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寶鈔之上,雕老朱頭像

  費震行禮畢,在朱元璋首肯後起身,身板挺得筆直,不卑不亢,器宇軒昂。

  朱元璋暗暗點頭,看向刑部尚書劉惟謙、李儼:「費震貪污一案查了兩個月,還沒有調查清楚嗎?」

  劉惟謙走出,行禮道:「陛下,費震為大戶王全家寫墓誌,王全確實送了三兩銀。只是,費震並沒有收下,而是當即命人拿著三兩銀買了八石米,發放給了漢中窮困百姓。現已查明,只是都察院認為,貪污在前,行善在後,有偽善之跡……」

  「都察院認為,都察院那麼多人,你說的是何人?」

  朱元璋冷著臉問。

  劉惟謙不敢隱瞞,低頭道:「右都御史大夫陳寧。」

  朱元璋頗是有些不滿,敲了敲桌子:「那你可問過左都御史大夫汪廣洋的意見?」

  劉惟謙渾身冒出冷汗,不知如何應對。

  朱元璋從桌案上抽出一份文書,丟了出去,文書啪地落在地上:「朕命人察訪費震之事,發現他是少有的清廉之官。任吉水知州時,寬惠得民,後來升任漢中知府,善政連連,百姓稱道。如今有人告發其受賄三兩銀,如今事實清楚,他並無受賄於己,而是施恩於百姓,何罪之有?」

  劉惟謙、李儼嚇得不輕,當即跪下。

  朱元璋起身,怒視劉惟謙、李儼:「如何判,你們應該清楚,堂堂刑部尚書,豈能受制於人而是非不明,若是如此,朕如何放心將刑律重典交付你們?」

  劉惟謙、李儼連忙告罪。

  朱元璋揮退兩人,然後看向費震,打量一番,嚴肅地說:「朕記得你,你在漢中時,略施小計便收服了上千盜賊。」

  費震看著朱元璋,嘴角一動:「盜賊本是百姓,我不過是讓他們回家罷了。」

  朱元璋爽朗一笑,對眼前之人很是滿意。

  他是有智慧,也是有能力之人。

  洪武二年時,漢中盜賊橫行,費震治理漢中,為消除盜賊之患,發出告示,要將數十萬石糧全部貸給當地百姓,並說明秋後還給官府。

  盜賊聽聞大喜,不用出手就能弄來糧食,這好事啊。至於秋後,呵,你願意找誰還就找誰還,反正我們早跑路了。

  於是一群盜賊便進入漢中,領取了糧食,順便回家看看許久不見的家人與親鄰。結果費震帶官兵冒了出來,宣布漢中結伍連坐,跑一個大家都跟著倒霉。

  沒辦法,這群領了糧食的傢伙,在費震威逼利誘之下,只好從良。千餘盜賊,連個水花都沒打,被一袋袋糧食全給收拾了。

  朱元璋命人給費震去除腳上鐐銬,然後說:「朝廷設了寶鈔提舉司,只是這提舉誰來擔任,中書報上來幾個人朕都不滿意,今日查看刑部文書想起了你。如何,可敢接這一差事?」

  費震愣了下,一時之間難以消化。

  剛剛還是罪囚,現在直接讓自己去當寶鈔提舉司的提舉?

  朱元璋說出了選擇費震的原因:「寶鈔之事,牽繫萬民,朕總需要找一個心繫百姓之人來負責。你是一個心中有百姓的好官員,也有能力處理困難。這提舉你來當,朕放心。」

  費震跪了下來:「臣費震領旨,定不辜負陛下所託!」

  朱元璋剛想說話,內侍走了過來,低聲道:「陛下,太子求見,言說泉州縣男獻策寶鈔。」

  「哦,來得倒巧,讓他進來。」

  朱元璋吩咐。

  朱標入殿,行禮後,呈上書信:「父皇,顧先生聽聞朝廷設寶鈔提舉司之後,給出了寶鈔十策,並悉心繪製了一份寶鈔簡圖,以作藍本參考之用。」

  「顧先生?」

  費震眯著眼。

  太子口中的顧先生,想來就是泉州縣男顧正臣吧。

  一個句容知縣,怎麼會參與到寶鈔提舉司之事中?

  朱元璋展開書信,看著裡面滑出的一張紅顏色的紙張,不由愣了下,拿起來仔細看,凝眸道:「你不要告訴朕,如此小的紙張,便是他設計的寶鈔?」

  朱標含笑:「父皇,正是。」

  朱元璋皺眉。

  大明的寶鈔,怎麼也得凸顯出一個大字,怎麼能如此小氣,這讓天下百姓不是看朝廷的笑話,讓藩屬國使臣知道了,還不得問一句:大明如此缺紙嗎?

  太小了,至少應該有自己一巴掌寬,兩個巴掌長,這樣才顯得氣派!

  不過仔細看,顧小子刻畫的這寶鈔,還真有些精緻,這裡是華表,代表皇宮威儀,這裡是面額,價值一貫,外邊有龍文花欄,這裡還有印鑑位置,這個空白沒有塗顏色的是什麼東西,怎麼看著是個人頭?

