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拉一家打一家

  對於鳥銃這種東西,放在明末時期倒不是什麼高科技的東西,許多大明的匠戶曾經學過如何打造鳥銃,而且實際威力也不能算太小。

  一桿高質量的鳥銃,其實射程精度和威力三個方面,都不算差,在一個好射手的手中,也可以發揮出相當不錯的威力。

  但是以前大明的官員貪鄙不堪,主管打造兵器的太監還有官吏總是剋扣鐵料,中飽私囊,使得工匠們不得不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打造一些不合格的鳥銃交付給明軍濫竽充數。

  這麼一來導致了明軍之中所用的很多鳥銃質量很差,經常出現炸膛的事故,也導致了鳥銃始終沒有正式成為明軍的主戰裝備,並且留下了惡名,很少有人願意使用鳥銃作為武器。

  但是這些工匠被建奴俘獲之後,被甄選了出來,全部集中到了盛京城外的工坊之中,本身瀋陽一帶就盛產煤鐵,這裡就建起了很多工坊,集中了大批鐵匠為建奴軍打造各種武器鎧甲,形成了很大的生產規模。

  建奴常年征戰,對於器甲的需求量也很大,並且管理嚴格,所造器甲質量,遠超過大明官軍以前所用的器甲質量,他們制定了極為嚴苛的管理制度,監督工匠們打造各種器甲,一旦有工匠偷工減料,打造出不合格的器甲,便會招致嚴酷的懲罰。

  所以當皇太極下旨不惜代價儘可能多的打造鳥銃的時候,他們是不存在像大明以前那樣,偷工減料濫竽充數的情況的。

  所以建奴在試製成功鳥銃之後,他們所產的鳥銃質量要遠超過明軍以前使用的鳥銃質量,射程威力也都有所提高,最遠可及七十步之外還有一定殺傷力,但是也僅限於此了,畢竟他們不會弄出米涅步槍的膛線,更不懂得米涅彈的原理,所以能做到這一步,也算是逆天之舉了。

  皇太極一邊關注著關內大明的局勢,查知於孝天暫時沒有對遼東他們後金用兵的計劃,只是保留了關寧軍暫時留駐關錦一帶監視他們,正在集中全力在大明清洗官場,更換官員,掌控大明各地的局勢,同時在集中力量鎮撫關內中原流民軍,短時間之內沒有對關外用兵的跡象。

  皇太極知道這是留給他最後的機會了,於是他傾盡國力,日夜不停的令工匠打造各種火炮火-槍,試圖在未來於孝天對遼東後金用兵之際,可以用這些新式的火器與之抗衡。

  什麼滿清以騎射立國,到了這個時候都早就被皇太極拋至了九霄雲外,通過連連在於家軍火器面前吃癟的教訓,使他們認識到了火器在戰場上的威力,也知道了以後離開火器,再勇猛的武士也只有被屠宰的份。

  他們放下了以前對於騎射的那種依賴和驕傲,拼了老命勒緊褲腰帶開始拼命的準備,這兩年下來,著實打造出了不少紅夷大炮和鳥銃等物。

  但是關外的後金日子卻一天比一天難過,因為隨著於孝天當政之後,於孝天對於關內朝關外輸出物資,實行了極為嚴苛的管控,抓殺了大批以前勾結建奴,將關內糧食等物資偷運出關,出售給建奴的奸商以及和姦商勾結的官吏,使得許多奸商世家遭到了滅頂之災。

  如此一來便從源頭上卡住了糧食輸出關外的根源,進而逐步控制住了陸上通往關外的道路,另外海軍方面也完全封鎖了遼東一帶沿海,也同樣阻斷了海路,基本上阻斷了建奴從關內獲取糧食的所有渠道。

  重壓之下,也就徹底的壓制住了關內奸商冒險朝關外輸送物資的勢頭,等於一下掐住了建奴的脖子。

  遼東一帶因為小冰川時期的氣候影響,導致關外酷寒,一年到頭無霜期極短,也嚴重影響到了關外糧食的生產以及農耕經濟的發展。

  這麼一來也導致了建奴常年所產糧食不足以滿足他們的需要,這也是建奴這麼多年來始終堅持冒險入關大掠的原因,他們一是可以通過擄掠獲取糧食或者資財,然後把這些資財轉而用於從關內奸商手中購取糧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甚至於他們對於輸入商品的品種也做了相應很嚴格的規定,屬於享受的奢侈品一概不要,只購取他們日常必需的生活物資。

  現如今於孝天實行嚴苛的管控制度,就斷絕了他們繼續從關內獲取糧食等生活必需品的途徑,本身他們產糧不足,也導致了這兩三年來關外迅速的出現了糧食嚴重短缺的情況。

  雖然皇太極傾盡全力下旨勒令各部想盡辦法開荒種糧,但是無霜期太短限制了他們糧食產量,始終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糧食的問題。

  這也是當年努爾哈赤大舉在關外屠殺漢人的原因,正是因為關外糧食不足,為了生存,野豬皮才想出了這等缺德的辦法,通過屠殺關外漢民來減丁減口,節省糧食,就連最早投靠建奴的大漢奸也險一些被宰掉,可見關外糧食的緊張程度。

