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 大明八部

  殿試結束,程嘉爍位列理榜一甲第一,成為第一位理科狀元。

  理科榜眼還是徐光啟的弟子陳子龍,探花則是畢懋康的弟子張繼孟。

  這兩人的本事那都沒話說,而且他們都是還未曾金榜題名便已為大明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陳子龍是在天涯海角為大明種植橡膠樹,忍受著酷暑為大明栽培最重要的戰略物資。

  張繼孟則是在武備城研製工具機,火槍廠和鑄炮廠很多工具機都是他帶著人做出來的,火槍和火炮的生產效率也因此而提高不少。

  至於文科狀元,就是歷史上曾被魏忠賢坑下去的貢元劉若宰。

  這次沒人坑他,所以他順利的當上了文科狀元郎。

  文科的榜眼和探花還都是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人物。

  榜眼就是歷史上孤守揚州城的弘光朝督師大學士史可法。

  探花則是歷史上曾任仕崇禎、弘光、隆武、永曆四朝,為大明而鞠躬盡瘁的永曆朝兵部尚書內閣大學士呂大器。

  這呂大器沒什麼好說的,那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死都在為大明操勞。

  史可法在後世就頗有爭議了。

  後世讚揚史可法氣節的有之,但罵他的人也不少。

  那些罵史可法的人理由是相當的奇葩,就是罵他不該死守揚州,結果害死了一城人!

  不得不說,有些人真的很奇葩。

  投降的他們就不罵嗎?

  投降的他們照罵!

  反正他們是投降的也罵,不投降的也罵,殺人的他們不罵卻逮著守城的往死里罵!

  好像別人的是非功過全憑他們一張嘴,他們是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泰昌當然不會在乎這種人的奇葩言論,他看中的就是史可法和呂大器的氣節,起碼,這兩人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背叛大明,這就夠了。

  這次兩榜取士可不少,足足有一千五百多人,他又準備怎麼用這些人呢。

  殿試之後,他又將一眾朝廷重臣召至文華殿議事堂商議起來。

  他看了看盡顯疲態的眾臣,不由感嘆道:「這次辛苦大家了,如此短的時間內閱卷二十餘萬份,你們著實不容易,朕是看著那堆積如山的試卷都頭疼。」

  誰說不是呢。

  畢懋康、王徵、孫元化和宋應星他們還要好點,就忙活了一天。

  徐光啟、鄒維璉和文震孟等人可是足足忙活了將近一個月,那堆積如山的試卷簡直看得他們頭疼欲裂。

  這下好了,會試和殿試都結束了,他們終於可以輕輕鬆鬆的坐班了。

  眾人回想起那堆積如山的試卷,都忍不住露出一絲心有餘悸的表情。

  他們是真看吐了。

  泰昌見狀,不由微微笑道:「你們放心,下次就不會這樣了,這一次文理榜可是取了一千五百多人,下次我們就有足夠的人手了。」

  吏部尚書王象春聞言,不由小心的問道:「皇上,這一千五百多人怎麼安排差事啊?除了理科狀元程嘉爍,這會兒其他新科進士都在等著吏部任免呢。」

  泰昌微微點頭道:「嗯,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商議的事情。」

  眾臣聞言,不由露出一絲如釋重負的表情。

  還好,皇上今天總算是正常了一回。

  以往皇上每次召他們來文華殿議的差不多都是驚俗駭世的事情,這次商議新科進士的任免問題,總不至於驚的他們受不住了吧?

  沒想到,泰昌緊接著又鄭重道:「這會兒都開春了,西北的災情我們是該著手解決了,朕決定成立農部,專門來負責此事,以後戶部就不用管農戶了,專門管帳就行了,農戶就由農部來負責。」

  啊?

  又組建一個新部啊!

  這三省六部制本是延續了將近千年的朝廷基本架構。

  特別是六部,洪武大帝都沒動過。

  當今皇上倒是好,這剛組建一個新部不久,又來了一個。

  原來的六部都變成八部了!

  你們這又是什麼表情?

  泰昌不由好奇道:「怎麼,不行嗎?」

  這。

  沒人說不行啊!

  只是您這來得也太突然了。

  內閣首輔徐光啟無奈的道:「皇上,這農部之議好像沒什麼問題,問題就是,誰來負責組建這新的農部呢?」

  這的確是個問題。

  農部是個新部,連個章程都沒有,這第一任農部尚書可是至關重要。

  原本,最適合當這農部尚書的便是徐光啟了,因為他的農學成就最高,編撰出來的《農政全書》更是難得的農學典籍。

  奈何人家這會兒已然是內閣首輔了,一天光是處理奏摺都忙得夠嗆,他可沒這精力再來管這什麼連個章程都沒有的農部了。

  泰昌很是乾脆的攤手道:「這個就要看你們的了,你們可有合適的人選舉薦啊,舉賢不避親,你們都放心大膽的舉薦。」

  什麼舉賢不避親啊?

