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孟在武學的講課,總體反應平平,指望著花雲這幫人理解他的意思,也著實為難他們的智商。
至於朱元章下旨,要派遣人員,前往琉球,傳播文明,接受內附。竟然也沒有多少動靜,區區彈丸之地,一個地不如上元縣,人不如鼓樓區的小地方,實在是提不起人們的興趣。很快這道旨意就淹沒在了眾多的政令當中,可以說是毫無波瀾。
大明朝最有權勢的兩個人,此刻都有點鬱悶。
張希孟都有點自我懷疑了,是不是我表達能力有問題,又或者沒把話說清楚,怎麼沒人叫好啊?
討論啊,要有熱度啊!
他把這一次講課布道,看得非常重要。
因為前面他以三代,秦漢到宋元,劃分了歷史,提出了第三次華夏興起……這套想法就得到了相當大的回應。宋廉,劉基,還有許許多多的有志之士,都熱烈響應,奉為圭臬,甚至指導了大明立國。
張希孟也非常滿意,而這一次他是即劃分歷史之後,又劃分了內外。
一層一層,向外推演,並且把諸多的事情,都歸結到了這個華夏體系當中。
核心區的均田教化,藩王封地的宗室問題,總督區的藩國問題,對外貿易的問題,如何處理外務關係……反正只要能想到的東西,都能裝進這個體系當中,並且在裡面尋找到合適的位置。
這是多大的格局,多大的心胸啊?
你們怎麼就不明白呢?
難道還要我親自下場,把什麼都說明白了?
那樣的話,當真是有失身份啊!
張希孟憋屈,朱元章也不怎麼舒服。他登基稱帝,即將到第八個年頭,雖然不斷有國家入朝納貢,但是朱元章並沒有接受海外藩國歸附。琉球是第一個。
朱元章一直記著張希孟所講的兩個身份,他是大明的皇帝,也是華夏之主,這兩重身份,在漢唐天子的身上,幾乎是沒有異議的。
畢竟唐太宗就是天可汗,但是到了宋朝,趙家的皇帝,真就只是皇帝而已,北宋的時候,還能勉強跟遼國爭爭正統,到了南宋,臣構又哪來的臉面跟完顏君父爭正統呢?
不是正統,不是天下之主,又何來大一統之說?
什麼叫大一統?
在朱元章這裡,大一統就是首先有個強大無比的大明朝,武力足以君臨天下,蠻夷臣服。吧書69新其次,大明之外,有一堆的國家,臣服大明,接受華夏秩序。
簡言之,不光自己強,還要有一大堆聽話的小弟,構成一個文明秩序,這才叫大一統,才叫天下主!
老朱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此前高麗雖然有意歸附,但是對不起,朱元章並不接受。道理很簡單,就是老朱覺得高麗不夠「華夏」,小算計太多,忠誠有待增強。
而琉球是朱元章精挑細選,最後才答應的華夏之國。
是第一個正式納入華夏體系的國家。
這麼大的事情,居然沒有多少討論?
中書省在幹什麼?
李善長的腦子是不是被塞住了?
還有禮部,這幫東西真是從頭廢到尾,今年必須砍禮部預算,要讓他們知道疼!
整個大明朝,兩個站在塔尖兒的男人,都十分鬱悶,難道是我們太超前了,別人跟不上來?
就在這個時候,國史館那邊發出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只有四個字:內外華夷!
看完這篇文章,張希孟和朱元章都有種老懷大慰之感,真是知音啊!
再看署名,正是錢唐!
錢唐講了什麼呢?
他前面呼應了張希孟的劃分方式,認為張相這麼安排,十分有道理……而隨後提到了華夷,在這一塊,錢唐可下了大筆墨,他寫了歷代以來的華夷之辯,尤其是把趙宋又拿了出來,實在是沒有辦法,誰讓老趙家太拉胯,不得不大力氣辯經,只為了給自己擦胭脂抹粉。
華夷之辯,在宋代幾乎是和正統等同的概念,程家兄弟、朱熹,他們都有過論述的,不談這個話題,幾乎不配稱為大儒。
但是錢唐卻對這些辯論,嗤之以鼻!
而且他也說,元廷入主中原,幾乎變夏為夷。
所幸紅巾軍起,驅逐胡虜,大明立國,日月重照。
此乃重興華夏。
在這個關頭,我輩當如何作為?
還要講華夷之辯嗎?
不對,我們需要的是傳播華夏,變夷為夏……需要走向外面,按照張相劃定的層次,不斷增加各地的華夏程度!
一句話,我們已經建立了大明朝,接下來要建立更加宏大的華夏秩序!
錢唐這篇文章一出,總算是給張希孟還有朱元章的舉動,做了完美的注釋。
不得不說,這傢伙雖然是舊儒的底子,但是學得真快,改變的真徹底。不愧是王牌做題家,確實是高人一等。
當旨意送到了國史館,其餘修史的大家們都傻眼了。
我們這邊熬著心血,修宋史修到天昏地暗,什麼賞賜還沒有,結果倒好,你這一篇馬屁文章,竟然換來了一套飛魚服。
錢唐,你不厚道!
你的文人風骨呢?