  該死的顧正臣,這是大明寶鈔,你怎麼弄個人頭上去,誰的腦袋敢放在這裡?

  哦,我啊。

  朱元璋連忙展開顧正臣的書信,仔仔細細看了一遍,抬頭將目光投向朱標:「他竟然想要將朕的頭像印於寶鈔之中?」

  朱標重重點頭:「兒臣想過,顧先生此策極是絕妙!」

  「絕妙在何處?」

  朱元璋嚴肅地問。

  朱標垂手,輕鬆地說:「父皇,絕妙有三。其一,父皇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有開國絕世之功。若留頭像於寶鈔之中,則萬民知悉,子孫知悉,百代江山之後世人仍可手持寶鈔,念想父皇之功業!」

  朱元璋端起茶碗,目光落在那張小巧的紙張之上。

  太子說得有道理,若是咱的頭像留在寶鈔之上,只要後世子孫不亂改,那千百年後,世人都還知道咱的模樣!

  朱標繼續說:「其二,顧先生先是提出對萬民當塑造共同身份,以大明子民為自豪。後提出在衛所之中廣行信仰之道,凝聚人心。兒臣想,若父皇頭像出現於寶鈔之上,大明子民也好,衛所軍士也好,不都有了一個共同的信仰,那就是父皇!」

  朱元璋眉頭微抬。

  自己是百姓和軍士的信仰?

  難道說,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為像釋迦牟尼那般人物,天下人瞻仰供奉?

  信仰這個東西,是需要找到具體的人才能支撐起來,若是只提一個空洞、寬泛、遙遠的生活狀態,那百姓很可能因為看不到,想不到,夠不著而失去這一份信仰。

  若信仰的是某一個人,比如佛祖,比如一些伊斯蘭教教徒信奉的安拉,那這信仰則會具體化,有寄託,不會隨著時間延長而失去,反而會越發虔誠、歸順。

  「其三呢?」

  朱元璋有些心動。

  朱標笑道:「寶鈔通行天下,百姓手握寶鈔,便明白是父皇在保證他們手中的寶鈔可以換來與銀銅一樣多的糧食,一樣多的貨物。這樣一來,朝廷需要控制寶鈔,不會無度濫發,導致寶鈔貶值,百姓則需要愛護好寶鈔,不得故意折損,導致寶鈔短時間內成昏鈔。」

  朱元璋伸手,將那張小巧的寶鈔拿在手中,瞥了一眼費震,讓內侍將這張寶鈔遞過去,然後問:「說說吧。」

  費震仔細看了看,見寶鈔設計精巧,而預留出的頭像區域,則試圖將朱元璋的頭像融入其中,這在任何朝代都是不曾有過的事。

  宋元時期,找不到先例。

  太子的話雖然有些超出了自己的理解,什麼共同身份,什麼信仰,自己並不清楚,但太子所言的好處,還是聽明白了的。

  費震將寶鈔恭謹地還給內侍,然後對朱元璋道:「陛下,若泉州縣男可以解決在如此小的銅板之上雕刻頭像的難題,臣以為頭像之舉完全可行,利處頗多。」

  朱元璋沒有說話,再次拿起顧正臣的書信,反覆看了兩遍,沉聲道:「鄭泊,差人去句容,讓顧正臣速來金陵一趟。」

  門口的鄭泊應聲而出。

  朱標眼神一亮,這個時候讓顧正臣回金陵一次,倒也是合適的機會。

  畢竟宋濂與弘文館、國子學需要編纂拼音版本的《辭海》,顧正臣此時來正合時宜。再說了這寶鈔是他刻畫的,給寶鈔提舉司省了許多事,但也提出了一個難題,那就是如何在如此小的地方刻出人頭像,他點子多,想來應該可以解決。

  朱元璋起身,將顧正臣的書信遞給費震:「你回去之後,仔細研讀顧小子所言,思慮其中是否有所不妥,改日朕會問對。」

  費震收下,謝恩退出大殿。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標,朝著殿外走去:「顧小子這次參與到寶鈔提舉司之事中來,多少有些出乎朕的意料。」

  朱標跟在朱元璋身旁,道:「父皇,兒臣將朝廷中諸多事告知顧先生,他對其他事緘口不言,從不僭越。這寶鈔提舉司之事不過是隨口一提,他不僅問了,還提出了策對,甚至弄出了這別致的寶鈔,兒臣也有些疑惑。」

  朱元璋不明白,一向對金陵事漠不關心,只顧著句容事的顧正臣,怎麼突然對寶鈔提舉司、對大明寶鈔如此用心?

  思慮無言。

  良久之後,朱元璋才搖了搖頭,感嘆道:「興許,他是擔心大明重蹈元廷寶鈔之覆轍。看得出來,他提出的對策,很多是襲元廷寶鈔之利,剔元廷寶鈔之害。趁著地方縣衙這段時間無事,讓他來金陵待幾日吧,寶鈔提舉司還缺一個副提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