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謠言起

  第223章 謠言起

  中極殿外,徐妙雲牽著著最小的閨女朱智明,領著餘下五個自己親生的兒女,跟隨在皇宮總管孫狗兒身後。

  朱高煦不時的回頭看向被甩在身後,變得越來越小的中極殿。

  他外頭看向一旁的老三朱高燧:「應天城真的好看,皇宮比燕王府大了好多倍啊。」

  朱高燧目光滴溜溜的,好似每時每刻都在盤算著事情,小心的看了一眼走在前面的母妃,低聲道:「咱們燕王府就是依著這座應天皇城營造修繕的。」

  朱高煦點點頭,轉口又低聲道:「老大被留在皇爺爺那邊了。」

  朱高燧更加小聲道:「老大是燕王世子,父王他們這會兒想必正在說事,老大自然也是有資格聽一聽的。」

  朱高熾目光逐漸變得深遠起來,幽幽道:「咱也想聽聽,說的都是啥。」

  朱高燧立馬閉上了嘴,看了一眼前頭的母妃。

  他提起腳步趕了上去,嚷嚷了起來:「母妃,聽說應天城裡好吃的好玩的數不勝數,您當年和父王就在應天城待了好久,孩兒也想去應天城裡逛逛。」

  如今已經生下整整七個兒女的徐妙雲,身姿卻仍舊是保持的很好,更因為是燕王妃的緣故,被養的雍容華貴。

  徐妙雲寵溺的淺笑著,伸手拍在朱高燧的腦袋上:「我們剛剛回京,你們父王還要與皇爺爺商量大明國事。等這幾日安頓好了,你們其他叔伯家的兄弟姊妹也都來了,到時候讓允熥帶著你們出宮去逛。」

  朱高燧並沒有因為現在沒有得到出宮遊玩的允許,臉上卻是笑得愈發歡喜,點著頭道:「孩兒謝母妃應允,孩兒也能看看父王和母妃當年生活的應天城是個什麼樣子了。」

  徐妙雲笑著搖搖頭:「便都是一個樣子,只是人更多,穿的也更好看一些罷了。」

  朱高燧拉住母妃另一邊空著的手,欣喜道:「今天親眼看到了熥哥兒,當真是英武不凡。這次回京,皇爺爺說要挑選些皇孫在大本堂學習,也不知道孩兒有沒有這個機會。」

  徐妙雲默默的笑著,眼神卻是有些縹緲,良久後才輕笑著說道:「伱也是能坐得住學堂的人嗎?只求你那幾個舅舅能趕著時間回來,到時候也能教你些中山王府的兵家兵事,將來也好替你們父王在陣前護衛。」

  金磚碧瓦間,燕王府的女眷和兒郎們,漸行漸遠,沒入重重宮宇之中。

  中極殿內。

  朱元璋平靜的注視著,說出要將燕藩田畝納入攤丁入畝的朱棣。

  老爺子卻是轉頭看向和朱允熥擠在一塊兒的朱高熾。

  他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高熾啊,你說說,允熥如今跟著你二伯在浙江道弄的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的事情,如何?」

  此言一出,偏殿裡同時有三雙眼睛亮了起來。

  朱標立馬是默默的看向老四。

  朱棣和朱允熥則是同時看向朱高熾。

  第一次經歷這些,在眾目睽睽之下的朱高熾,臉上泛起一陣潮紅,嗓子裡控制不住的輕咳了好幾聲。

  隨後才繃緊了身子,低聲道:「孫兒以為,此舉於大明百姓乃是頭等的仁政!」

  大凡君王,都喜歡自己的政策能夠被稱之為仁政。

  朱元璋亦是如此,喜悅到拍著大腿問道:「再說說,還有什麼想法和感悟。」

  朱高熾點點頭,因為話匣子已經被打開了,便開始他那慢條細理的闡述:「孫兒近些年操持王府時,知曉盡一家便占了多少田地,雖然父王屢屢責令我等要款待食邑,封地上的百姓也算是過的不錯。可天下其他人家呢?他們恐怕不會如我家一樣,款待百姓了。」

  「這些人取了功名,就不必向朝廷繳納田賦,也不必繳納丁稅。他們只會變得越來越有錢,遇到災年就能花更少的銀子買下更多的土地。長此以往下去,朝廷能夠收入賦稅的田地和人口只會越來越少。」

  說著,朱高熾面露擔憂的抬頭看向老爺子,又看了看周圍的三人,這才繼續輕聲說道:「孫兒推算,要不了多少年,如果不加改善的話。到時候大明民間將會格外富裕,朝廷和百姓卻會窮的揭不開鍋。等到那個時候……朝廷也就沒有錢糧去養那數十萬的邊軍,官倉之中也找不到錢糧去賑濟地方災情……」

  朱元璋長嘆一聲,目光閃爍著,正在想著一些事情。

  朱標和自家崽子默默的對視了一眼。

  唯有朱棣,好似是第一次發現自己家的崽,竟然還有如此深遠的眼光和定力。

  可是呢,最後那番話說的就有些嚴重了,那幾乎是將大明往亡國的地方去說了。

  他頓時不滿的沉聲道:「胡言亂語!大明必是萬世長存!」

  不等朱高熾認錯,朱元璋已經是冷哼一聲,等著朱老四:「你閉嘴!讓你多讀書偏偏不讀書,如今高熾看得都比你遠!」

  「兒臣……」朱棣眉頭皺起,嘀咕了一聲。

  朱元璋哪給他解釋的機會,對朱高熾投以鼓勵的眼神:「你說的不錯,與當初允熥說的如出一轍。只是你是旁觀者清,再說說,你都看明白了些什麼。」

  朱高熾咽了一口口水,不知為何自己會回頭看向身邊的朱允熥。

  見朱允熥正在眨著眼睛,不斷的對自己示意,他這才默默的點點頭。

  「孫兒若是沒有猜錯的話,此次浙江道攤丁入畝官紳一體,還有商稅改制,只要今歲辦妥。朝廷從此以後就能直接繞過浙江道地方衙門,將賦稅徵收進戶部大倉,如此也就少了地方上的遮掩和隱瞞。」

