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文官的劣根性

  第175章 文官的劣根性

  如何出兵倭國,又如何執行後續諸軍開礦事宜,這些日子已經在駐步的完善成形。

  朱允熥微微一笑,早已胸有成竹:「還是以爺爺的方略為首要,如今我大明對倭國,徐徐圖謀,穩紮穩打。」

  朱元璋輕輕點頭,眼神示意朱允熥繼續往下說。

  「如今我朝年年被草原上的北元餘孽用兵,牽扯朝堂半數精力,山東、河南、河北、陝西、山西等地軍馬,也都是預備著征討北元餘孽之用。」

  「此等情況下,大明對倭國境內局勢,所能投入的精力也就所剩不多。」

  朱元璋目光深邃,開口道:「所以你用李景隆,讓他掌總倭國事。」

  「回爺爺,確實如此。」朱允熥解釋道:「曹國公並無軍陣之上的經驗,但為人處世,待人處物,樣樣都挑不出毛病。如今我明軍踏足倭國,是去穩定局勢,為我朝開闢財源。曹國公很適合在倭國南北兩朝中間騰挪虛與。」

  大明朝現在還沒有能力兩線開戰,更不可能持續不斷的渡海輸送大軍,組織一場遠離中原的戰爭。

  讓倭國南北兩朝鷸蚌相爭,又能維持住南北對峙的局面,才是大明現在最希望看到的。

  朱元璋點頭認同道:「九江是個好人選,有一衛軍馬駐紮倭國,只要為他選上一員副將,便可無虞。」

  一衛五千多人。

  是這一次朱允熥算計過後,朝廷能派出的最大限度。

  不是朝廷沒有軍馬,而是渡海倭國,朝廷通過山東道及李氏朝鮮國,所能輸送過去的物資,只能維持這麼多人的存在。

  朱允熥接過話道:「一衛軍馬足以讓倭國北朝忌憚,也能保證我朝在倭國境內的安全。餘下的,卻是要工部組織匠人,還要協調李氏朝鮮那邊徵召百姓,前往倭國開採銀礦。」

  朱元璋在心中復盤推演一番,轉口問道:「九江的副手人選,你可有想法?」

  朱允熥皺起眉頭,沉吟了片刻,方才緩緩開口道:「軍陣之上,孫兒以為,鶴慶侯張翼堪當大任。」

  朱元璋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點著頭看向乖孫,讚許道:「張翼自幼隨父從軍,是跟著咱家從鳳陽一路打出來的,他在軍陣上敢打敢拼,但更難能可貴的卻是持軍穩重。有他在,想來不會在軍陣之上出現大變動。」

  朱允熥笑著道:「孫兒也是這般想的,所以才屬意於他。」

  朱元璋哼哼了兩聲:「看人愈發的准了。再說說吧,朝廷里還有誰是你看中,要派去倭國的。」

  心裡未曾說出的話,被老爺子點破。

  朱允熥尷尬的笑了笑,遲疑道:「孫兒有意讓文華殿行走、禮部儀制司郎中鐵鉉,去倭國。」

  禮部有甚好的。

  鐵鉉可是自己心目中的兵部尚書人選。

  去一趟倭國,待上幾年,積攢下來了功績,回頭返朝,那時候茹瑺大概也要退下來了,鐵鉉自然可以順勢攜功獲封,掌兵部事。

  朱元璋卻是眉頭一挑。

  這個人選,倒是他沒有想到的。

  「鐵鉉與解縉、夏原吉二人,可都是伱小子看重的人,你能這般捨得將他給派去倭國?」

  朱允熥笑笑:「既是我漢家兒郎,大明官員,便無論捨得與否。他適合這個位子,孫兒便首選於他。」

  朱元璋頓時輕笑出聲,有些無奈的看著如今愈發有主意的乖孫。

  「你是看中兵部尚書的位子了吧。」

  這時候,一直不曾開口的太子朱標,卻是幽幽開口,目光淡淡的看著自家兒子。

  朱元璋亦是收起了笑聲,眉目好笑的看著乖孫。

  朱允熥被老爹戳穿小心思,無可奈何的苦笑著:「兒子只是覺得合適……」

  朱標無聲的笑笑,搖搖頭道:「恩出於上,雷霆雨露,臣子皆受。你乃是君,鐵鉉是臣。他想要什麼,就得自己去掙,去做出了功績再來你面前求封。不經歷艱險,何以知曉了朝堂官階難得。」

