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的朱英來說,他已經站在了權力的巔峰。【Google搜索】
這是多少人羨慕不來的事情。
但是現在的朱英每日依舊是非常的忙碌。
其實他也可以擺爛的過上一生。
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
前世的一些幻想,於現在完全可以輕易的實現。
像是狄玉森這般的,不過是幾句話,就能讓其從底層的官員,直接變成正三品的重臣,手掌大權。
倘若在最初的時候,朱英就生活在皇宮之中,這當是極有可能的選擇了。
可在經歷過西域的很多事情後,尤其是當自己餓到跟野狗爭食,心性便會發生很大的改變。
他是心狠的,因為心若不狠,便就無法存活下來。
同時他也是心善的,因為心若不善,便不會有這麼多人忠心的追隨。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記憶中曾經歷史上的一幕幕,總是會在他的腦海中浮現。
如若朱英不進行改變,當今的盛世在大明的歷史上,或許就是曇花一現罷了。
亦如張居正的萬曆中興,又能維持多久呢。
尤其是來自於西方的危險。
有生之年,他可以清除女真,掃平蒙古,甚至是掌控南洋諸國。
可這會讓大明永遠的長生久治嗎。
並不能。
要知道在滿清滅亡的時候,庫房裡是堆積如山的火器。
所以,朱英要完成大明的改制,真正的實現心中的抱負。
在這一點上,在大明立國堪堪二十六載的如今,在老爺子的支持之下,是最有希望的。
高產作物確實讓大明的國力不斷的拔升。
不過有些窮苦地方,餓死百姓依然很多。
南京城現在確實繁榮,堪稱世界第一,但目前也就僅限於南京極其周邊了。
這是因為在朱英的手中,人才極為的缺乏。
而目前的情況,也僅僅只能是先把南京養起來,而後再帶動其他地方。
海貿,就是現在最快增長財富的辦法。
看似如今的錢財很多,實際上要花錢的地方更多。
南北大道的修建,這裡面包含了大量的人工,糧食,錢財。
即便是有了朱英的很多法子去讓許多地主豪紳平攤這一筆天價的費用,可對於大明來說,依舊是很大的開銷。
從南京到北平,共計有兩千多里地,修建起來,當真是非常之困難。
尤其是在修路上遇到的一些問題,也很容易耽誤工程。
不過預計在明年開春的時候,這條南北大道也快要完工了。
差不多一年的時間。
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好像前世修路都沒這般快速。
實則不然。
南北大道目前大明幾乎是以舉國之力在修建,單單是參與到其中的人員,恐怕就有上百萬之多。
和一般的修路不同。
朱英把南北大道分成了數百個段落。
每一個段落都有工部的官員負責,在完成的時間上有著嚴格的要求。
而當地的百姓,在得到一定工錢的補助下,也是被要求就必須參加。
有工錢可拿,自然百姓的積極性就要大上許多了。
況且這條南北大道並非是重新開闢,而是在原來的官道上進行一個擴建。
這些地面九成都是已經處理好的,相對來說就是直接鋪設水泥。
現在影響到工程進度的反而不是人力,而是水泥的生產有些跟不上。
這也是在此之前,朱英為什麼要把水泥配方公之於眾,讓許多商人都參與進來。
若說讓群英商會開辦數百個工廠,這當然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
不過水泥配方當然也不是白給,每一個工廠群英商會這邊都會因為提供水泥配方的關係,從未占據一定的乾股。
而在大明。
如果一個商人想要開辦工廠,是需要得到官府的批文的。
水泥配方你隨便你可以有,但官府的批文這也就代表著你必須把乾股交給群英商會。
現在的群英商會,其實已經跟皇家私人商會沒有了什麼區別。
或者說目前都算是規劃到皇宮內帑之中了。
從前世的話來說,這邊是相當於皇室的私人財產。
