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天子,咱朱元璋不弱於人啊!
這是一生要強的大老朱,最真實的心聲。
誰能想到,這幾年時間裡,他在張家倆小孩子手上吃的憋,比王保保那裡還多,還狠!
簡直沒有天理!
朱元璋急需找回面子……而有些事情並不是那麼困難,哪怕方向錯了,只要堅持走下去,也會走到目的地的,畢竟地球是圓的。
同樣的道理,儘管孩子們缺點不少,但使勁找,還是可以找出來的,尤其是朱棣,那就更容易了。
你說他頑劣魯莽,換個字就是英勇無畏,頭角崢嶸。
你說他好勇鬥狠,換個詞,不就是不服輸,敢想敢做嗎!
現在想想,其實朱棣也不錯。
收復遼東,他算是有功吧?
至少他下了命令,別管怎麼樣,他是喊打喊殺的。
光復之功,孩子跑不了。
再說這一次對付高麗,朱棣可是掛名的督師,開疆拓土,也要算他一份。
這麼一看,咱家朱棣,打下了兩個省的地盤,小小年紀,就用兵如神,簡直是天下奇才啊!
歷代皇家之中,還有這麼傑出的子弟嗎?
朱元璋只能想起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他在十二歲的時候,還是太子,就受命巡邊,抵禦柔然。
自家朱棣,十歲不到巡邊,比起拓跋燾還小兩歲,這就叫老子英雄兒好漢!
張希孟翻了翻眼皮,很不以為然,你說別的事情,我都認了,唯獨孩子的事情,馬虎不得。
萬一因為當爹的過分謙虛,造成孩子自卑,那不是罪過大了?
張希孟據理力爭的勁兒上來了。
此刻的他,可不是一個卑微的公器,而是一個老父親!
「陛下,收服高麗,這事情藍玉當居首功,他運籌協調,不戰而屈人之兵,頗有古之名將的風範。至於高麗請求內附投降的事情,臣以為還可以思量一下,要不要就這麼輕易答應?如果能多榨一點油水,或許會更好。」
朱元璋沉吟再三,儘管張希孟說的都是真的,可他就是不愛聽。
「藍玉的首功咱又沒說不給,但是燕王朱棣,有督師之功……對了,他還在城門口教訓過高麗使者,大漲上國威風。朱棣的舉動,鼓舞人心,讓百姓認清了高麗狡詐的本性,這也說明朱棣有識人之明啊!」
好傢夥!
這角度轉變的還真快,就連這事都成了朱棣的功勞,張希孟已經無言以對了。
伱是皇帝,說什麼都有理。
「陛下,別的事情,或可以不談,但是這一次,確確實實,要多從高麗身上,榨取些好處,尤其是錢財,絕對不能少。」
老朱怔了怔,「咱看過了,這些日子開支倒是不少,國庫那邊,也跟咱哭窮,缺口真那麼大?」
張希孟點頭,「陛下,義務教育定下來之後,每年教化部的開支,至少要增加一倍。而且地方還要有配套的安排。我的意思是能給學校的孩子們,一頓免費的午餐。」
「免費午餐?」
張希孟點頭,「現在各家的孩子越來越多,所謂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他們幹活不多,飯量不小。倘若朝廷能給他們提供一頓午餐,減輕家裡的負擔,很多父母就會同意孩子上學。我們現在有三年蒙學,如果再有三年的義務教育,或許就會好很多。」
朱元璋眉頭微皺,「好什麼?先生說的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很多窮地方,普遍六七歲才能上蒙學,有的地方甚至到八歲左右,三年蒙學,三年義務教育,六年下來,孩子就普遍十三四歲。而這麼大的孩子,已經可以下地幹活,也可以做個學徒,很多地方早婚的問題,還有不足十歲孩子,進入作坊的童工問題,都能解決了。」
朱元璋聽著張希孟的話,雖然有理,但卻是歪理。
「張先生,咱們推行義務教育,難道不是為了培養人才嗎?」
「當然……但陛下不能認為每一個人都是人才啊!我們辦了學堂,讓孩子進來讀書,就能避免一些人流落街頭,最終為禍一方。→我們教給孩子一些規矩,就會讓他們老老實實,尊奉大明法令。我們教給他們衛生習慣,就能避免很多疫病流行。我們把他們放在學校里,他們就沒有時間去市面上遊手好閒,就會大大減少遊手好閒之人的數量,避免他們變成潑皮無賴。」
「總而言之,學校的作用非常大,學校就是個泄洪池……在一個人從懵懂無知,變得成熟自信之間,安排一條緩衝區,減少衝擊,避免造成洪水暴漲,衝破堤壩的情況。」
朱元璋目瞪口呆,看著張希孟,半晌無語。
這位張先生,總是能給自己整點新活兒,讓自己大出預料!
難道說教育這事,真的像他說得這樣?
假如張希孟講的是真的……貌似應該拿出更多的錢,投入教育才是啊!這事情涉及到了咱老朱家江山的根基啊!