  朱允熥張張嘴,還未等他開口解釋。

  身後的老爺子已經是附和道:「你老子說的沒錯,哪有替臣子從頭鋪好路的。越是看重的人,便越是要敲打。這回兒爺爺便讓他去倭國,但這等替臣子鋪路的事情,再無下次。」

  聽著老爺子和老爹的告誡。

  朱允熥猛然驚醒,方才反應過來。

  臉上亦是一陣凝重憂慮。

  朱元璋瞧了瞧乖孫的尷尬,用腳踹了一下他的屁股:「傳旨去,該交代的都交代下去,讓九江擇日帶著倭國使臣出發。」

  朱允熥屁股上挨了一腳。

  伸手捂著屁股,應了一聲,在地上爬了起來就往外走。

  等到剛走出殿門,就看到戶部尚書趙勉、中書舍人劉三吾,已經幾名都察院的御史,聯袂而來。

  「臣等參見皇太孫。」

  趙勉、劉三吾等人看著碰巧從殿內走出來的皇太孫,躬身作揖。

  朱允熥停了腳步,看向幾人:「諸位此時入宮,可是有國事進奏?」

  劉三吾正要開口,卻被邊上的趙勉搶先一步。

  趙勉眼底露出一絲遲疑尷尬,輕聲道:「朝中有幾件事情,臣等還要稟明陛下,才好往下辦。」

  「哦?」

  這幫人明顯是要搞事的樣子。

  朱允熥轉過身,已經是折返進殿內:「幾位,隨孤去見爺爺吧。」

  他也不給這些人推辭解釋的機會,徑直就走進了殿內。

  劉三吾臉上有些急切。

  趙勉卻是顯得更沉穩下,轉頭對著眾人示意,又對劉三吾低聲說道:「劉舍人不必擔憂,這時當要穩重!」

  劉三吾深吸一口氣,點點頭,隨著已經前頭邁出腳步的趙勉,走入大殿之內。

  殿內。

  朱元璋看著去而復返的朱允熥,臉上好奇又好笑不已:「怎得,這麼快就又回來了。」

  朱允熥乾笑道:「回爺爺,孫兒剛出去就撞見趙尚書、劉舍人,帶著幾名御史過來覲見。」

  自己今天可沒有召見趙勉、劉三吾他們啊。

  朱元璋心頭閃過一絲狐疑,旋即臉色平復下來,斜靠在桌案上,目光淡淡的望著已經到了偏殿外的幾人。

  「臣等有事啟奏陛下。」

  趙勉等人躬身站在偏殿外頭,齊聲開口。

  伺候在皇帝身邊的孫狗兒,看了眼老爺子的臉色,便上前兩步:「進。」

  趙勉等人躬身踏入偏殿,一路到了皇帝近前。

  幾人抬起頭,只見剛剛似乎還準備出宮的皇太孫,這時候已經是盤坐在皇帝身邊,小心翼翼的為老爺子倒茶。

  朱元璋抬眼看向幾人,露出些許的笑容:「找咱說甚?」

  劉三吾轉頭看向趙勉一眼。

  這位戶部尚書回了一個眼神,隨後上前一步,躬身拱手高舉。

  「啟稟陛下,我大明可是又要開戰了?」

  正在為老爺子倒茶的朱允熥,拿著茶壺的手不由停了一下,隨後輕輕的將茶壺放下,回過頭淡淡的看向趙勉。

  朱元璋輕聲著:「哦?趙尚書是從何處知曉,咱要用兵的?」

  您這不是明知故問嘛。

  趙勉心中腹誹著,愈發小心說道:「臣身居戶部,朝中錢糧、地方大倉皆有熟悉,近日應天各倉都有錢糧軍械運往龍江船廠。京軍諸衛也在都督府協調下,頻頻抽調軍馬往龍江船廠過去。臣若是再不知曉陛下要用兵,便是愧對陛下要臣執掌戶部。」

