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震驚朱元璋一百年

  第239章 震驚朱元璋一百年

  期待的事情需要用時間去等待。

  洪武二十五年夏,一件被朱允熥期待了良久的事情,在經過時間的作用之後,漫長的等待之後,終於是帶了見證期待的時刻。

  六月尾,已經是盛夏最是炎熱的時候。

  整個應天城外,都變成了金黃的一片。田地里,碩果纍纍,將水稻杆子給壓彎了腰。

  一早。

  朱允熥便換上了一聲窄袖瘦腿的衣裳,早早的就候在了乾清宮外。

  老爺子這段時日,已經是真的徹底不管朝政的,似乎那一日老朱家家宴上的那句話,真的是被他開始施行了起來。

  接連數次的朝會,御座上都是空空如也。

  下方是朱標和朱允熥這一個大明朝的太子,一個大明朝的皇太孫。

  然而,偶爾又有那麼一兩次,太子朱標也會缺席朝會。

  在會試即將開始,天下舉人趕來應天的當下,朝堂上出現這樣的事情,已經引起了朝臣們的揣測,只是皇帝還活得好好的,這就讓朝堂之上的文武,不敢呈上奏章詢問皇帝關於接連數次未曾出現於朝會上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內宮總管孫狗兒從乾清宮裡走了出來,見到朱允熥已經是候在了殿門前,當即加快腳步,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奴婢參見三爺。」

  朱允熥揮揮手:「爺爺起了嗎?」

  孫狗兒點著頭道:「一早就起了,昨夜陛下睡得很早。只是不曾想,三爺來的更早。」

  說著話,孫狗兒不由抬頭看了看天色。

  只見這時候,神烈山那邊山的輪廓後面,也只能是見到一抹淡淡的暗紅色。

  朱允熥笑了笑:「今日是勞山皇莊夏糧收割的日子,天家親農桑,該如農家一般早起。」

  孫狗兒笑著點頭,正欲說話,身後的殿內卻是傳來了皇帝的聲音。

  「可是允熥來了?」

  朱允熥立馬越過孫狗兒,躬身衝著殿內高聲回答:「回稟爺爺,是孫兒來了。」

  「你小子這會兒倒是拘謹,快點滾進來。」

  朱元璋有些戲謔的聲音,從殿內再次傳了出來。

  朱允熥卻是駐足不前,而是默默的看向孫狗兒。

  皇帝的寢宮,遠不是前頭中極殿能比的。

  那裡自己可以隨時隨地的不加通報的進去,然而皇帝的寢宮,卻不能再如此的暢通無阻不加謹慎。

  孫狗兒立馬低著頭小聲道:「陛下昨夜獨身睡下的。」

  朱允熥立馬點著頭,這才直起身子露出笑容,又衝著寢宮裡面應了一聲,這才提著腳步走了進去。

  等他進了寢宮裡,便見到朱元璋已經是張開雙臂,站在一面巨大的銅鏡前,由幾名宮女為其穿戴一件早已補了無數的補丁的麻衣,那補丁的針線不比他平日裡穿的補丁麻衣精巧。

  見到朱允熥走了進來。

  朱元璋偏頭看了一眼,哼哼兩聲:「這是你奶奶還在世的時候親手為咱做的衣裳,攏共九件,那時候咱整日裡穿著,如今卻越發捨不得輕易穿上。」

  朱允熥走上前,輕輕揮手,將幾名伺候著老爺子為其穿衣的宮女趕走。自己伸手為其平整衣裳,調整位置。

  他一邊低聲說道:「數遍大明,孫兒以為,爺爺才是那最至情之人。奶奶能有您陪她一生,亦是無憾。」

  朱元璋則是伸手拍走了朱允熥的手,自己提了一把腰身,隨後向著寢宮外走著:「你奶奶當年病重,臨走前還拉著咱的說,說她這輩子,最遺憾的便是看不到伱們這幫混小子長大成人。」

  朱允熥臉頰不由抽抽了起來,望了一眼四周,這才上前攙扶著老爺子的手臂:「禮制規矩總是不能廢的,若是傳出去,東宮裡頭有未婚先孕的時候,孫兒倒是臉皮厚,可我家的名聲也就不好聽了。左右不過是再等上兩年,您老就得厭煩了一幫重孫整日圍著你苦惱。」