「諸位同僚,你們何必如此看我?我們修史注釋千年之變,為的不就是這個!難道你們還想按照孔孟之道走下去,不願意走華夏之道?」
錢唐這一問,可把好些人給問住了。
文人嗎,總有那麼一點傲嬌,總喜歡把刻薄當深刻。
你讓他們說點好話,比殺了他們還難!
可事到如今,卻也沒什麼好說的,別端著了!
終於,國史館這邊動了起來,有他們帶頭,翰林院,國子監,乃至禮部,詹事府,凡是能動的衙門,全都動了起來。
各種文章,層出不窮。
闡發華夏之道,鼓勵對外開拓的,倡導教化蠻夷,壯大華夏的……種種議論,跟雨後春筍似的,全都出來了。
只可惜這些人註定是沒法撈到飛魚服了,老朱也沒有那麼多衣服賜給他們。
朱元章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了武學上面,他傾注了這麼大的心血,寄予了厚望,此番出海,經營琉球,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要想成功,這個負責的人選又非常重要,可謂是重中之重。
張希孟又幾次授課,朱元章也親自過來。
他們頻繁現身,足以說明此事的重要……花雲、吳禎、吳良、李新材、陳桓、謝成,幾乎所有勛貴,都感覺到了龐大的壓力。
傻子都知道,這事情重要,誰要是能拿到琉球總督的名額,絕對是鹹魚翻身,此前失去的聖卷,一下子就回來了不說,還能名揚天下,名利雙收!
還能怎麼辦?
玩命吧!
大傢伙都是從屍山血海爬出來的,該狠的時候,誰又比誰差多少!
結果就能看到,這些人早起晚睡,成天抱著書籍苦讀,寫寫算算,片刻不停。
在每個人的桌上,都有著厚厚的草紙,寫完了多少塊墨,寫禿了多少支毛筆……花雲對天發誓,這幾個月下來,他把十輩子的字都寫完了。
不光如此,他的肚子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癟了下去,松松垮垮的皮膚下墜,弄得跟沙皮似的……但也顧不得這些了。
馬上就要考試,這麼多人,角逐一個名額,說實話,他真的沒有什麼把握。
為了當好這個總督,要有基本的文字功力,詩詞歌賦,都有懂一點,還要會撰寫公文……這個有點類似當初在軍中的要求,下點功夫就行了。
然後是算學,天文,曆法,農業等等學科,也都是基礎知識,依舊不難。
接下來就是一些治國的本事,法令,軍務,征戰,考評官吏,組織科舉……花雲覺得自己還能勉強應付。
最後就是張希孟特別開的經濟學……沒錯,張希孟把這門學問拿了出來,他倒是沒有用經濟學這個名詞,而是講經營之道。
要怎麼發展產業,怎麼組織貿易,如何獲利,如何繼續投入,讓錢財增值。
很顯然,這是真正關鍵的東西。
偏偏花雲在這塊上的程度,遠不如吳家兄弟,考試臨頭,他絞盡腦汁,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想去找藍玉,藍玉也不搭理他,弄來弄去,花雲只能懷著上墳的心,參加了考試。
一場考完,果不其然,花雲落在了吳禎吳良的後面,事實上他只考了第五名。
別了,我的總督之位!
別了,我的百萬稅收!
就在花雲好想大哭一場的時候,突然得到了消息,張相和陛下叫前五名過去,參加最後一場面試,由張相親自出題,這是最後的機會。
花雲連忙打起精神,吳家兄弟,李新材,還有另一位武將,加上花雲,五個人齊刷刷站在了張希孟面前。
「大家不要緊張,也算不上考試……我就是想到了一個情況,你們大舉前往琉球,人員這麼多,琉球國小,你們過去,如果造成當地糧食布匹,諸多物資缺乏,你們該怎麼辦?」
這五個人互相看了看,這倒是經營之道當中,時常提高的供需問題。
吳禎搶先道:「先生,可以從大明運糧過去!」
吳良不服道:「我看可以從倭國等處購買!他們要是不答應,就出兵討伐蠻夷!」
這倆兄弟迅速爭了起來,李新材想了想,似乎也沒有別的辦法。
「張相,上國仁慈,似乎該攜帶糧食過去,在當地屯田,一年半載之後,或可自給自足。」
話說到了這裡,花雲眉頭緊皺,腦子不斷轉動,他倒是覺得有點道理,可又不是他心中所想……
「張先生……我,我以為可以提高價格,十倍,百倍提高,價格高了,當地人需求少了,也就夠使團開支了。」
花雲說完之後,突然陷入了死一般的寧靜。
張希孟什麼話沒說,轉身去見朱元章,不多一會兒,老朱和張希孟一起出來。朱元章的目光依次掃過幾個人,最後落到了花雲頭上。
「琉球第一任總督,就是你了!」
花雲渾身顫抖,忙跪倒磕頭,涕淚橫流,「臣,臣叩謝天恩!」
朱元章沒說別的,只是看了看其餘幾個人,「剛剛考題的事情,誰泄露出去,立刻廢掉入選海外總督資格!」
吳家兄弟咧著嘴,滿心苦澀,還要點頭稱是,跟喝了一桶黃連水似的,這考的是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