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著滿是期待眼神的年輕人,李承影微微一笑,眼神中流露出幾分讚許:
「瓦剌人雖然暫時撤退了,但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對於那片遼闊草原上的威脅,更是需要加倍警惕。」
他說著,目光掃過帳內每個人的臉龐,「邊境安寧,關乎國家根本。
而今敵患未除,我們必須時刻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聽到老師的話語,所有人都認真地點了點頭。
「先生教訓得極對!」
大家異口同聲地應道,其中天順帝尤為用力,要將這份決心深深刻入心底。
就在此時,尚書鄺野開口說道:
「李先生,其實我等早就知道瓦剌是一個極大的隱患。
但是他們常年生活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之中,地形複雜多變,加之遊牧民族行動靈活迅速……想要準確找到他們的位置就已經非常困難,更何況徹底消滅他們呢?」
鄺大人的話雖然沒有直言不諱,但意思已經非常明顯:
即使是先祖太宗皇帝也沒有完全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又怎能奢望短時間內取得突破?
聽完對方略帶無奈的回答後,李承影並未立刻反駁,而是緩緩地問出了三個連環般的問題:
「不知道尚書閣下有沒有算過?從東北至西北,與韃靼及瓦剌相接的邊界總長度是多少里?若要確保每一段邊疆都能得到有效防禦,又需多少精銳將士長期駐守於艱苦寒冷之地?再者說,為了支持這一切,國家每年需耗費多麼龐大的軍費開支?」
這番話不僅讓鄺野一時語塞,也令在場所有人心中泛起漣漪——的確,長久以來大家都在關注如何擊敗敵人,卻鮮少有人計算過這場戰爭背後的沉重負擔。
通過這三個關鍵性數字背後隱藏的巨大壓力,李承影巧妙地引導眾人重新思考對待邊疆問題的新策略。
「我來告訴你,大明九邊的常駐軍有近六十萬,雖說屯田能解決一部分軍費,但器械呢!那些鋒利無比、堅不可摧的兵器和弓箭需要不斷地補充和修理。
衣甲呢!每一位將士的鎧甲都要堅固如山,確保他們在戰場上毫髮無傷。
戰馬呢!每一匹健壯的戰馬都需要精心的餵養和訓練。
衛所的維修呢!那些歷經風雨的軍事堡壘也需要定期修繕和加固。
還有戰死將士的撫恤呢!那些英勇犧牲的英魂理應得到最好的關懷和待遇。
每年僅僅這些開支就需要三百多萬兩銀子,這還是一個相對保守的估計。
當初陛下執意出征,難道僅僅是為了炫耀自己的軍功嗎?!
他作為一位皇帝,何需在乎區區軍功?沒有軍功,難道你們還敢造反不成?」
話音剛落,帳內文武大臣齊刷刷地跪倒在地,齊聲請罪道:
「臣等不敢!」
鄺野在心裡暗自咒罵,自己不過是說了幾句實在話,只想藉此番戰敗之機徹底斷絕皇上親自率兵出征的念頭,未曾想,李承影竟一句話就把他頂了回來。
這讓他頗感意外,也頗為不滿。
天順帝心中真是高興至極,仿佛撿到了一塊無價之寶。
他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那是一種久旱逢甘霖般的滿足和暢快。
李承影簡簡單單幾句話,雖然不長,卻如同鋒利的長劍一般犀利,將那些平日裡自視甚高的文臣們批評得啞口無言。
他們的面龐從原本的自信從容瞬間變得煞白,仿佛被人狠狠地扇了一記耳光,那種震撼和挫敗的感覺,讓天順帝感到前所未有的痛快。
「當然!你們怎麼可能有這種心思?」
天順帝的話語中帶著冷笑,他那雙眸子如鷹隼般銳利,仿佛能洞察人心中的每一個角落,「你們只怕是害怕皇帝權力過大吧,怕皇帝真正了解邊境的真實情況。
這樣一來,你們就不能再粉飾太平,不能繼續用那張巧舌如簧的嘴去污衊那些忠心報國、守衛邊疆的將領們了。」
這番話宛如晴天霹靂一般擊打在張輔等人的心頭,震得他們全身一顫。
張輔聽著李承影的話,眼眶不禁濕潤起來。
自從太宗去世後,昔日威風凜凜的武將們便仿佛被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朝堂上的話語權早已被那些滿腹經綸的文官所壟斷,而武將們則成了被忽視的存在。
他們變著法兒地打壓、排擠曾經的英雄豪傑,手段之卑鄙令人心寒。