  「孫兒還聽聞熥哥兒和二叔在浙江道,弄出了兩個新的衙門,有此建設,往後的新增賦稅來源,朝廷也能不失於手。」

  「如此這般之後,朝廷對地方上的掌控也將會不可同日而語,將會空前強大。」

  朱元璋嗯了一聲,目光淡淡的看了朱允熥。

  朱允熥點點頭,拍拍朱高熾的肩膀:「還是熾哥兒看得明白。朝廷能擴大賦稅來源是其一,但更能通過這件事情,增大對地方的控制,才是另一項至關重要的因素。」

  攤丁入畝、官紳一體、商稅改制。

  這一樣樣的推行下去,朝廷便不用在揣測下面到底能有多少的賦稅徵收,只要核對之前確定的田畝數、商賈數,以及上一年新增的數量,就可以對朝廷能夠徵收到多少賦稅,一清二楚。

  這樣的結果就是,地方官府的權力會被壓縮,中央朝堂的權力會被加強。

  在這個皇權和相權,中央和地方,無時無刻不再進行著的權力爭奪和劃分的時候,攤丁入畝的意義具有劃時代的作用。

  而且,若是地方上出現災年,朝廷也可以直接免除地方上的賦稅,從其他地方直接劃出一個明確的數字調撥支援賑濟。

  這就讓朝廷能夠更加從容的進行賑災。

  朱允熥覺得這一次讓宗室諸王回京,出現了一件讓自己有意外之喜的收穫。

  那就是朱高熾。

  在老爺子和老爹面前,他們永遠能夠一眼看穿自己的手段和目的。

  雖然如今朱高熾也能參悟透自己的想法,但他們卻是同齡人。

  這讓內心孤獨了許久的朱允熥,終於是找到了一個可以寄託志向的人。

  至於擔心因為朱高熾太過聰慧,太過厲害,從而改變目前自己是皇太孫的現狀?

  朱允熥心中不由的搖搖頭,目前的一切已經出現了轉變。

  朱標並沒有重病薨逝,朱允炆已經被圈禁在鳳陽。

  燕王朱棣?

  朱允熥回頭看向已經不知道什麼時候,跑到老爹身邊,蹲在地上,好讓朱標的手能放在自己肩膀上的朱棣。

  他就覺得,自己從去歲開始一直擔心的問題,或許再也不會出現了。

  只是防範之心,卻不能因此而鬆懈下來。

  這會兒,朱元璋也開始做出總結性的話。

  「老四你是宗正,待回頭都回來了,你要與他們說清了此事。不要覺得是咱這個當老子的,要奪了你們的零花錢。」

  朱棣這會兒還與朱標說著北國的風光,聽到老爺子發話。

  他立馬起身,抱拳沉聲道:「兒臣曉得,定會與諸位兄弟們說清此事緣由。」

  ……

  隨著時間的推移,應天城也就變得愈發的熱鬧起來。

  隨著燕王頭一個從北平趕回應天。

  之後幾乎是每一天都會有一位宗室藩王入京。

  和預想的一樣,這些日子一直找不到茬子找不到朝堂上有犯官的證據的都察院御史和科道言官們,紛紛對皇帝的這一舉動,表示出了不認可和憂慮。

  本想今年就一直不管事,好讓自己置身事外的吏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無可奈何的被迫的被推了出來,成為所有人的代表,到了皇帝面前詢問這件事情。

  當天,詹徽前腳剛出宮。

  後頭就傳出來,堂堂的吏部尚書大人,在宮中被皇帝給罵成了不忠不孝之人,更是直言詹徽是看不順眼天家親情孝道。

  隨後就有人回憶起來,當天詹徽出宮的時候,正在繫著腰帶,拍打著屁股上的一個黑印子。

  皇帝老爺子是真的發火了,不單單是出口大罵,甚至還對吏部尚書大打出手。

  加上皇帝老爺子又扯出了孝道這個大義。

  自那日後,朝堂上的御史和言官們,就只能一個個待在家裡憋著火氣,整日裡見著誰都像是要將對方給弄進大理寺的牢獄之中一樣。

  只是在這場短暫的紛爭下面,一道道的暗流卻在不斷的匯聚著,獅子山上如同應天城一樣,越來越熱鬧了起來。

  城裡,更是因為一則緋聞流言,而徹底的熱鬧了起來。

  東城翰林院後的空地上,一棟建築已經拔地而起,用不了多久就能徹底建造出來。

  朱允熥帶著目下已經康復了的朱高熾從大本堂逃課出宮,尋了將自己關在翰林院裡寫文章研究知行合一的解縉。

  三人看著面前正在建造的書局,不時小聲的說著話。

  忽的,朱允熥驚呼一聲。

  「什麼?任亨泰不光淫辱侄媳,還將外侄女養在後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