  這已經不是老爺子第一次催重孫了。

  自從朱元璋不搭理朝政之後,於是皇重孫就成了他的目標。

  朱元璋回頭斜眼瞪了朱允熥一眼,冷哼一聲:「你只要努努力,咱看誰敢在咱面前挑刺!」

  老爺子已經為了能抱上皇重孫,不管不顧了。

  朱允熥一陣頭皮發麻,只得連忙轉口道:「爺爺,勞山皇莊那邊今天可是整個莊子的人都在忙活了,只等您過去。」

  這時候,爺孫兩人已經是走出了寢宮。

  朱元璋停下腳步,轉身目光幽幽的盯著朱允熥:「早幾天前,你小子就鼓動著要咱去勞山皇莊,恐怕不只是為了讓咱看一看今年的收成吧。」

  朱允熥露出笑容,對著老爺子嘿嘿一笑:「那不能,孫兒怎敢欺瞞您老。不過是去歲入冬前,孫兒弄了幾樣新的東西放在皇莊那邊,估摸著今年皇莊那邊的收成該是能多少不少,所以這才特意要爺爺親眼瞧瞧豐收的光景。」

  說著話,朱允熥的目光已經是小心翼翼的掃向乾清宮四下。

  朱元璋則是淡淡說道:「是你辦的那個書局吧,第一期《心學-知行合一》那篇文章,如今應天似乎討論的很高漲?」

  在老爺子面前,大明朝是透明的,而應天城更是沒有秘密的。

  而隨著書局第一期的文報發行,到現在已經是大半個月了,解縉並沒有發行第二期的文報,按照他的解釋,是為了將勢頭給造起來,而後再發行後續的文章。

  而第一期那篇知行合一的文章,也如同朱允熥所料,在應天城甚至是天下間引起了一陣熱潮。

  或者可以說是軒然大波。

  自前宋開始就被閹割之後的儒家理學子弟,如今突然面對一篇要求他們知行合一的文章,或者說是抨擊,可以想像到他們的反應是何等的動容和憤怒。

  朱允熥點點頭:「如此,正好證明了我大明文教興盛,爺爺有不世之功。」

  朱元璋當即笑出聲來,伸手輕敲在朱允熥的腦袋上:「解縉那小子家門都要被砸爛了,若不是你讓他近來帶著家小住在了文華殿前頭那排屋子,恐怕那小子已經出不了家門了。」

  朱允熥躬著身點著頭:「不過是文人之間的爭論而已,算不得大事。」

  朱元璋卻是在這時候忽然收起笑容,鄭重道:「知行合一啊!咱看的很仔細,同樣深以為然。既然你說是文人之爭,那就讓解縉那小子自己去應對。」

  朱允熥默默點頭。

  老爺子已經給這樁由自己親手炮製的儒家改造之事定了性,那就是文人之間的爭鬥,不關老朱家的事情。

  同樣的,這件事情至少目前,是被圈定在了天下士林範圍之內,而非是上升到朝堂之上。

  簡而言之,老朱家現在要坐觀壁上,視往後的爭鬥走向決定最終的處理方式。

  這樣的方式朱允熥很不喜歡,但沒有辦法拒絕。

