢?或者能給我解開疑惑嗎?」

  自古以來,關於法治與德治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

  過度嚴酷的刑罰會導致民眾幸福感和創新能力大幅降低,社會文明進步的步伐也會受到阻礙。

  過分強調德治而忽視法律,將會導致民間犯罪率大幅提升,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一心向善,人性善惡之爭幾千年都沒有定論,人性究竟是善是惡,寥寥數語難以講明白。

  沒有法律的約束,社會將動盪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