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因地制宜
朱標想了想還是說道:「兒臣以為應當主考策論,而非經義。」
朱元璋眉頭一皺,他都已經打算好日後再把考經義定成鐵律,最好再把格式也定死,讓考生們只能規規矩矩的按照四書五經的內容答題。
若是有人敢質疑這個決定,自然是讓他知道什麼叫天威不可測。
但沒想到是自己的兒子,朱元璋也就只能準備好好嘮嘮了,畢竟以後這份家業是要傳給他的,否則等他蹬腿了,兒子上位一改,那他也管不了了。
朱元璋沉聲說道:「標兒,你為什麼覺得考經義不好?策論雖然重時務,但大多都是考生們不知天高地厚的空談之作罷了,開口就是如何治國安邦平天下,但自身其實連區區一縣之地都治理不明白。」
朱標點點頭認真的說道:「兒臣是覺得只考經義,容易考出一群只知道四書五經的書呆子,這樣的官員到了地方也不過是當地士紳的傀儡罷了,如此要之何用。」
朱元璋突然笑了:「你啊,還是太嫩,你以為咱定下考試的內容就是為了針對那些讀書人嗎?」
朱標一愣,朱元璋把兒子拉到跟前:「咱大明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朱標看著自己父皇說道:「地方官員緊缺,世家宗族把持著地方的命脈,使朝廷的政令不能快速施行。」
朱元璋點點頭:「如今來赴考的學子中,寒門小戶出身的能有幾人?」
朱標心中一算回答道:「能在亂世中學習,並有錢財上京趕考的多半應是大戶出身。」
古時候窮家富路可不是開玩笑的。
朱元璋看著他說道:「這些高門大戶,家中藏書萬卷,又有專門的先生教導,他們子弟的眼界絕非那些寒門小戶可比,那些出身低微的人,家中除了四書五經還能有幾本書?若是主考策論,那一甲二甲就全是世家子弟了。」
朱標這才回過神,他光想著南北矛盾和八股取士的危害了,卻忘記當前最緊要的問題。
考經義的內容均出自於四書五經,這些書籍在現在已經很普及了,而且價格也讓大眾都能接受。
這樣無論是京城的學子,還是遠在萬里之外的邊疆學子,都有統一的教材。大家就能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角逐,讓寒門學子有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機會。
否則,如果考試的內容以策論這種更看個人知識儲備和眼界的考題為主,那在當時書籍還不普及的情況下,勢必就會產生教育不公平的現象。
富人家可以買大量書籍供孩子學習,而窮人家不僅買不起書,而且在很多地方甚至都買不到書對應的書,有些珍貴的書籍都是孤本,根本就不會拿出去印刷,這樣就等於關閉了寒門學子登上天梯的機會。
考經義對閱卷的考官來說,也能相對公平、公正的給試卷打分。只要考生的答案在各方面都符合了規範,考官就不能因個人喜好而將其淘汰。這樣也相對減少了考察舞弊的情況。
朱元璋看著兒子的臉色就知道他明白了,拍著他的肩膀說道:「考經義定規格這對寒門學子是有好處的,這也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朱標緩緩點頭,他雖然是後世而來的,但他個人的眼光與見識也有局限性,就想這次,聽到考經義就聯想到了後世備受批判的八股取士,卻忘了這對當前的時代來說,很可能就是最完美的選擇。
畢竟八股取士出現後,明清兩朝統治者採用八股文進行科舉考試,他們不可能不清楚這樣選出來的人才是有極大的缺陷的,但他們可能原本也就沒打算讓學生學到經世致用的學科。
考八股文的主要目的是在天下學子中,挑選出最肯努力的人。至於具體工作方面的能力,等考上以後再慢慢培養也來得及。
只要是願意付出努力、能吃得苦中苦的學子,完全不用擔心他們無法學會具體工作業務,就像許階張居正等人也都是明朝科舉出身。
現在回想,自己的方法錯漏頗多,南考經義北考策論也並不能讓落榜的士子們心服,到時候反而容易激化矛盾。
朱標突然有些迷茫了,朱元璋對兒子寬慰道:「你能先到此事的利弊就很好了,何況因地制宜,以後也不是不可以再改。」
朱標放下迷茫說道:「那是否分成南北兩榜,各取士百五十人。」
朱元璋沉吟一會,經過剛才的思考也已經有了決斷說道:「標兒,你是怕南方士子以後在朝中的人數太多吧。」
朱標點點頭,朱元璋說道:「但是你想過沒有,南北榜一出看似平衡了朝中南北士子的數量,但是卻也激化了南北的矛盾。
「誰都知道南方士子的文才比北方士子的高,可能落榜的南方士子如何心服,若是實力不如人就罷了,偏偏因為地域,明明不如自己的人卻成了新科進士。」
朱標一咬牙,心中開始反思,北伐之後他確實有些飄飄然了,雖然表面上依舊是那個溫潤如玉的太子,但是他的傲氣已經起來了。
朱元璋伸手捏住了兒子緊咬的牙關:「標兒,你做事太追求穩妥,但世上許多事並不需要做的那麼妥善,就像此事。」
朱標牙關被自己老爹一捏,自然就把緊咬的牙齒鬆開了:「請父皇指教。」
朱元璋緩緩說道:「只要公平取士,可以預見未來朝廷中必然是南方士子的人數多,但那又如何,被打壓的北方士子除了依靠你之外還有別的選擇麼?」
朱標光顧著想要平衡一些,但卻忘了朝廷之上還有一個裁判,只有他才能決定那方的輸贏,只要讓三品以上的南北官員大致保持平衡,朝廷就不會亂,地方派系爭鬥也在皇帝的掌控之中。
朱標這次可算丟臉了,信誓旦旦的跟宋濂說能說服自己的父皇,結果被教育了一頓。
幸好只有宋濂知道,而且還是他的老師,怎麼也不會說出去。
朱標向自己父皇躬身說道:「兒臣瑾受教了。
朱元璋也不再說什麼,揮揮手就讓兒子出去了,他還有的是奏章需要批閱呢,也就是兒子,沒有辦法,他才願意浪費時間解釋。
……………………………
寫幾個字就忍不住去看看訂閱(>_<)
現在是六點兩千五的首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