  連續三年下來,關外出現了嚴重的糧荒,甚至於出現了大批奴隸餓死的情況,就算是建奴自己的兵將,也常年處於半飢餓的狀態,再也不復當年的那種驍勇。

  另外於孝天還使出了一招狠得,那就是想盡辦法挑撥蒙古諸部和建奴的關係,在關內於家軍大敗建奴大軍之後,蒙古諸部也遭到了嚴重的損失。

  另外蒙古諸部也意識到了建奴恐怕要麻煩,繼續跟著建奴跑恐怕會落得一個很悲慘的下場,所以崇禎十二年下半年之後,蒙古八旗就已經不怎麼再聽建奴的使喚了。

  而皇太極也察覺到了蒙古八旗的不安分,決定先下手為強,派兵去經常性的襲擊屠殺蒙古諸部,用這種辦法來消除蒙古諸部對於他們的威脅。

  這也招致了蒙古諸部最終各個都跟建奴徹底反目,將建奴重新視作了寇讎,為了他們自己部落的生存開始和建奴不斷的發生衝突和抵抗。

  於孝天又下旨讓宣大一帶的官府,刻意的給蒙古諸部拋出了一些誘餌。

  眾所周知蒙古諸部在元朝覆滅之後,被重新趕回草原之中以後,經濟和技術都嚴重倒退,特別是許多生活必須品,都嚴重依賴關內提供。

  大明曆代都通過互市來限制蒙古諸部的發展,通過互市盤剝蒙古諸部,後來因為建奴的原因,還下旨關停了互市,導致了蒙古諸部最終大部分倒向了建奴,跟著建奴混,通過從大明搶掠的手段,來獲取各種生活必需品。

  別的東西不說,其中兩樣東西蒙古人始終離不開大明的供給,那就是茶鹽兩樣物資,蒙古不產鹽,而且不臨海,所有食鹽全部都靠關內供給,沒有鹽吃,人就沒力氣,連他們的牛馬也需要鹽分的補充,所以他們對於食鹽的需求,也造成了他們對關內的依賴性極高。

  另外就是茶葉,因為食物結構的原因,蒙古諸部的人多以肉食為主,因為他們是遊牧民族,本身不進行耕種,自然也沒有蔬菜和糧食吃,只能吃放牧的牛羊等肉食品,這就產生了他們對茶葉的嚴重依賴,離開茶葉他們同樣也沒法活。

  在大明關停互市之後,蒙古諸部就對建奴產生了嚴重的依賴,通過建奴獲取茶鹽等物,另外他們也不會煉鐵,鐵器都需要從關內或者建奴那裡獲得。

  雖然建奴本身也不產鹽和茶葉,但是他們卻一直可以通過關內的奸商獲取到這些商品,而且他們本身產鐵,蒙古諸部獲取這些物資的時候,就少不了被建奴盤剝一道,建奴充當二道販子,從蒙古諸部手中獲取戰馬,大大的賺上一筆。

  但是隨著局勢的變化,於孝天掐斷了對關外物資的走私活動,也斷掉了建奴獲取茶鹽的渠道,建奴自己都不夠用的,當然不可能再給蒙古諸部充當二道販子了。

  另外建奴方面意識到蒙古諸部將會不聽他們的使喚,將其當賊防範著,自然也不會給他們提供鐵器,這麼一來蒙古諸部可就慘大發了。

  一年下來,茶鹽盡斷,鐵器也得不到補充,沒有鐵就沒有法打造武器,以至於僅僅一年下來,蒙古諸部就回到了原始人狀態,武器得不到補充,就連弓箭的箭簇,都沒有鐵料打造,只能重新使用一些動物的骨頭來充當箭簇,至於刀槍等武器就更不用說了,根本得不到任何補充。

  蒙古諸部還想著用老辦法入關大掠,但是隨著於孝天控制了朝局之後,不斷用於家軍替換邊軍,鎮守各地邊關,蒙古人再難像以前那樣入關搶掠,每每冒險干一票,結果都是被打的頭破血流,死傷慘重,賺的沒有賠得多,使得他們開始嚴重失血。

  這時候大明拋出了一個誘餌,那就是散布消息,告訴那些蒙古諸部,想要獲取茶鹽也可以,但是必須要讓他們脫離建奴的控制,今後不得再給建奴充當狗腿子。

  如果他們放棄和建奴合作,繼續給建奴助紂為虐,那麼就可以在宣大一帶,重開互市,跟他們交易茶鹽等物,使得他們可以生存下去。

  蒙古諸部到了這個時候,已經被逼到了死角,繼續跟建奴混,建奴也不信任他們,經常襲擊他們屠殺他們,他們得不到一點好處,和大明作對已經成了死路一條,所以他們唯有選擇屈服。

  一些蒙古部落開始對大明表示臣服,表態只要大明給他們提供茶鹽互市,那麼他們就願意臣服大明,不再為建奴效命。

  於是於孝天便開一面,同意一些蒙古部落用他們的牛羊、戰馬到宣大指定的關隘,和大明進行互市,用茶鹽換取他們的戰馬和牛羊以及皮張等物,蒙古人一嘗到甜頭,便發現大明是講信譽的。

  而且於孝天還下旨釋放了一批以前在關內戰場上俘獲並且收降的蒙古人,把他們送出關外,回到他們的部落之中,為大明充當奸細,監視各部的活動,省的這幫蒙古人又用通過互市所得的茶鹽,跑去和建奴交易。

  這些被俘的蒙古兵將,在關內見識了於家軍的厲害,算是被徹底的打服了,被釋放之後,不敢再有二心,變成了大明忠實的僕人,開始為大明在各部充當眼線和姦細,不斷的散播於家軍的厲害,威嚇那些部落的族人,使之不敢產生繼續和大明對抗的念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