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幣制2

  銀行便以現在新幣數量不足,臨時用這些紙鈔替代,一個月之後如果他們沒有把這些紙鈔花出去的話,就可以拿來兌換,只是一個過渡措施,各地官府出面擔保,並且派人維持秩序。

  人們將信將疑之下,雖然很不放心,但是想到這紙鈔也是當今聖上承諾過有效的東西,現如今於孝天在民間聲望很高,可以說是為普通百姓做了大量實事,頗受底層百姓擁戴的,而且第一批領到紙鈔的也是當兵的和那些地方官吏們,他們拿著紙鈔在市面上購物,市面上商家奉命不敢不收。

  所以人們也就捏著鼻子先兌換一點試試再說,抱著試一試的心理,開始兌換了一些紙鈔,然後有些人趕緊拿去花掉這些紙鈔,試試看能不能買來東西,商家不敢不收,收了之後,也趕緊在規定時間跑去銀行兌換成新幣。

  這個試驗的過程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於孝天甚至為了推行紙鈔,把舊幣兌換的時間延長了半年,讓百姓們有更充足的時間來驗證這些紙鈔的貨幣價值。

  另外於孝天下旨,各地官府在收取稅負的時候,以後全部收取這種紙鈔,暫時不收取那些金屬新幣,以此來強力發行這些紙-幣,建立起紙-幣的貨幣信用。

  老百姓試驗來試驗去,發現這些紙鈔似乎沒他們想的那麼不堪,拿到市面上去可以跟那些金屬幣一樣,買來東西,而且不會因此降低幣值,官府也公開收稅的時候,收取紙鈔,完全可以抵用新幣。

  特別是商家們,更是小心,他們多次試驗,發現收取的紙鈔確實可以拿到銀行兌換出新幣,漸漸的也就放心了下來,當然推行新幣的時候,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有藏錢的習慣,拿到新幣之後,並不急於使用,而是儲藏了起來,使得大量新發行的新幣,很快就沉澱在了民間,無法進入流通領域。

  這就造成了新幣在市面上流通量不足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於孝天也想了很多辦法,但是堅持一條,那就是確保這些幣值不會出現問題,國有銀行必須要有足額的銀子儲備,而不能擅自超發貨幣,保持貨幣的穩定性,特別是發行的紙-幣的穩定性。

  人們習慣性的把新幣留在手裡面儲存起來,把紙-幣儘快的花出去,這麼一來就加速的紙-幣的流通性和流通量,時間一長,紙-幣的幣值始終被強有力的支撐著,漸漸的紙-幣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信任,於孝天相信時間一長,只要保持住紙-幣的幣值,遲早老百姓會漸漸的習慣於使用紙-幣,而不再使用那些金屬幣。

  金屬貨幣雖然保值更好,但是畢竟沉重,不容易攜帶,隨著商業流通越來越快越來越大,南來北往的商旅攜帶紙-幣要比攜帶金屬貨幣方便得多,各地兌換業務也都全部統一,逐漸的紙-幣肯定可以成為市面上流通貨幣的主力,遲早會把金屬貨幣擠成輔幣,只是這需要一個過程罷了。

  另外於孝天還下旨,禁絕任何私人錢莊或者錢號錢鋪私下兌換新幣,規範他們的業務行為,並且要求他們在大中國有銀行之中,繳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方能繼續營業,省的他們發生擠兌事件之後垮台,造成民間的混亂。

  總之新貨幣政策的推行,也完善了大中的貨幣制度,雖然現在推行起來還有困難,但是新貨幣政策還是得以推行了下去,這對於以後工商業發展都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那些工部戶部之下花錢的地方,全部都開始使用紙-幣,來取代金屬貨幣,還有那些國有工商業以及於孝天原來私有的皇家企業,現如今也最先接受紙-幣的交易。

  最最關鍵的還是紙-幣推行之後,官方對於紙-幣的態度,以前大明發行的寶鈔,因為貶值劇烈,到了老百姓手中之後,卻無法使用寶鈔繳納稅負,連官府都不肯收的寶鈔,肯定就立即失去了信用,故此大明時期發行的寶鈔,很快便變成了廢紙。

  但是大中朝在發行紙-幣之後,卻始終堅持穩定紙-幣幣值,官府也擺明態度,但凡繳納稅負的時候,以收取紙-幣為主,這使得老百姓才會徹底放心下來,既然這些紙鈔官府認,那麼久沒有問題,大不了花不出去的時候,給官府交稅用就是了,所以對於紙鈔的信譽問題,也就不再那麼擔心了。

  如此一來,紙-幣的推廣也就漸漸的推行了下去,開始初步建立起了紙-幣的貨幣信用,使得越來越多的百姓願意使用或者接受這些紙-幣。

  可以說在大中朝建立之後,於孝天忙的是不亦樂乎,不停的廢止前朝留下的各種弊政,推出各種新政,使得大中朝的發展開始迅速的進入到了一個快車道之中,坐火箭一般的開始發展。