  您不會是想讓我家驥兒上吧!

  徐光啟連忙閉上嘴巴不吭氣了。

  他是真怕皇上突然間發瘋,把他兒子徐驥給拎上去。

  那就太荒唐了。

  他兒子徐驥才剛金榜題名呢,立馬擢六部尚書,哦,不對,這會兒應該說八部尚書了。

  要真是這樣,那他可就要被天下讀書人的唾沫星子淹死了。

  他是指望自己的兒子能成就一番大事。

  但成就也不是這麼成就的,這也太快了。

  剛金榜題名就出任八部尚書,這簡直是千古未有之奇聞啊!

  問題,皇上還真有可能提他兒子上去。

  因為皇上說這次組建農部主要是為了主持西北賑災事宜啊。

  原來皇上可是說了,西北賑災就靠他寶貝兒子了。

  泰昌也的確有這個想法。

  如果眾臣都提不出合適的人選來,他就讓徐驥暫代農部尚書之職!

  反正賑災需要幾年時間,而且賑災也算是件大功,到時候西北災情解決了,他就能名正言順的將徐驥扶正了。

  那麼,朝堂之上到底有沒有合適的人選呢?

  他緩緩掃視了好幾圈,等了好一陣,眾臣還都在那皺眉沉思,一個開口的都沒有。

  無奈之下,他只能將目光鎖定徐光啟,準備跟他商議徐驥暫代農部尚書之事了。

  沒想到,他正要開口的時候,戶部尚書畢自嚴卻是小心的道:「皇上,微臣倒是想到了一個人,就是不知合不合皇上的心意。」

  泰昌聞言,不由鬆了口氣。

  他當然知道冒冒然把個新科進士擢為正二品的尚書有多荒唐,他也知道,一旦把徐驥提上了內閣首輔徐光啟就會被人唾沫星子淹死。

  就算是任人唯親也沒這麼任人唯親的啊!

  別人不敢罵他這個皇上,自然就會把矛頭指向徐光啟這個內閣首輔。

  說實話,要不是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他也不會行此荒唐之舉。

  現在好了,終於有人舉薦了。

  戶部尚書畢自嚴人如其名,辦事那是相當的嚴謹,他舉薦的人應該不會差。

  泰昌聞言,不由饒有興致的道:「噢,是誰,你說說看。」

  畢自嚴連忙詳盡的介紹道:「微臣要舉薦的是戶部右侍郎南居益。

  此人乃是萬曆二十九年進士,在朝為官已有二十餘載,曾在戶部、禮部、刑部等衙門任職,又曾出任地方知府和布政使,而且還曾總督河道,對農田水利相當之熟悉。

  皇上,您覺得此人如何?」

  這人不錯啊!

  泰昌聞言,不由連連點頭道:「嗯,為官經驗豐富,又熟悉農田水利,不錯,不錯,你們有什麼意見嗎?」

  我沒意見啊!

  您別把我那寶貝兒子捧上去就行。

  那簡直是捧殺啊!

  徐光啟連忙附和道:「思受著實是難得的能臣幹吏,微臣附議。」

  其他人聞言,也連連點頭道:「微臣也附議。」

  那就沒問題了。

  泰昌毫不猶豫道:「那就由這南居益來出任農部尚書,徐驥和陳子龍暫代農部左右侍郎,其他考生,文榜的儘量放去西北體驗一下災民的疾苦,理榜的儘量安排到八部五寺和都察院任職。」

  唉,不提尚書提侍郎!

  行吧,有程嘉爍在前面頂著,總算沒那麼顯眼了。

  那麼,這南居益又是何許人也呢,為什麼大家都認為此人是難得的能臣幹吏呢?

  其實,荷蘭人歷史上曾進攻了大明兩次。

  歷史上荷蘭人第一次進攻大明的時候南居益正是福建巡撫,而他也聯合福建水師和鄭芝龍把荷蘭人給擊敗了,荷蘭海軍少將高文律也被他俘虜了。

  此人的確是個難得的能臣幹吏。

  當然,這會兒荷蘭人並不是他擊敗的,而是泰昌親自率水師擊敗的。

  所以,他沒有展露出頭角來,泰昌也沒有發現他的才能。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