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震古爍今

  才過去三日,朱厚照就來到府上,對著嚴成錦道:「老高,聽說你想開海禁?」

  這三日,嚴成錦在府中沒出門,朱厚照的話就像鬧鐘般,把他驚醒了。

  「是誰走漏了風聲?」

  老泰山的嘴巴沒帶把?嚴成錦陷入沉思,懷疑是李東陽與陛下私議,被門監偷聽去了。

  奉天殿的門監,捏著宮中大半消息。

  消息往往是從門監泄露的。

  朱厚照提醒道:「滿朝文武都知道了,此事頗為棘手,你還是等本宮登基後再提吧。」

  開海禁,到了朱厚照手裡,也就是一封聖旨的事。

  百官的意見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厚照的心情。

  不過,他等不到那時候了,有汪機在,陛下還不知道什麼時候駕崩呢。

  嚴成錦道:「陛下健在,太子不要說這等大逆不道的話,你來找臣做什麼?」

  「本宮來尋你,是為了費師傅的事,你可有法子,幫費師傅免罪?」朱厚照認真道。

  「有!」嚴成錦看向朱厚照,認真道:「不過,臣下次找殿下辦事,殿下不能收臣銀子。」

  「成交!」

  買皮,朱厚照的出場費是越來越貴了。

  ……

  京城東區,楊府。

  楊廷和在冥思苦想,若嚴成錦要開海禁,他該如何趁機讓嚴成錦貶官回鄉?

  原本他與嚴成錦相安無事,可知道嚴成錦也想入內閣,就不一樣了。

  入閣的名單,是由內閣大學士提名,若此子先入內閣,必定不會讓他入內閣。

  而他,是熬不死嚴成錦的。

  「父親,嚴大人是個好官,他雖提嚴嵩為解元,可嚴嵩被禁兩個時辰,確實該勝。」楊慎從心道。

  楊廷和面上慍怒:「老夫才是你爹!」

  這種書呆子當了官,如何斗的過別人?連嚴成錦一半都不如。

  在朝中,光會讀書,只能當翰林,有謀略,或許能當四品大員。

  可要當上二品,就要體會上意了,嚴成錦可謂是此中高人。

  「你去嚴府,幫爹打聽嚴成錦想要做什麼?」

  「爹怎能如此卑鄙……」楊慎小聲不恥道。

  楊廷和忍不了了,命人拿來藤條。

  片刻後,一臉舒爽地坐在堂上,暗道:「難怪陛下沉迷於此,揍兒子真是一件快樂的事。」

  「老爺,翰苑的楊大人來了。」

  翰苑首諫楊寶成,走進正堂,見了楊廷和微微行禮:「翰苑的彈章已上,嚴成錦想開海禁,我等自然要極力反對。」

  嚴府,

  劉來站在正堂中,見嚴成錦來了連忙躬身:「嚴大人召下官?」

  「傳聞本官要開海禁,你可知道?」

  「當然知道,下官不信這等謠言,嚴大人怎可能會廢這等祖制。」

  嚴成錦搖頭:「不,本官想開海禁。」

  劉來陷入錯愕當中:「可是,開海禁必定會遭百官反對,甚至,惹來陛下不喜。」

  嚴成錦道:「所以,本官決定由你來進諫。」

  劉來嘴角微微顫動了一下:「為何?」

  「因為你爹是劉健。」

  嚴成錦讓他坐下,仔細詳說一番,陛下必定知道是他所提,讓劉來諫言,百官看在劉健的面子上,興許會有顧忌。

  ……

  東暖閣,

  弘治皇帝看到了許多彈章,乾脆眼不見為淨:「嚴成錦答應朕的,還剩幾日?」

  蕭敬道:「回稟陛下,就是明日。」

  「他知道百官抵制開海禁了吧?」

  「太子告訴他了。」

  「朕倒要看看,明日他有何法子?」

  百官做好了準備,嚴成錦將鹽引改為朝廷販售,讓他們損失慘重。

  這次說什麼,也不能讓他開海禁!

  大清早,左掖門。

  嚴成錦光站在隊伍中,就能感受到敵意。

  「伯安兄,今日可否勞煩你,站入我都察院的隊伍中。」

  王守仁面色凝固片刻,欣然點頭。

  金鐘響起,傳到百官耳中卻像戰鼓,紛紛咬牙切齒,準備上場廝殺。

  弘治皇帝早已坐在大殿中,開口道:「都察院先來吧!嚴卿家想如何整飭淮揚?」

  百官面色凝重,忽然轉過頭來。

  楊寶成與周圍的官員交換眼神,只要此子提開海禁,廢祖制,??就用口水淹死他。

  嚴成錦道:「臣之言論,或許會太過莽撞一些,還望陛下先恕臣無罪。」

  先加一層免傷狀態。

  百官目光閃爍,是開海禁無疑了!

  弘治皇帝思索片刻:「若不犯律,恕你無罪。」

  大殿沉寂,眾人等此子開口局。

  嚴成錦道:「淮揚之地無法漕運,臣以為,可以重修大運河,將河道拓寬十丈。」

  言官們有些疑惑,不是開海禁?

  弘治皇帝同樣沒反應過來,嚴成錦要開海禁傳得沸沸揚揚,開口卻不是海禁。

  戶部給事中劉鴻襄道:「京杭大運河不過十丈河寬,你要拓寬一倍?」

  就算拓寬十丈,嚴成錦覺得還是窄。

  大明的經濟CBD地區在北直隸和南直隸,連通南北的水路極為重要,東西走向的黃河和長江派不上用場。

  公路和火車出來前,都得依靠京杭大運河,投多少銀子都不為過。

  後世依舊能得益,乃震古爍今之舉。

  嚴成錦道:「京杭大運河窄小,商船需讓官府的漕船先行。

  如今各地開荒,運回京畿的糧食眾多,不如趁此機會整飭。」

  各地拓荒後,運回京城的糧食變多,漕船變多。

  朝廷有規定,商船需讓官府的漕船先行。

  「隋煬帝修大運河被詬病為暴君,你要興多少力役,花多少靡費?」韓文斥聲道。

  沒有百萬人,是挖不出來的。

  興役傷農,百姓們都去服役,也就沒有人種田了。

  百官頷首點頭,你就算說到黃河水倒流,此事也決不可能。

  弘治皇帝深以為然。

  嚴成錦卻高聲道:「可以向琉球、朝鮮和安南各借二十萬人,加之大明各地的流民!

  以每日十分紋銀作為工錢,應當會有很多人欣然前往。」

  十分紋銀,比京城打工還要高三分。

  就好比工地幹活,別人給一百四,我給兩百。

  而各地又低於京城,很高了。

  琉球、安南和朝鮮等地,耕種者更少。

  劉健撫須沉眉道:「哪裡來這麼多銀子?」

  「島國有一座銀礦,臣猜,李兆先和李兆蕃,應當快返航了。」

  增長財富最快的方式,就是掠奪,沒有之一。