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懷笑了笑,說道:「那過年之後,我會再來您這兒拜年,那時候您可得給我點壓歲錢啊,別客氣,十萬八萬兩銀子隨便給!"
湯和擺了擺手:「去去去!咱老頭哪裡有那麼多銀子?」
湯和隨口調侃了一句,目光落在朱懷身上,突然驚覺道:「哎呀!你還沒成年呢,我們一直都以為你已經長大了,真是個好小伙子,好樣的,年紀輕輕就有這般作為,前途無量啊!"
正在這一老一少交談之際,湯府管家走了進來,「老國公,吳副千戶到訪了。"
湯和微微一笑:「哦!那就請他過來吧。"
朱懷見湯和有重要事情要處理,覺得自己不宜打擾,連忙拱手告辭:「那老國公您先忙,我改天再來拜訪。"
湯和擺了擺手:「不用客氣,你也留下來見見他,這年輕人是我們經營東南沿海防務的一位猛將,對東海防務有著獨到的見解。你不是很討厭那些倭寇嗎?正好認識一下。"
朱懷聽聞,這才明白老國公是在幫他拓展人脈,心中頗受感動,於是答應道:「好的!"
話音剛落,前方就走來一個壯實的漢子。
這個人個頭不高,但身材勻稱健碩,明顯力量非凡。
看上去,他的膚色由於常年海上生活而顯得黝黑,但並非死板的黑色,而是透出健康的紅潤色澤。
來者並未穿著官服,只是一身簡潔幹練的短裝打扮,給人留下精明強幹的印象。
"卑職昌國衛副千戶吳楨拜見公爺。"
湯和不滿地皺起眉頭:「不成體統!我已經不在軍隊任職了,你不必對我用『卑職』這樣的稱呼。"
吳楨憨厚地笑了笑:「習慣了,一時改不了口。今天剛好有空回滁州看望老母親,路過應天,就順便來看看老國公。"
他一邊笑著,一邊小心翼翼地問朱懷:「這位是不是老國公子弟?」
朱懷微笑著回答:「並非如此。"
朱懷聽說過吳楨這個名字,在洪武年間,他可是東南海上難得一見的猛將。
當湯和治理東南時,吳楨建立了五十八座防禦水寨,有效地阻止了倭寇登陸半步。
這其中的許多功績,都是吳楨親手建立起來的。
後來,洪武皇帝親自晉升他為靖海侯,並讓他世襲鎮守東南沿海。
靖海,即海上的安寧和平靜之意,從這個封號中也可以看出洪武皇帝對他有多麼器重。
湯和滿臉笑容地介紹道:「這位嘛,算是老朱家的貴公子吧。"
吳楨一愣,趕忙行禮:「卑職參見小王爺。"
朱懷趕緊讓開:「我不是什么小王爺,我只是一個平民百姓而已。"
吳楨愕然地看著朱懷,又看向湯和。
一個平民百姓,老國公卻說是老朱家的貴公子,這讓自己豈不是成了對著別人的祖墳亂認親戚的人了嗎?
湯和似笑非笑地看著吳楨,把話題轉向了東南沿海的情況,問道:「最近那邊的情況怎麼樣啊?」
吳楨瞥了朱懷一眼,湯和緊鎖眉頭:「你給我說話就說話!你在忌憚誰、懷疑誰呢?連這點眼力都沒有!"
湯和的脾氣並不好,在軍中,他可是出了名的火爆性子。
最近兩年有所收斂,但看到吳楨那樣審視朱懷,他立刻火冒三丈。
吳楨被嚇得冒出一身冷汗,朱懷也有點無奈,心想老國公這反應也太大了吧,至於這樣嗎?
不過朱懷清楚,湯和這樣做是為了給自己撐腰、樹立威望,想到這裡,不禁有些感動,內心暗自高興。
被斥責一頓的吳楨並未生氣,只是嘆了口氣,說道:「唉,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剿匪,海盜四處橫行。"
「這些年海盜殺了無數人。但是只要他們的首領和核心人物還在,就算我們消滅了一批,還會再冒出一批新的來,真是殺不盡啊!他們都藏在海島上面,我們的大船根本開不上去。有時官軍剛剛出發,他們聽到一點動靜就會躲起來!"
朱懷疑惑地看著他:「海盜?」
吳楨所說的並不是倭寇,而是海盜。
朱懷皺著眉頭,聽了吳楨關於東南沿海狀況的描述,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當時明朝沿海的複雜形勢。
原先他認為東南沿海的主要威脅僅限於倭寇,從洪武年間起,為了防止倭寇侵擾,東南地區就已經實施了嚴格的海禁政策。
早期的明朝,沿海的威脅並非來自倭寇,那時的倭人只是一群拿著刀棍的小個子而已。
即使給他們一百年的時間發展到嘉靖時期,倭寇猖獗,看似他們的國力達到了鼎峰,但實際上倭寇能夠侵犯東南沿海,背後主要依賴的是明朝內部的商人引導,真正的禍患是那些與倭寇勾結的東海商人以及國人自身的貪婪。
倭寇是否強大其實毫無關係,否則等到萬曆年間,他們也不會被明朝海軍輕易擊敗。
在整個明朝歷史上,歷代帝王從未真正將倭寇視為強勁對手,原因無非是日本是個遠離東海岸線的小蠻夷國家,不值得明朝發動戰爭對付。
原本朱懷設想交趾地區的海商發展能帶動東海貿易繁榮,進而遏制倭寇在浙江東部的肆虐。
但現在看來,需要考慮的海上威脅不僅僅是倭寇,還有那些盤踞在南方沿海的漢人海盜!
朱懷默默點頭,轉向吳楨說:「再多講講倭寇的情況吧。"
吳楨有些驚訝,感受到朱懷話語中的堅定氣概,仿佛在湯老面前也不落下風。
他回憶起湯和的態度,意識到這位年輕人的地位絕不簡單,於是應聲道:「倭寇遠比那些海盜殘忍,更是讓海防軍頭疼的存在。"
「他們見人就殺,武器裝備比海盜精良,手上擁有的火槍數量更多,攻擊方式也更為有序!"
朱懷贊同地點點頭,海盜終究只是匪徒,而倭寇卻是一個國家正規軍的力量。
"我們知道他們通常會在每年三月至五月和七月至九月期間,趁著西風吹拂前來。然而倭寇在何處登岸,又在哪個島嶼補給,我們一無所知。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我們船隻太少,不管是堵截還是偵查都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