  隨著吏治的清明,使得原來官場浪費和貪墨情況受到了極大的遏制,也為大中朝的財政支出,節省了大量的資金,於孝天在推行各種新政的同時,也開始將余錢大量的投入到了各地的基礎建設之中。

  其中興修水利工程,在崇禎在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各處經常泛濫的河道,在這些年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了修繕,而且由地方官府牽頭,在農田之中,也大力修建各種水利設施,北方農田之中,則大量的打井。

  為此於孝天還著令工部,利用現有的技術水平,親自設計了一種新式的打井的畜力打井機械,用來取代以前完全靠人力開挖打井的方式。

  古代打一口井出來,是相當費力而且相當危險的事情,基本上全靠人力朝地底下挖,直到挖出水為止,期間經常塌方,把挖井的人給活埋在下面,打井是個絕對冒險的行業,搞不好就死人,而且耗費很大。

  但是新式的畜力打井機械,卻可以讓打井這種事情變得簡單一些安全許多,這為北方農業抗旱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使得北方農業發展的時候,抗旱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當然這都是一些瑣碎的事情,像這樣的小事,於孝天也都在始終關注著,不斷的在推行新的政策。

  而且為了以後大力發展工商業,在基礎設施方面,他立國登基之後,開始大力興修道路,以前大明年間的官道,因為年久失修,缺乏維護,加之修路技術的限制,使得各地官道的情況非常非常惡劣。

  許多官道長年累月的行車,加之缺乏維護保養,簡直就成了一條條深溝,不下雨的話上面是厚厚的浮土,下雨的話就成了一條條水溝,根本無法行人或者行車。

  於是於孝天在朝中開玩笑照搬了後世的一個口號,那就是要想富先修路,把道路先修好,那麼各地就能更快的富裕起來。

  至於修路的資金,他下旨讓戶部想辦法撥發,先從北方開始,採用他在台灣島上的那些修路的方式,先期資金不夠,就挑選主要的官道進行修築,然後隨著以後財政狀況越來越好之後,再開始修築更多的官道。

  至於修路的人力,則在各地就地徵發,但是工程只能選在農閒時候開工,在農忙時候必須停工,只允許在五十里之內徵發民夫進行修路,不得長期占用民夫在工地勞作,另外也不許各地官府,讓民夫自備口糧,就算是不給民夫發放工錢,起碼也要供應他們在工地做工時候的糧食供應,讓他們吃飽幹活。

  雖然這麼做老百姓賺不到錢,但是作為商業意識很差的普通百姓們,在農閒的時候,閒著也是閒著,雖然閒著的時候,吃得少吃的不好,一天兩頓總是免不了的,就算是只喝粥,也是要吃自家的糧食的。

  現在官府徵發他們在農閒之時去修路,雖然他們要付出勞動,但是這段農閒的時間裡,他們卻可以在築路工地上,免費吃飯,不用吃自家的糧食,這就為他們自家節省了一些糧食,這比起前朝時候,官府動輒徵發勞役,還要他們自己出糧,已經讓他們感到待遇相當不錯了,就算是付出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僅僅是一天可以在工地上吃兩頓飽飯,也已經讓他們很是滿足了。

  而且在公敵幹活,吃的是實實在在的乾飯,基本上可以管飽,比起在家喝稀粥要強的太多了,所以老百姓單單只奔著這口飽飯,也願意去工地上幹活。

  所以其實這個時代,修築道路和河道,真正投入的資金並不是非常大,地方官府主要付出的只是一些糧食和一些工具,修築道路的用料也是就地取材想辦法解決,成本並不是很高。

  甚至各地還出現了一些原本讓每家每戶只出一個勞力,到築路工地上做工,但是一些窮人家為了省下自家的口糧,居然把家裡面用不上的勞力都趕到了工地上去幹活,只為了工地上免費提供的兩頓飯,可以吃飽,還能省下他們自家的口糧,可見得老百姓在這個時代,日子過的還是相當的飢苦的。

  就在於孝天登基稱帝的第三年開始,也就是承天三年的時候,隨著大中朝內地各地局勢基本上完全平靖下來之後,於孝天下旨開始擴編海軍,讓這些年來始終都處於絕對配角的海軍終於迎來了他們的春天,開始進入到了一個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之中。

  從崇禎十二年底於孝天下令開海禁之後,中國沿海的海上貿易活動就開始發生了井噴式的發展。

  大量的商賈開始把資金投入到了通海貿易之中,有人開設工坊生產各種可供出口貿易的商品,也有人把資金投入到了建造海船招募水手出海貿易的投機之中。

  這也就帶動了整個中國沿海一帶的造船業的爆發式增長,原來已經因為大明二百多年禁海政策,導致的中國造船業嚴重停滯甚至倒退的情況,短短几年間就得到了扭轉。

  於孝天下旨開海禁,同時也取消了原來對所造船隻大小的限制,只要你有錢,船寮也有這技術,想造多大就造多大,但是前提是要結實,能承受住海上的狂風巨浪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