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宋師:宋濂

  黃昏,華燈初上。

  東宮中庭,宦官張羅著酒菜,侍女端來瓜果,東宮帶刀舍人南世卿檢查著軍士哨崗,一雙眼銳利地看著進來的太子賓客、太子諭德等人,直至看到一個年輕人將手伸到桌上,狠狠地掰下一個甘蕉,不由地瞪大眼。

  顧正臣走至暗處,撥開香蕉皮,一口咬了下去,很是享受。大冬日裡,能吃幾口新鮮水果太不容易了,何況這裡的香蕉很可能是藩屬國進貢過來的。

  「太子到。」

  宦官尖著嗓音喊道。

  太子賓客、諭德等人紛紛起身,站成兩排,顧正臣狼吞虎咽,將香蕉皮丟到灌木叢里,緊走兩步,至隊伍後面跟著行禮。

  「起身。」

  朱標笑意滿滿。

  顧正臣起身看去,只見朱標右側還有一人並肩而行,那是一位花甲老者,臉頰消瘦,額頭之上三道明顯的皺紋,如同被風化過的岩石。

  但是其內斂的深邃,儒雅的氣質令人感覺到不同尋常,一雙老眼裡,沒有昏聵與渾濁,倒透著慈善與智慧。

  當顧正臣看到朱標的手始終握著老者的手時,終於猜出了此人身份。

  李希顏、梁貞等人紛紛上前,齊刷刷行禮,口呼:「宋師。」

  宋濂呵呵笑著,微微欠了欠身,算是還禮,目光掃過人群,看到了隊伍後面探出頭的年輕人,陌生得很,轉而看向朱標,抬手指去:「殿下,那位就是論說吃飯乃治國之道的顧正臣顧先生吧?」

  朱標看去,果是顧正臣,笑著招手:「顧先生緣何躲在後面,快來見過宋師。宋師,他就是孤屢次提及的中秋輪治國之道的顧先生。」

  顧正臣上前,看著宋濂,深深作揖。

  態度恭敬,沒有半點怠慢。

  不為別的,僅僅就「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十六個字,也足以讓顧正臣在面對宋濂時給予萬分敬重!

  這十六個字,是大明討伐北元吶喊的最強音,是朱元璋北伐元廷號召萬民支持的關鍵口號,是漢民族、華夏群體覺醒、重新站起來的吼聲!

  而這十六個字,正是宋濂所寫!

  這個儒生,用自己的智慧、才情,洞察了時代,了解了民情,把握了朱元璋的心思,喊出了憋屈,喊出了志向!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這響亮動聽的口號,拉開的是一場民族革命,民族戰爭,是為了恢復民族獨立而戰鬥!

  宋濂與朱元璋摒棄了紅巾軍最初時提出的「恢復趙宋」口號,選擇了應容易贏得全民用戶、支持的口號!

  可以說,宋濂的一篇北伐檄文,其功業不亞於千軍萬馬的衝鋒,其所瓦解的敵人鬥志、爭取的民心民意,是很難估量的!

  可偏偏這種人才,在老朱那裡始終沒有得到真正重用過,很多時候老朱始終將宋濂作為教書先生,不是教自己讀書,就是教兒子讀書,像是朝政之事,宋濂基本沒有參與的機會。

  縱是如此,宋濂依舊值得敬佩,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儒士。

  宋濂伸出雙手,扶著顧正臣的雙臂攙起,笑呵呵地打量著:「好一年青年才俊,今晚東宮論興學之道,你可要多講一些耳目一新之言。」

  「興學之道?」

  顧正臣有些意外。

  「你竟不知?」

  宋濂疑惑,看向朱標。

  顧正臣也將目光投向朱標,頗有些無奈地說:「你就不能為了吃飯請我來一趟東宮……」

  宋濂聽聞,哈哈大笑起來。

  朱標爽快答應:「成,改日孤專程請你來東宮用膳。」

  李希顏、梁貞等太子賓客、諭德一干人聽聞顧正臣與朱標的對話,一個個羨慕不已。人家不在東宮,混得都比自己強啊,在東宮這麼久,誰被太子專程留下來,只為了吃飯的?

  沒有,一個都沒有!

  宋濂也看了出來,顧正臣與朱標的關係很是親密,這種親密,宋濂只在朱標與幾個兄弟之間看到過。

  令人詫異的是,顧正臣不姓朱,也不是朱元璋的義子,竟然能和朱標關係達到這種地步!宋濂想不明白,但從太子經常與顧正臣有書信往來這件事上來看,兩人關係絕非尋常人可比。

  朱標邀請宋濂落座左手邊,剛想邀請顧正臣坐在右手邊,可看到顧正臣連連搖頭使眼色,也就沒勉強,邀請李希顏落座,將顧正臣安排在了宋濂一旁。

  一番人落座之後,朱標將手放在眼前的小火爐上烘烤著,沉聲道:「前些日子山西汾州知府請奏恢復秋稅的奏摺諸位都看過,父皇在貶斥之外,無日不心憂地方官場。古人云,學而優則仕。學之道,漫漫而行,如何育養人才,他日為官上任,可治地方,不擾百姓,紓困民難,可讓百姓吃得起飯,穿得起暖衣。」

  「故此,今日於東宮之內,設宴招集諸位探討興學之道,也好為朝廷輸給人才。今夜暢所欲言,來人,滿酒。」

  朱標的話說完,場面頓時冷了下來。

  並非大家不給朱大郎面子,而是因為大家都在等宋濂先說話。官場之上,大佬還沒發話,你就搶著發言,高調過頭,很容易遭遇打壓。

  顧正臣明白這個道理,索性直接埋頭吃香蕉。

  可誰成想,宋濂這個老頭子不講理,直接點了頭:「顧先生,你在句容為官區區四個多月,民間便已有『顧青天』之名,可見你有大才。聽聞句容正在改造縣學宮,準備招募大批學子,是否為真?」

  顧正臣吞下一口香蕉,正色道:「勞宋師動問,句容確實有振興句容教育的打算。」

  梁貞噗嗤一笑:「振興句容教育,呵呵,不知顧先生打算招募幾人作學子,才算是振興了句容教育?」

  顧正臣瞥向陰陽怪氣的梁貞,淡淡地說道:「我渴望的教育振興,是用三年時間,讓句容百姓至少三成丁口識字。十四歲以下適齡孩童,絕大部分可入學堂讀書識字。」

  梁貞連連搖頭:「這位顧先生太想當然了,這是不可能實現之事。適齡孩童入學堂,或還可行,但讓句容百姓丁口識字,呵呵,不可能。」

  李希顏有些看不慣梁貞的態度,但梁貞說得沒錯,教育事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事,孩子入學堂讀書,作為知縣的顧正臣是可以做到,但想讓句容三成丁口識字,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丁口,成年男人,他們是家裡的頂樑柱,誰有時間識字去?

  退一步說,有時間就能識字了?

  呵,百姓愚鈍,你就是教一千遍,他也寫不會自己的名字,別說三成,就是一成,顧正臣也未必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