而現在對於很多皇室子孫的供養,正由朝廷戶部,開始逐漸的向著內帑來轉移。
像是正陽大道的兩側的商鋪,就屬於皇室的私人財產了。
每年收取的租金,都是歸納到內帑中去。
這也省去了皇帝跟戶部去爭銀子的情況。
而戶部現在的錢糧,完全可以全部用作大明之內,而不是皇帝本人挪用。
相當於是公款。
對於款項的公私分明,朱英深知這其中的利害性,雖然他現在不好跟老爺子挑明,但已經開始逐漸的去改變老爺子動用戶部錢財的習慣。
對於這一點,其實朱元璋也很是配合。
現在內帑里的錢財多到朱元璋都有一種花不完的感覺了。
不僅僅是寶鈔,資產更是數以劇增。
要知道所有群英商會相關的產業,目前所有的地契文書,都已經開始轉移到宮中。
為此還專門騰出了一個地方,用來放置這些屬於皇室的地契庫房。
窮了差不多一輩子的朱元璋,每天處理政務之餘,便就是到這庫房來散散步。
每當進去逛了一圈後,朱元璋出來的時候都是笑得合不攏嘴。
先前說是坐享天下,可當家就知柴米油鹽。
大明一直都是靠著印刷寶鈔進行過渡,收入跟支出完全不是正比。
否則也就不會傳出鳳陽花鼓那等話了。
連自家家鄉都富裕不起來,這也是朱元璋一直以來的心病。
這天晚間就膳的時候,朱元璋說道:「大孫吶,咱是鳳陽人,自小就是在鳳陽出身,如今咱是手裡頭有錢了,可那些鳳陽的鄉親們還在窮苦度日。」
「你可是看看有什麼法子,讓咱老家也跟著好過活一點,不說人人富裕,至少能吃口飽飯。」
朱元璋對於老家鳳陽還是很有感情的。
當初他手裡沒兵,便只能回老家招兵,最早的五百人,包括大明開國的二十四名將,便都是出身鳳陽。
從這方面來說,好像鳳陽出了許多的人才。
然而實際上才能和機會比起來,什麼也算不上。
這天下比鳳陽有才能的地方多了去了,只是機會到了,所以才會出現這麼多的大將名臣。
不然縱有天大的才能,也只能埋沒在每日溫飽,田間勞作之中。
連下一頓飯食都不知在哪裡的人,哪有什麼心思去管這天下大勢。
朱元璋對於老家鳳陽是有些愧疚的。
雖說鳳陽花鼓的事情讓朱元璋有些傷心,但說起來自己也確實沒讓鳳陽好起來。
本想著遷都過去,現在卻也只能是作罷。
如今日子紅火起來了,朱元璋便生出了許多想法,不過在此之前,自當是找大孫取經。
聽到這話,朱英點點頭回道:「爺爺放心,孫兒自當是曉得,鳳陽的地方不錯,不說有很大的發展,但推動一下還是沒有什麼問題。」
「這件事便就交由孫兒去辦吧。」
聽聞此言,朱元璋高興點頭。
發展一個地方,對於朱英來說當然不算什麼難題。
最為簡單的方式,便就是招商引資了。
只需要讓群英商會把開設工廠的選址定在鳳陽,然後便是實行一定的鼓勵政策,吸引其他商人前來,大量百姓的就業問題得到解決,事情就算是給辦妥了。
「咱聽說,軍事學院那邊,第一批的弟子快要結業了。」
待晚膳過後歇息之餘,朱元璋隨口問道。
對於大明軍事學院,朱元璋一直比較關心,或者說涉及到兵權的一些變化,朱元璋就從來沒說不上心的時候。
朱英回道:「再過幾天就是十月初一,便也是這些學員結業的日子。」
朱元璋想了想問道:「大孫是準備將這些學子都安排到衛所之中嗎。」
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小事,從小的方面來說,是朱英開始安插自己的門生,從大的方面來說,對於現在的衛所制度,也是一個很大的改革。
因為按照先前朱英說過的準備,就是要打造職業軍的存在。
職業軍是脫產將士,除了操練之外,不需要承擔其他任何的農作,在戰鬥力方面自然會極高,不過對於現在的衛所制度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衝擊。
目前大明百萬軍的負擔還在於衛所,並沒有落到朝廷的頭上,這裡面可是節約了不知多少的錢糧。
一旦改變衛所制度,對於朝廷來說負擔就極高了。
由不得朱元璋不重視。