作為大明朝少數倖存下來的靖難之臣,年近七十的張輔又怎會情願再度披掛出征塞外?但他別無選擇,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是一個身負重任的老臣子呢?即使心中千般不願萬般無奈,他也只能硬撐著那早已疲憊不堪的身軀,肩負起這份沉重的責任。
每當夜深人靜時,望著那輪皎潔的明月,他心中的那份無奈與辛酸才會慢慢湧上心頭,化作兩行清淚,默默地滑落。
還不是借著這個機會向皇上展示他們武將的勇猛與忠誠,還不是希望能夠挽回日漸衰敗的武將集團的聲譽。
在這個朝堂上,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地位而鬥爭,沒有人真正關心國家和百姓的命運。
李承影的話如同一把鋒利的刀子,直插在了所有文官的心臟。
「李先生!」
鄺野這下徹底不幹了,臉漲得通紅,眼中閃爍著怒火。
李承影這樣赤裸裸的指責無疑是在把污名直接扣到了所有的文官頭上,這不僅傷害了他的尊嚴,更是對他作為兵部尚書的地位提出了挑戰。
無論如何,他都必須做出反擊。
「你怎麼能這麼說?!我們明明是為大明江山盡忠效力的人,你卻如此中傷誣衊?」
閉嘴!我真的冤枉你們了嗎?!明明知道王振那個宦官狗皮膏藥不懂軍事、不懂國政,竟然沒有任何人出來阻止他的狂妄行為。
他濫用皇上的權威下達那些荒謬絕倫的命令時,你們非但沒有站出來糾正,反而是抱著看笑話的心態在旁觀。
更甚者,在心中或許還暗自高興,以為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打壓一下囂張跋扈的武官們,以此提高自己這一派系的話語權吧!
難道說從頭到尾你們就沒有哪怕一丁點兒考慮到那些前線將士們的生命安全嗎?完全沒有顧忌一旦戰事失利對於整個國家穩定局勢會造成怎樣的破壞力。
也許有人會辯解,並非完全出自於惡意或無知。
可事實擺在眼前,當最終結果超乎所有人的預期,變得無法控制時,才顯現出之前決策過程中存在的巨大漏洞——這正是李承影所揭露出來的真相所在。
李承影字字句句仿佛帶著無盡的力量穿透了每一位聽者的靈魂深處。
他的言辭毫不留情地撕下了覆蓋在表面之上的虛假面紗,讓隱藏在背後的陰暗角落暴露於陽光之下。
這些極其隱秘的事情究竟是怎樣被發現的呢?所有人都感到既震驚又好奇,同時也伴隨著一種難以言表的羞愧感。
因為他們明白,儘管言語尖銳無情,但李承影所說的一切皆為真話。
如今,李承影的真實身份已不再神秘,他原本是宣府中一個窮困潦倒的書生,祖籍山東德州。
那片土地肥沃豐饒,百姓世代辛勤勞作,日子雖不算富裕但也足以溫飽。
後來為了充實邊防,許多家庭被迫遷移到了北方這座雄偉的城池之中,李承影的一家也未能倖免。
初到時,雖然離開了熟悉的家園,但憑藉著先人留下的些許積蓄以及家族的努力奮鬥,日子倒也還算過得去。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時間推移,接踵而至的家庭變故如疾風驟雨般摧毀了一切美好——先是父親因病早逝,緊接著不到兩年母親又追隨而去。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年少且心思單純的李承影只能獨自承擔起家庭的重擔。
可悲的是,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裡,一位只會讀書論道、對俗世事務幾乎一無所知的年輕人顯然無法扭轉局勢,原本就日漸凋敝的家庭狀況愈加每況愈下。
當這次徵兵命令傳來之時,對於那些四處尋找合適壯丁的地方官員而言,發現像李承影這般孤身一人而又體格尚健之人無疑是再理想不過的選擇。
於是乎,在一陣混亂與喧囂之中,李承影就這樣被匆忙帶走加入了軍隊行列。
其實這樣的消息,在錦衣衛這種耳目眾多的特務組織看來根本不值一提。
只要拿著李承影的畫像在大街小巷稍微轉上幾圈,很快就能將他的一切資料掌握得清清楚楚。
更何況,據說在宣府本地還有幾位負責日常巡邏任務的錦衣衛兄弟曾經見過這位年輕人的身影,並對其留下了深刻印象。
據他們所言,這個李承影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個「書痴」——除了整天泡在書海里研讀各種經典文獻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其它興趣愛好或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