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真正的關鍵,是李洪

  明代的齊腰甲主要是戰場上傳令兵所穿的一類衣甲,這種鎧甲的設計基本與腰部齊平。

  不過,齊腰甲的類別卻是非常之多,大概有十多種不同的類型。

  第四罩甲。通常位列於傳令兵之後的主帥親兵部隊,其所穿的鎧甲皆為罩甲。

  根據記載:「罩甲,穿窄袖戎衣之上,加此束小帶,皆戎服也」。

  除此之外,也有記載道:「今之罩甲,即對襟衣也」。

  「罩甲之制,比甲稍長,比襖減短,正德間創自武宗,近日士大夫有服者」。

  由此可見,罩甲在明代軍隊中確實是應用極廣。

  第五布面甲,上面已然提到,元人也已經大量使用。

  但明的布面甲之所以會在軍中應用的原因,事實上並不難理解。其中一方面是因為明代邊軍主要是在西北和遼東的北方戰場作戰,而這2大地區的氣候溫度都非常低,所以只有將甲片安裝到布衣內層才能達到有效的保暖和防鏽功效。

  另外,一般傳統的甲冑在製作工藝方面皆是十分繁瑣。其製作過程不僅要用皮條來編綴,還必須在甲片上鑽出許多用來穿條的小孔。

  再加上每層甲片都必須以疊加的方式來排布,同時對人力的消耗也十分巨大。

  而反觀布面甲的製作成本則十分的便宜,雖說其防護性能確實不如一般甲冑,但是其性價比卻是非常之高。所以,這便是布面甲在明代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六就是臂甲。

  明代環臂甲的原型其實是從東亞傳入蒙古之後,再經過明代改良製作而成的一類護甲。此類戰甲雖不屬於漢族軍隊的原創,但經過明代的改良之後也有了我們自己的風格。

  這就是明朝的鎧甲情況。

  縱觀元明兩朝的鎧甲,已經可以看出,明軍在鎧甲上的功夫,似乎不光是沿襲了前人的,還從外面進行了引入。

  技術上的改進和發展,讓大明軍隊的防禦力,整體上優於同時期的所有國家,而瓦剌呢,他們只是一些從貝爾加湖來到大漠的牧民而已。

  元廷的大敗,讓他們看到了機會,但說到底,他們的軍事素養,還是差了很多。

  就拿眼前的事情來看,藍玉的弓箭兵嚴陣以待,馬哈木卻根本就沒有吸取剛剛被火器大敗的事實。

  而是質疑要用騎兵衝鋒敵軍大營,這個行為,只能用瘋狂來形容了。

  瓦剌人也是真的對自己的騎兵太過自信。

  「放!」

  萬箭齊發,箭羽在半空發出「咻」的聲音,成片後的箭羽,就像是颳起了寒風,漫天的黑點,都讓那些瓦剌人看傻了。

  他們剛剛還在揮舞著刀,尖叫著沖向藍玉大營,可下一刻,那漫天的箭羽,就讓他們閉上了嘴。

  馬哈木看著成片掉下馬的士兵,他用力地咬了咬牙:「這些明軍,出來和我們打啊!」

  「叔叔,這麼下去不行啊,我們還是……」

  「啪!」

  馬哈木一巴掌打在了這個侄子的臉上:「閉嘴,我馬哈木絕不後退,我們瓦剌人也不會在退!」

  退?

  他馬哈木怎麼不想,可還有什麼地方可退呢?

  馬哈木沒有退路,他的記憶裡面,瓦剌人就沒有什麼退路可言。

  難道要回到貝加爾湖嗎?