  他沒法子真的殺光了天下反對改造儒家的讀書人。

  那位偉人曾經說過,道路是曲折的,但前景是光明的。

  朱允熥覺得這件事情,同樣前景光明。

  他便湊到老爺子身邊,低聲道:「孫兒以為,既然我家能改變中原,那麼也能改變當下這件事情。」

  朱元璋卻是抬手拍著朱允熥的後腦勺:「快走吧,再等會兒,是不是朝中那幫老倌兒們就要入宮請奏了。」

  說著話,朱元璋不忘瞪了朱允熥一眼。

  朱允熥嘿嘿一笑,他之所以選在今天要帶老爺子出宮,為的就是不讓那幫想要在今天入宮請奏查封書報局的朝中老倌兒,還有那幫士林老儒的請願信,被呈奏到老爺子面前。

  只要事情不出現在老爺子面前,這件事情就算不得是朝政。

  這廂,他便繼續攙扶著老爺子,往玄武門那邊過去。

  因為勞山皇莊是在應天城北邊的江邊,所以走玄武門出,再從太平門出城,一路往北就到了皇莊。

  等朱元璋和朱允熥到了玄武門外,只見城門外早就已經候著幾人。

  上林苑監右監正袁素泰,昨日裡就收到了太孫的喻令,今天更是一早就趕到了玄武門外,領著上林苑監的官員一直等候到現在。

  看到太孫陪著他們許久都不曾能看到一眼的皇帝陛下,正眉目慈祥的從玄武門後走了出來。

  袁素泰立馬領著人上前。

  「臣上林苑監右監正袁素泰,參見陛下,參見太孫。」

  「臣等參見陛下,參見太孫。」

  朱元璋挑挑眉,揮揮手:「都起了吧。」

  說完之後,他便將質疑的目光投向跟在身邊的朱允熥。

  朱允熥則是上前指著袁素泰等人解釋起來:「上林苑監的諸位,都是有真本事的。去歲,左監正親自帶著人走了一遭南疆,遇險身亡,可卻帶回了不少的種子,孫兒覺得都是有大作用的。袁監正亦是精通於糧蔬之道,今天孫兒便叫了他們一併去皇莊看看。」

  朱元璋看了袁素泰等人一眼,肯定的點著頭道:「民以食為天,上林苑監勞苦功高。」

  說完之後,朱元璋便招手讓孫狗兒送他上了城門前的馬車。

  然而,袁素泰等人卻已經是激動的無以復加。

  上林苑監能得到陛下的一句勞苦功高的肯定,已經遠超所有的賞賜了。

  自己這些人整日裡起早摸黑,弄得滿身泥濘,為的就是這麼一句話。

  有了這句話,前途便也就有了。

  朱允熥則是看向已經因為激動而臉色漲紅起來的袁素泰,輕聲道:「我家從不會忘了有功之臣,好好的守住上林苑監,你們想要的都會有。」

  說完之後,朱允熥伸手拍拍袁素泰那厚實的肩膀。

  可以看得出,這幅肩膀是挑過擔子的。

  等到朱允熥騎上馬,護衛在皇帝的車架旁,袁素泰只覺得自己整個人已經是不受控制的顫抖了起來。

  自己要發達了!