  皇帝這樣的習慣很不好。

  雖然過往皇帝一直都很霸道,但國朝用兵征伐,從來都是拿到朝堂上議論的,各部司也是協調在一塊辦事。

  這會兒皇帝老爺子竟然繞過了朝廷,明顯一副低調示人的做法,讓趙勉、劉三吾等人很是擔憂。

  朱元璋微微一笑:「不過是抽調軍馬,協調駐軍之事,算不得大事。」

  劉三吾則是應聲開了口:「陛下可是要對倭國用兵?此次倭國北朝使臣在朝中狂妄失儀,臣更聽聞驛館裡,昨日運出了好些屍首。」

  朱允熥瞧了瞧老爺子,而後看向劉三吾。

  「劉舍人對陛下的旨意,有意見?」

  這幫文官,大概又是覺得中原朝堂,不該整日裡妄動兵戈,更不該不宣而戰。

  朱元璋亦是目光幽幽的盯著這位老倌兒。

  劉三吾卻好似渾然不知一般,繼續開口道:「陛下要用兵,臣等自不敢置喙。但此乃軍國之事,陛下動用軍馬征伐域外,於情於理,於禮制規矩而言,都該事先拿到朝廷里於群臣商議。糧草軍械動用,也要朝廷協調都督府,運籌帷幄。」

  這群文官還是老樣子。

  明明已經擁有了替天子治理天下社稷黎民的權力,卻還是想要將軍事也緊緊的抓在手中。

  劣根性由來已久。

  屬為可惡!

  朱允熥目光已經漸漸陰沉下來。

  朱元璋則是沉聲道:「咱說了,不過諸軍小事爾,無需拿到朝堂上去說。」

  趙勉眼看著劉三吾要硬頂皇帝,趕忙開口道:「啟稟陛下,臣等非是認為此事不可為,只是臣等憂慮,陛下要征……駐軍倭國,此乃我朝前所未有之事。萬千將士渡海而去,事關重大,無論如何,也該在朝堂上群策群議。」

  隨著趙勉開口,隨他而來的幾名御史亦是躬身附和。

  言辭之間,說的都是朝廷用兵,不論怎樣,都是要經過朝廷議論的。

  朱元璋的眉頭愈發凝重起來。

  他覺得這幫人,敲打的還是太輕了一些。

  軍國之事,又是他們能夠知曉了的?

  朱允熥當下起身開口:「倭國狂妄,南朝吉野氏乃是倭國正統,卻被北朝足利氏打壓。足利氏此次犬吠大明朝堂,更於城外勞山皇莊殺我大明子民。」

  「勞山皇莊那五具屍骸,如今可還未曾冷了。」

  「目下倭國正統,吉野氏,臣服我朝,願奉我朝為上國,求情出兵,震懾國內叛逆。」

  「大明於情於理,都該諸軍倭國,震懾國內宵小叛逆。」

  朱允熥停頓了一下,轉而淡淡的看著劉三吾等人。

  這幫人不是在擔心出海的將士們安危,也不知在憂慮大明能不能在倭國取得勝利。

  他們僅僅是因為那從前宋一脈繼承而來的劣根性,時時刻刻想要將整個朝堂都掌握在手中。

  等到他們將大明的軍隊也控制在手下的時候,便是大明朝的皇帝也只能對他們言聽計從!

  他當下毫不客氣道:「軍國戰陣之事,向來雷厲風行,戰機一閃而過,若是拿到朝堂上去議,耽誤了大軍的時機,這個罪責爾等能擔得起嗎!」

  哼!

  等過上百年之後,敵人賊寇都打到大明天子腳下了,便是如你們這些人,每日還在朝堂上商議如何禦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