朱英搖頭道;「這第一批的學子,孫兒暫且不想讓其先行進入軍中,而是導員的身份,繼續在學院任職。」
「他們是接受了最新關於軍事學問的學子,在許多方面難能可貴,是以再行培養新的學子,可有很大的助力。」
大明軍事學院的老師太少了,而綜合性才能的老師更少。
目前是教書的教書,操練的操練。
並沒有形成完全的體系性培養,而這第一批的學子,其實真算起來,也堪堪才學了大半年的時間。
若說精通,也便只是這般了,當然這其實已經比很多將領要強了。
他們離開學院的話,就很難說達到滾雪球的發展。
朱元璋提醒道:「真正的將領,是在戰場上廝殺出來的,而不是靠著讀書學出來的。」
「在這一點上,大孫當要心中清楚。」
朱英點頭回道:「爺爺教導的是,孫兒心中有一個想法,想要設立學員的基層工作閱歷。」
「便是在等到明年的新生學員結業後,便就調到大明各個衛所去進行一個實習,這並不授予正式的官職,而是以代百戶的身份,實習三年。」
「三年之後,再根據其情況進行考核,包括所在衛所的整體變化,表現。再來確定每一名學員的職位。」
這些制度上的,尤其是涉及到兵權上的變化,朱英都是要得到老爺子的認可才可以實行。
或許對於歷來朝代很多的儲君來說,這樣的感覺好像是自己的權力被限制了。
根本無法展開自己的政治主張,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太子跟皇帝面和心不和的緣故。
不管儲君的行為如何,一旦皇帝覺得不行,就可以全面推翻。
自古逼宮就位,多是如此。
不過這一點在朱英這裡並不存在,因為他相信老爺子的智慧,若是有什麼不妥之處,定然可以查漏補缺。
若是可行的,自當會推行。
在權力的分配上,朱元璋給了朱英很大的自由發展空間,而相應的朱英每一次改動,都會率先徵求朱元璋的認可後才實行。
這也讓爺孫倆的關係越發默契,即便有所爭執,也很是平和。
聽到這番話的朱元璋深思了一番後說道:「大孫的這個想法不錯,不過也當要根據一些特殊的情況去考慮。」
「百戶在大孫這邊看來或許算不得什麼,可是在衛所里,每一名百戶都是為大明立下過功勳的。」
「衛所軍戶多是家鄉人,如果貿然插入一名外來者,在京師這邊倒是沒什麼問題,可當在其他地方,便極為容易引發衝突的產生。」
說到這裡,朱元璋也忍不住嘆息一聲:「衛所中的一些情況,其實咱也是知曉的,想要徹底的改變何其困難。有些事不必招之過急,當等時機成熟方可。」
武官貪財的事情,其實朱元璋心中門清,但他不去管束自然是有其社會原因在內的。
自古以來當兵可不是什麼好生計。
哪怕是朱英在極力的推高軍士於百姓心中的地位,但就目前來說,涉及到大明全國何處疆域,效果並不算是多強。
有些方案需要因地制宜,京師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聽到這裡,朱英心中自然就有了更多的思考。
想像和現實中的差距很大,有些看似荒唐的政策無法落地,其實在設想中是沒有問題的。
只是事情的發展,並不會說完全跟著想法了,背道而馳更是常見。
這樣的情況哪怕是在後世都是無法避免,更別說如今了。
「爺爺教導的是,孫兒在這方面於有些考慮不周全。」
聽到大孫的回道,朱元璋笑呵呵的說道:「大孫也不必妄自菲薄,這方面的安排咱看來也是不錯,不過須一步步來才是。」
「衛所的情況到了如今,也當是要做一些調整了。」
誰都想有更加強力的軍隊,朱元璋自是不例外。
衛所制度的出現,對於朱元璋來說其實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現在的大明富了,自當衛所制度便就有些跟不上發展。
只是這裡面牽扯的太廣,一下子變動容易產生動盪。
尤其在改變之後,影響到了世襲的傳承,這一點就必須要慎重考慮了。
()
1秒記住網: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