  那是一段瓦剌人最不想提及的屈辱史,對於那個經歷,馬哈木也只是童年的記憶而已。

  但那時候的瓦剌人所忍受的,確實奴隸一樣的生活,所以馬哈木一定要給瓦剌人打出一片天地。

  不得不說,馬哈木是一個合格的首領,作為首領你就要有不想退的決心,你的決定關係的是整個一個部族。

  那樣的話,你還有什麼可害怕的,只有個人榮辱擺在面前的,才會計較得失。

  單就這一點,馬哈木倒是可以稱得上是一族的首領,不愧對瓦剌人的新王。

  「叔叔!」

  馬哈木的侄子隨著他出生入死,在這麼多人面前,被他如此的痛罵,還打了一巴掌。

  多多少少有些委屈。

  可別人看在眼中,卻對於馬哈木有了欽佩之意。

  「首領,我等願意再衝鋒藍玉大營!」

  「我也願意!」

  「我願意!」

  七八個副將紛紛上前,跪地求戰,這一幕讓馬哈木也是很受到感動。

  而他的侄子雖然心裡埋怨,但面子上卻也只能躬身道:「叔叔,我錯了,請給我一支人馬,我若做先鋒。」

  「好!」

  馬哈木本不想,這樣的戰局下,先鋒真的是太危險了,而面前的侄子,是他唯一的一個親人。

  自己的弟弟早就不在人世,若是這個侄子有個三長兩短,他真的是無顏去面對死去的親人。

  可戰場之上沒有如果。

  若是這個侄子不上,那這一次,真的就是他來身先士卒了,他感激地看了眼這個侄子。

  馬哈木在他的肩上拍了下。

  只有他們兩個知道,這麼做是最好的安排,不得不說,馬哈木這個侄子,確實是為了他做出了犧牲。

  馬哈木將身上的布面甲脫下,直接披在了侄子的身上:「給我活著回來!」

  「是!」

  在重新整理了隊伍後,第三次攻擊開始了,此時的藍玉也不得不佩服地點了點頭。

  「瓦剌人,若是給他們機會,我相信,他們會是這大漠上的新的強者!」

  藍玉的話沒錯,百年後,這一支的瓦剌人的後裔,將鐵騎圍住了大明帝國的都城。

  甚至抓了大明皇帝。

  這在歷史上也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土木堡之變。

  不過此刻的藍玉當然不知道,他面對的這支瓦剌人的軍隊,他的主將就是這個讓大明丟盡了顏面的人的爺爺。

  藍玉看了眼自己的弓箭兵,箭羽已經不多,若瓦剌人在組織進攻,那麼就是真正的肉搏。

  他的劍其實早早出鞘,藍玉冷笑一聲:「跟我沖!」

  藍玉的馬走到了大營門前,此刻的雨更大了,每個人身上的布面甲,早早被打了個透。

  好在這布面甲沒有那麼大的重量。

  而此時的藍玉,以為瓦剌人接連兩次受挫,人數上已經死傷了大半有餘,他似乎還是高估了自己的傷害。

  瓦剌人此刻,只是有三四千的死傷,其實,這個數字已經是很高了,在古時候的衝殺中,冷兵器造成的傷害,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

  就算是藍玉使用了先進的火器,可這個時候的火器,也還是炮石而已,若不是李洪改進了炮彈的結構,可能會只是幾百人的傷亡。

  所以瓦剌人的精銳還在,這一次,馬哈木為了確保自己的侄子沒有危險,整整派出了兩萬人。

  要知道,這可是瓦剌人的精銳部隊了,主力所在,而納哈的人馬並未參戰。

  其實不是馬哈木不想,而是納哈真的是一個膽小謹慎的人,他看出這一戰,大明的李洪部,拿出了決戰的心,所以這種戰爭,死傷往往巨大。

  他只是配合瓦剌人的行動,若是這兩萬人他都帶不回去,那他這個常敗將軍怎麼面對元昭宗呢?

  而此時的阿魯台,已經迂迴到了戰場的一側,三千人,真的不能幹出什麼明堂。

  但阿魯台相信,李洪不會單單就看著藍玉部和馬哈木開戰,這場戰爭,真正的關鍵,其實就是李洪。

  嘉峪關內若是此刻出一奇兵,那麼馬哈木的這一次衝鋒,將是被重重的打擊。

  要知道,李洪只需要一萬騎兵,從一側截殺了馬哈木的人馬後路,前後包了餃子。

  那麼可能這瓦剌兩萬的精銳,最後真的就是全軍覆滅了,戰場上的變數就是如此。

  正如阿魯台所預料的,此刻嘉峪關內的李洪,也已經讓張氏兄弟披掛,他就站在城門口的一個高台之上,目光所及,人頭攢動。

  一萬名大明的騎兵,已然在這裡集結,李洪知道,這一戰若是不成,那麼嘉峪關也就不保。

  他在這一次戰前動員中,可以說將這些利害都講了,告訴面前的將士:「若無生,則嘉峪關亡,若無還,嘉峪關無存!」

  李洪說完,將手一揮:「開城門!"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