  「發了呀!」

  「發了呀!」

  「今年真真是發了呀!」

  勞山皇莊,老村長赤腳裸腿,戴著一頂草帽,手中握著兩把沉甸甸的稻穀,臉色動容的念道著。

  而在整個勞山皇莊外,整個田間地頭,無數的百姓排成隊,手握著鐮刀,彎著腰低著頭,穩紮穩打的向前推進著。

  大片長得飽滿,粒數數不過來的稻穀被割倒,整齊的放在身後。

  年紀小一些的孩子們,就會手腳麻利的跟上去,將這些稻穀給搬運到田埂上。

  轉眼間的功夫,一條條的田埂上,便已經是堆積滿了一個個的稻穀堆。

  而後,便有健壯的漢子將早先放在田埂上,被稻穀壓著的稻草繩拉起,將這一捆稻穀給緊緊的扎在一起。隨後一根扁擔就穿過一前一後兩捆稻穀。

  隨著漢子們筋肉充盈飽滿的挺直了腰板,站起身來。

  那根細長細長的扁擔也就被稻穀給重重的壓彎,而後就是口號聲響起。細長的扁擔在田埂上一上一下,很有節奏的起伏著,最後匯聚在了莊子前的空地上。

  剛剛趕到勞山皇莊的皇家隊伍,並沒有引起因為今年的豐收而沉浸在喜悅之中的百姓們的注意。

  下了馬車之後,朱元璋望著眼前連綿的稻田,深吸了一口氣。

  袁素泰則是已經帶著人跑到了稻田旁,生生拔下好幾柱,兩眼都快要放出光來的,拿著一根根的稻穗仔仔細細的數著。

  等到眾人走到莊子前的空地上的時候。

  袁素泰一聲驚呼大喊。

  引得朱元璋、朱允熥,還有聞聲趕過來的老村長等人的注意。

  只見袁素泰手握著一根稻穗,臉上已經紅的如同猴子屁股一樣,嘴唇不斷的顫抖著,瞳孔一次又一次的收縮方大著。

  「過百了!」

  「過百了!」

  「稻穗粒數過百了!」

  說完之後,在所有人的注視下,袁素泰竟然是將稻穗含在了嘴裡,重重的咀嚼著,雙手伸展向天空,兩腿緩緩的跪在了地上。

  「蒼天庇佑!我大明也有稻穗粒數過百的稻種了!」

  朱元璋聽到這話,亦是心頭震動,不由下意識的伸手握住朱允熥的手,防止自己因為激動而失了儀態。

  朱允熥立馬輕咳一聲。

  反應過來皇帝和太孫還在場的袁素泰,立馬轉過身,抬著頭看著皇帝。

  「陛下!祥瑞!」

  「上蒼庇佑!」

  「我大明的稻種也能結出粒數過百的稻穗了!」

  朱元璋猛的一揮手:「再數!給朕數清楚了!」

  袁素泰重重點著頭,連滾帶爬的帶著人衝進了一旁的稻田裡。

  隨後,朱允熥就聽到老爺子那重重的呼吸聲。

  顯然是被這稻穗粒數過百的消息給震驚到了。

  如果自己沒有記錯的話,雖然後世三種稻穗的粒數也只有重穗和大穗兩種是粒數過百的。

  三種稻穗。

  多穗粒數不過百,大穗粒數過百,重穗粒數兩百左右。

  他看了一眼周圍的稻田,似乎是更像重穗型的,雖然並非後世那種經過無數的改良之後的稻穗,但已經有了原始的雛形。

  而在這個稻穗粒數從來就沒有過百的年代,粒數過百無疑代表著大豐收的含義。

  更代表著,大明往後能夠讓所有的田地都長出粒數過百的稻穀來!

  正在他想著這件事的時候。

  朱元璋已經是長長的吐出一口氣:「乖孫!乖孫!」

  朱允熥轉過頭,只見老爺子滿臉動容的盯著自己。

  他點點頭:「爺爺,定然是都過百的!」

  朱元璋心頭仍是震驚不已,久久不能平復,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後才說道:「這是真的?爺爺沒聽錯?」

  朱允熥嗯了一聲,重重的點著頭:「爺爺,肯定不會出錯的。」

  隨後,他揮手一指,指向了已經是從稻田裡帶著一把把稻穗趕回來的袁素泰等人。

  「爺爺,只要再多複查即便,就能確定稻穗粒數過百是個例,還是都如此。」

  朱元璋深深的望著趕回來的袁素泰等人,吞咽了一口口水,手掌重重的拉著朱允熥的手,用不容置疑的語調說道:「此事若屬實!功在千秋!我大明百年無虞,千年可期!爺爺就是死後,也可去尋那三皇五帝,歷代明君,與他們說,咱大明比他們更好!」

  朱允熥亦是肯定道:「爺爺已經功過三皇,澤被天下,大明強於歷朝歷代!」

  朱元璋此刻只覺得自己周身氣血翻湧,這一刻的感覺,遠超他當初攻入應天城,登基稱帝。

  直到袁素泰等人帶著一把把的稻穗回來之後。

  他才重重開口:「數!給朕一粒一粒的數清楚了!」

  袁素泰等人這會兒也顧不上君前禮儀,盤腿就坐在了地上,低著頭一個個稻穗,一粒粒稻穀的數了起來。

  朱允熥則是攙扶著老爺子,低聲說道:「爺爺,如今我大明的稻穗,大多不過八十多粒,豐年也不過九十出頭,如今當真過百了,我大明將會出現倉稟實,滿而溢出的盛況了!」

  產量提升百分之十以上,如果以整個大明的土地來計算,將會是一個海量的數字。

  朱元璋這會兒只記得一下下的重重的抓緊朱允熥的手掌,眼睛死死的盯著眼前盤坐在地上的袁素泰等人。

  終於。

  上林苑監右監正袁素泰,猛的抬起頭。

  「陛下,臣數稻穗十五,皆過百!」

  旋即,上林苑監其他官員紛紛抬頭。

  「臣數稻穗十三,有十二過百!」

  「臣數稻穗十七,有十五過百!」

  「臣數稻穗十一,皆過百!」

  ……………………

  求月票啊~最後一天了,各位衣食父母們手上的月票不要浪費了呀~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