朱元璋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沉思。
張希孟倒是安之若素,畢竟忽悠朱元璋,挑戰他的三觀,讓他陷入思忖,實在是太容易了。
但願他趕快忘了朱棣的事情,我可沒興趣拍那小子的馬屁。
朱元璋很快平靜下來,反而笑道:「聽先生一席話,真是非同小可啊!沒想到教化之事的後面,還藏著這麼多學問,咱可要好好琢磨……倒是庶寧這孩子,他弄出來的識字卡片,也算是有功於教化。咱只賞他一百兩黃金,現在看來是少了。咱聽說他買了書坊,印刷識字卡……現在就下一道旨意,往後從他的書坊採買。」
「不行!」張希孟立刻道:「陛下,你這麼做,不符合朝廷規矩,絕對不行!」
老朱把眼睛一瞪,怒道:「是朝廷的規矩大,還是咱大?難道咱看中了庶寧,想要加恩給他,還不行了?」
張希孟道:「確實不行……陛下,朝廷推行義務教育之後,整個印刷行業都會起飛的。活字,雕版,排字,印刷,裁剪,裝訂,運輸,售賣……這是多龐大的行業,多少工作機會!現在陛下一句話,交給了張庶寧,然後呢?憑著他們,能撐得起這麼大的行業嗎?又或者說,主公甘心把這麼大的行業,交給幾個孩子?」
朱元璋忍不住吸了口氣,這一次他比剛剛沉吟的時間還長。
「先生,咱承認,你講的對……那咱問你,要想讓這個行業起來,咱該怎麼辦?」
張希孟道:「首先陛下就不能私相授受,商業是建立在競爭上的,陛下的一道旨意,很可能就造成了另一套的鹽鐵專賣,以前的鹽法有多少弊端,不言自明。」
老朱長長出口氣,「咱知道了,那咱到底要怎麼做才是?」
「陛下可以公開招標,向所有符合條件的書坊、書局公開發出邀請,讓他們一起出價,同台競爭。再有,陛下可以要求商業部提供便利,可以讓銀行借貸……但不管怎麼樣,都有一條,陛下不能指定某個人,這樣就壞了規矩,亂了商業秩序。」
張希孟講的很嚴肅,朱元璋也聽得很認真。
因為老朱意識到,或許這就是他跟張希孟分歧的根本所在。
張希孟一直希望發展工商業,而朱元璋則是青睞農業。只要堅持農業,就沒有這麼多爛七八糟的事情,只要延續千百年的習慣就行了。
可是要發展工商就不行……這麼多年,也沒有一套完整的商業立法。
甚至許多工商業的發展情況,只能在食貨志里找到一些記錄,重視程度,遠不如其他。
「這麼看起來,除了教育立法,商業也要立法啊!」
張希孟頗為驚訝,沒想到老朱的悟性提升這麼快!
「陛下聖明,臣以為確實應該儘快完成立法,好讓商業能有序發展。」
朱元璋沒有立刻答應,而是仰起頭,默默思忖了一會兒,才悻悻道:「是不是立了規矩,咱就不能胡來了?畢竟咱不能打自己的嘴巴!」
張希孟也是一怔,終於,老朱還是意識到了那個要命的問題。
「陛下,臣不敢欺君……在臣看來,能按照臣的希望落實下去,即便超出了臣的控制,臣也是歡喜的。就,就比如臣對庶寧這孩子!」
朱元璋眉頭微皺,「咱還沒問過你,你到底怎麼想的……那是你的兒子,未來的魯王,多少雙眼睛都看著呢!」
張希孟微微一笑,「主公,說實話,臣也不知道他會走上哪一條路。他說想當教師,又想做醫生,現在他跟一群同學,擺弄書坊,弄起了印刷……不管他幹什麼,只要是他選的,只要利國利民,對他自己也好,臣就支持。我不想給孩子限定某個座位,規定他必須幹什麼。我喜歡給他畫個圈,這個圈叫做良知,問心無愧!」
朱元璋連聲長嘆,終於苦笑,「先生確實比起咱要看得開,境界比咱高了一層啊!」
是一層嗎?
張希孟笑道:「主公坐在龍椅上,自然而然,就承擔一份責任,主公有幾十個孩子,也有幾千萬子民,該怎麼選擇,確實很困難。」
朱元璋沉吟了一陣子,並沒有立刻答應什麼……他還想默默觀察一陣子,積累更多的經驗,然後才好立法。
但不管怎麼樣,朱元璋決定多多留心商業,不能當個外行糊塗蛋。
老朱的態度變化,影響堪稱巨大。
至少很快教化部就提出了一大堆的採購計劃,落到了江西,千萬百姓,兩百萬以上的適齡學童,一片巨大的藍海,就出現在了眾人的面前。
張庶寧一如既往的敏銳,他把幾個小夥伴叫過來,開門見山,「朝廷已經下令了,如果我們能拿下學堂課本的印刷大單,我們這個小小的書坊,就能一躍成為天下知名的大書局!」
胡儼幾個咽了口吐沫,「你說的是真的嗎?」
張庶寧很認真道:「我無比確定,一定是真的!」
「那……那還等著幹什麼!籌備起來啊!這一次志在必得!」胡儼揮舞拳頭,很是激動。
張庶寧撓了撓頭,「我還有個事情,就是咱們的書坊,要叫什麼名字才好?」
許觀立刻道:「對,要起個響亮的名字,叫天下書局怎麼樣?」
景清給他個大白眼,「你怎麼不叫大明書局,或者皇家書局?」
許觀縮了縮脖子,訕笑道:「我不是害怕朝廷不答應嗎!」
張庶寧眉頭微蹙,其實也未必會反對……
「我想了很久,還是叫華夏書局,你們看怎麼樣?」張庶寧說完,旁邊的夏知鳳就笑道:「這個名字好,華夏,有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